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位于安徽省凤阳县的国家重点文保单位明皇陵石刻迎来首次全方位保护性修复。修复工程预计于今年9月底完工。 明皇陵初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竣工,现存31对石象生和皇陵碑、无字碑以及坟丘等,对研究明代陵园形制、建筑风格特征以及帝陵制度的发展演变有重要的学术价值。1982年,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被列入第二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名单。 明皇陵石刻经过600多年日晒...
秦兵马俑,发掘之初颜色丰富、神态丰满,而如今已经出现沙化的现象,这是由于兵马俑在展览中周围环境发生了改变。这一现象有望得到系统解决。 8月7日,由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与安徽中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制开发的文物保护微环境智能测控系统及相关产品正式对外发布,该系统实现了对文物微环境的精确测量监控与调节控制,将成为馆藏文物新保护神。 文物发掘后陈展于博物馆内,其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
2014年7月7日,在位于安徽阜阳市颍泉区西湖农校西北侧一建设工地出土了一方清代墓志铭。青石质,方型,由上部墓铭与下部墓志扣合而成,盖铭两石周边皆设窄边框,刻卷草花卉纹。墓盖篆书“皇清待赠省吾连六公墓志铭”,志文楷书17行,每行38字左右,通篇墓志790余字,较为详细地交待了以省吾公连加善为中心的阜阳连氏家族史及生平事迹等诸多史实,为研究清初阜阳历史文化提供了可靠而详实的一手资料。为研究方便,兹据...
历时五年、从申请到异议再到复审……安徽“兄弟县”庐江和舒城关于“周瑜故里”的商标抢注争议日前终有定论。安徽省政府要求,两地根据文化遗产保护及商标法相关规定,共有共享“周瑜故里”商标,共同保护好这一安徽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三国名将周瑜是安徽难得的历史名人资源,周瑜遗址的保护和开发也一直是安徽文化工作的重点。上世纪80年代,随着各地对历史名人资源的逐渐重视,安徽境内相互毗邻的庐江、舒城两县开始对周...
安徽省宗教调研组夜访洛阳龙门博物馆 孙丽芳、尚英照、王蔚波等在观看性空法师创作 倪水通左书 辛俊峰泼墨 王瑞峰作画 2015年7月11日,安徽省宗教局局长孙丽芳携该省五大宗教调研组一行夜访洛阳龙门博物馆。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他们参观了该馆正在举办的“丝绸之路文物文献展”、“洛阳北魏泥塑佛教造像艺术比较展”和“河洛四家艺术展”。参观过程中,大家对古代文物所展现的文化价值进...
日前,中国、意大利博物馆联盟第四届会议暨学术研讨会在意大利阿梅利亚市考古博物馆画廊举行。来自全国11个省市的博物馆和意大利翁不里亚大区考古办公室、佩鲁贾大学、雷焦艾米莉亚博物馆参加会议。中意双方就有关博物馆管理、文物保护、文化交流以及展览衍生品等多方面进行研讨。安徽博物院在会议中重点推介潘玉良版画。中意博物馆联盟为两国文物展览交流提供了良好平台,为国内博物馆引进和推出优质展览,提供了更多机遇与选择...
老兵、少年、鲜花、掌声……8名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老兵手捧着少年敬献的鲜花,在雷鸣般的掌声中,接受历史赋予他们的尊重。7日,安徽省政协召开抗战文物保护利用对口协商会议,来自9家省直单位的负责人与政协委员济济一堂,共商安徽省抗战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事宜。 今年年初,安徽省委、省政府、省政协共同确定围绕抗战文物保护利用开展协商活动,并将其纳入今年20个重要协商课题之一。 为使得这次对口协商会议更加高效,副...
7月7日上午,省政协召开抗战文物保护与利用对口协商会。省政协主席王明方,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杨多良,省政府副省长谢广祥出席会议,省政协副主席李修松主持会议。 王明方在讲话中指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省委和省政府、省政协确定围绕抗战文物保护利用开展协商活动,很有意义,这有助于我们不忘民族历史,凝聚爱国力量,增强民族复兴、中华崛起的责任感...
安徽省淮北市工业学校实验楼工地位于淮北市工业学校北部。2008年4月,施工人员在取土时发现了大量汉砖。淮北市文物管理所勘察发现该处为一汉墓群,随即对该工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汉墓4座。其中两座为画像石墓,一座为石棺墓,一座为砖石混合框架结构墓,出土陶器、铜器、铁器、玉器、骨器等各类文物达50余件。目前遗存整理工作已经结束。 M1:位于发掘区东部,竖穴砖石结构墓,南北走向,方向10°。平面呈长...
近日,怀远县褚集乡发现一个被盗的汉代古墓,古墓内壁上刻有神秘图案,疑似龙纹。专家推测墓室主人在当时应该具有一定地位。除此以外,工作人员还在墓内发现四块古人头骨,这在我省考古发掘中十分少见。值得一提的是,古墓仅出土数件零碎的器物,存在被盗现象。 墓葬位于褚集乡三湖村北面田地中的一个微微凸起的高地上,占地约2.5亩,周边是一片开阔的玉米地,前几天,村民在给玉米打药时发现了一个深40厘米左右的坑洞,村...
近日,省文物鉴定站专家组前往马鞍山市采石风景区开展文物鉴定工作,对采石风景区收藏的1000余件文物进行鉴定。经鉴定,收藏的文物及艺术品中,确认国家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26件,三级文物280件,合计珍贵文物309件。 采石风景区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拥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太白楼、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林散之墓,收藏书画、砚台、陶瓷器等1000余件,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长期以来,由于行政隶属关系的...
13日,安徽正式启动“精彩非遗走进美好乡村”活动,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安徽省级农民文化乐园——芜湖县湾沚镇三元村,举行非遗展演等非遗文化传承活动,众多民间传统礼俗被复原。 当日活动依托安徽省农民文化乐园“一场二堂三室四墙”平台,深入挖掘本地非遗内涵,调动有关非遗资源,开展各式各样的非遗文化活动。包括非遗知识进乡村,非遗展示、展演进乡村等。 在三元村的文化礼堂里,放下田里农活前来观...
半城山半城水的芜湖,人类古老文明遗址星罗棋布;矗立在此的高校,博学笃行,文脉悠长。今年,省文化厅、芜湖市和安徽师范大学共同举办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开展捐赠珍贵文物、民歌精粹展演、欣赏方特的“非遗”小镇、精彩非遗走进乡村等。 遗产保护成绩斐然 安徽,一片钟灵毓秀的宝地。据统计,目前我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0处;拥有亳州、安庆、绩溪、寿县、歙县等5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黄山、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
记者8日从安徽省文化厅获悉,安徽拥有不可移动文物25005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7个、中国传统村落111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1个。 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唐跃介绍,安徽近年来围绕文化强省建设,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文物事业进入加快发展的新时期。 据介绍,2014年6日,中国大运河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安徽省通济渠柳孜段、柳孜运河桥梁遗址、通济渠泗县段3处点段...
近日,马鞍山市含山县清溪镇一唐代民窑被发现,将于下半年进行考古发掘。 据介绍,含山县唐代古民窑在清溪镇汤山一带,已发现三处,最大的一处有10万平方米,小的也有数千平方米。近日,省、市、县考古专家一行到现场进行了勘察,初步确定此古窑址为唐代古民窑,为龙式窑形,为研究含山县唐宋时期人文活动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对研究皖中地区和巢湖流域陶瓷业的发展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具有较高的发掘和考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