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为配合郁江河重点河段综合治理工程的建设,2015年9-12月,我院对位于彭水郁山镇的张家嘴遗址、郁山盐厂遗址开展了考古发掘,共完成发掘2900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标本200余件/套。张家嘴遗址地处郁江左岸的台地上,发掘面积300平方米,该遗址时代从商周延续至唐宋时期,共清理商周时期的灰坑3座、石块堆积遗迹1处及汉墓1座。商周时期出土遗物以陶器、石器为主,并发现较多的动物骨骼。陶器有夹砂陶和泥质陶,...
日前,西南博物馆联盟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召开博物馆舍建设会,据会议透露,三峡博物馆的重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预计于今年6月开工建设,将更加注重提升参观者的体验感,观众可零距离接触文物修复的整个过程。 据了解,全国首个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已经于去年6月正式落户重庆南岸区,作为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博物馆设立的重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就位于该基地内。三峡博物馆副馆长柳春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该中心...
重庆自然博物馆,市民在参观进化厅的古生物化石 除了火爆的电影市场,2015年重庆人的公共文化消费情况如何?记者昨日从市文化委获悉,2015年,到博物馆和图书馆的重庆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在2015年,整个重庆市的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36亿元,比2014年高出13%. 每天外借图书2.71万册 市文化委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达13.3万平方米,到馆读者1245....
活动现场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中国文化的传承与振兴,迫切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今年的1月4日举行的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上,文化部部长雒树刚说,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紧紧抓住创作这个中心任务,不断提高创作质量,努力推出一批优秀作品。持续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
墓室为“同冢异穴”,两座墓葬间有甬道相连。 墓室中出土的“军假侯印”铜印章。 出土的军中官印,底部刻有“军假侯印”四字。 1月13日,记者从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获悉,日前在位于三峡水库消落区的涪陵古坟坝遗址考古中,考古人员发现一座东汉至六朝时期石室墓,墓室中发掘一枚“军假侯印”铜印章。专家称,这是我市首次在墓葬中发掘出的军中官印。 这枚“军假侯印”所在石室墓残高近2米,属“同冢异穴”。...
记者13日在“革命老区”重庆涪陵新妙镇看到,该镇重建的刘伯承养伤遗址主体工程现已完工,吸引不少游人前来参观。 新妙镇文化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刘伯承养伤遗址原名玉皇观,坐东向西,始建于清代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是刘伯承元帅于1916年4月至7月在新妙组织护国军时的隐蔽居住地,“遗憾的是正殿及北厢房在文革时被大火烧毁”。 史料记载,1915年刘伯承从上海回到四川后,奉命到川东,以涪陵新妙为中心...
“禹王宫建筑群在西南地区同类建筑中具有代表意义,有较高的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5日,重庆潼南区杨尚昆故里管理处副主任敬博告诉记者,耗资460万元的禹王宫建筑群修缮项目经过大半年的修复,现已整体竣工,并通过了当地文物局的验收。 坐落于双江镇北街的禹王宫,始建于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为清代穿斗式、抬梁式砖木结构古建筑,占地12216平方米,建筑面积2556平方米,内含关帝庙、张飞庙...
为贯彻落实国家文物局《关于做好冬季文物消防工作的通知》精神,重庆市采取五项有效措施,落实文物安全主体责任,坚决预防和杜绝各类文物安全事故发生,确保文物安全。 一是提高安全意识。 召开全市文物安全工作专题会议, 认真分析研究全市文物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文物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求全市文博系统统一思想认识, 高度重视文物安全工作, 自觉把文物安全放在文物工作的首位, 将文物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2015年12月29日,“2015第二届中国最具价值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评选结果揭晓,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从全国100个候选名单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第二届中国最具价值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景区。 “2015第二届中国最具价值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申报征集活动,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旅游报社和新华视讯手机电视台共同主办。经过初选入围、网络投票和专家委员会综合评定后,最终评选出“2015第...
2015年12月31日,由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委员会主办、沙坪坝博物馆承办的“抗战遗墨——抗战名人题刻拓片大型原创主题展”在重庆张治中纪念馆正式开幕。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庆市沙坪坝博物馆自2014年起,先后赴重庆、四川、江苏、贵州等地,开展抗战名人题刻野外摩崖拓片、史料收录及室内装裱等工作,完成朱德、冯玉祥、郭沫若、于右任、林森等名人题刻拓片75处,共计160...
12月18日,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主办的博物馆馆舍建设研讨会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举行。来自北京、南京、广州、武汉、四川、河北、福建、广西、重庆等地34家文博机构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博物馆馆舍建设主题进行了探讨。河北博物院院长罗向军阐述了新馆建设中主体馆舍建筑,辅助设施建设、展厅设计、多媒体运用及经典文物深挖利用等做法。 福建省文物局副局长、福建博物院院长吴...
重庆开县姚家坝遗址近日考古发现一批重要的商周遗存,有灰坑、柱洞、灶、窑等遗迹,是该区域早期制陶遗存的首次发现,出土了种类丰富的陶器。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考古专家介绍,该遗存位于开县赵家镇姚家村,台地面积分布约8万平方米,2008年作为三峡文物保护项目曾实施了1000平方米的发掘工作,当时的主要发现遗存时代为汉至明清时期。该院近期在对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文物考古发掘中发现,该遗存因江水冲刷、滑坡、崩...
12月17日,西南博物馆联盟第3次会议在重庆召开,来自云南、贵州、四川、广西、西藏、重庆六省区25家西南博物馆联盟单位的代表44人参加会议。 会上,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程武彦代表联盟主席单位作了工作报告,对西南博物馆联盟第2次会议以来的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方向作了详细汇报。 据了解,自2010年4月西南博物馆联盟在重庆成立以来,在不断总结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彼此借力,日益提升了西南...
带有神秘色彩的文物修复过程,你见过吗?12月20日,记者从西南博物馆联盟之博物馆舍建设研讨会上获悉,三峡博物馆的重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预计于明年6月开工建设,馆方将更加注重提升参观者的体验感,市民可零距离接触文物修复的整个过程。 据了解,全国首个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已经于今年6月正式落户我市南岸区,作为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博物馆设立的重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就位于该基地内。该中心占地面积14...
昨(19)日,记者跟随西南博物馆联盟一行来到重庆巫山县,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与巫山博物馆签订协议,巫山博物馆正式成为三峡博物馆的第一个分馆。作为重庆打造的“五大博物馆群”中历史博物馆群的龙头,三峡博物馆在探索总分馆模式上迈出了第一步。 据了解,根据相关规划,重庆要打造历史、抗战、革命、工业、自然“五大博物馆群”,其中,历史博物馆群是以三峡博物馆为龙头,以巴渝文化、长江三峡文化特色博物馆为支撑。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