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9月2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安徽博物院在老馆推出“皖江洪流——安徽军民抗战史实展”并举行抗战文物捐赠仪式。抗战文物捐赠者代表许坚卓、乐田谷,展览协办文博单位负责人代表,安徽博物院院长朱良剑、副院长李治益以及部分媒体记者等出席了仪式。 朱良剑介绍了此次“皖江洪流——安徽军民抗战史实展”筹备情况。并表示,此次展览依托全省博物馆馆藏资源,选取各类文物350...
9月1日,安徽省委书记王学军参观安徽博物院”皖江洪流——安徽军民抗战史实展”。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秉持先辈遗志,传承民族记忆,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切实转化为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为谱写伟大中国梦的安徽篇章做出积极贡献。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唐承沛,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曹征海,省文化厅厅长袁华,省文物局局长何长风等陪同参观。 展览由安徽省文化厅主办,省文物局...
为结合临时展览策划开展教育活动,利用参观、宣讲、互动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展览的影响力,同时也丰富安徽博物院社教活动内容。 8月27日,该院组织开展了“明德至善 家国天下——徽州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活动”,30余名小志愿者报名参与。在讲解员老师的带领下,小志愿者们参观了该院近期开幕的“明德至善 家国天下——徽州优秀传统文化展”,了解了徽州的地域文化,感受了徽州人崇尚自然、重视教育、尊崇儒家的人文特色,学...
29日,“抗日战争时期的安徽出版”文物原件展在安徽省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据悉,此次展出的图书、报纸、期刊等260余件原件,在全国尚属首次,且多数为首次展出。 抗日战争时期,安徽曾是中共中央东南局、中原局和新四军军部所在地,是华中敌后抗战的指挥中心和重要战场。据了解,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安徽先后创办了200多种报纸期刊,编辑出版发行了大量进步出版物。 此次展览分为“抗日战争时期的安徽图书”、“...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安徽博物院将于9月2日推出原创大型展览《皖江洪流——安徽军民抗战史实展》。展览旨在通过大量史实,说明安徽军民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进程中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宣扬安徽军民誓死抗敌、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民族精神,展现安徽战场在全国抗战中的特殊地位。 抗战时期民众使用的黄檀炮 《安徽军民抗战史实展》9月2日亮相安徽博物院 新四军战士李明...
8月20日至21日,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先森率队赴马鞍山市及含山县,开展《安徽省凌家滩遗址保护条例》立法调研工作。省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杨果、省文物局局长何长风及相关部门同志陪同调研。 调研组先后前往含山县博物馆、遗址村民安置小区、凌家滩遗址发掘现场等实地考察,详细了解凌家滩遗址保护和管理工作进展情况,并在马鞍山召开座谈会。座谈会上,相关法律专家及马鞍山市和含山县人大、政府及相关部门、人大...
记者20日从安徽省文物局获悉,近年来,安徽强化抗战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并投入重金用于抗战文物维修和展示工作。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1937年11月30日日军攻陷广德到1945年9月24日蚌埠举行日军投降仪式,从皖北平原到皖南山区,整个江淮大地烽火四起,国军、新四军和地方游击队与数万日军进行了殊死斗争。 据安徽省文物部门普查数据显示,安徽目前调查...
8月19至20日,2015年安徽省文物宣传信息工作培训班在合肥举行。安徽省文化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何长风,省文物局副局长汪顶胜等出席开班仪式。各市、有关县(市、区)文物管理部门、博物馆,省直文博单位,省文物局机关各处室从事宣传信息工作的同志参加培训。 何长风局长在讲话指出,近年来全省文物宣传信息工作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宣...
8月19日,全省文物宣传信息工作培训班在合肥召开,安徽博物院受安徽省文物局表彰,获得 “2014至2015年度全省文物宣传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近年来,安徽博物院在推进博物馆事业创新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宣传信息工作,聚焦本院工作重点,积极探索宣传信息工作新机制,取得了一定成绩,受到了省文化厅和省文物局的肯定。会上,该院和阜阳市文物管理局、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萧县博物馆四家单位派代表作...
记者今天从安徽省文物局获悉,阜阳市颍河西路与东城墙路交汇处一施工工地现场发现两口古井。获悉这一消息后,阜阳市文物局迅速组织业务人员进驻工地,对两口古井分别进行抢救性发掘,并出土了部分珍贵文物。发掘人员对汉代古井进行了整体采集,以便以后复原保护展示。 目前出土文物主要包括瓷器、铁器、青铜器及部分矿渣、动植物骨骼等。经专家初步判断,一口井为北宋晚期古井,另一口为汉代古井,该井群均废弃于北宋晚期。
记者18日获悉,安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古村落消防工程建设项目——“中国最美乡村”宏村的古村落消防系统工程已进入实施阶段,“最美乡村”有了防火保护利器。 近年来,由于过度开发,疏于管理,加之消防意识淡薄、消防落后等原因,古建筑、古村落火灾事故接连发生,如云南独克宗古城、丽江古城、贵州报京侗寨火灾等,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据统计,全国有123座历史文化名城、252个名镇、276个名村、3744个...
8月14日,安徽、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交流展演在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距龙洞堡多彩贵州城一公里)开幕。两地主要进行花灯戏等歌舞和剪纸展演,把厚重的江淮流域文化与炫目的多彩贵州文化以艺术形式进行交流。 这次活动在贵州省文化厅、安徽省文化厅的联合指导安排下,由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旨在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尝试非遗同类项目省际传播,实现传承保护方式和...
近日,位于安徽省凤阳县的国家重点文保单位明皇陵石刻迎来首次全方位保护性修复。修复工程预计于今年9月底完工。 明皇陵初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竣工,现存31对石象生和皇陵碑、无字碑以及坟丘等,对研究明代陵园形制、建筑风格特征以及帝陵制度的发展演变有重要的学术价值。1982年,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被列入第二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名单。 明皇陵石刻经过6...
文物发掘后陈展于博物馆内,其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等一系列环境都会发生变化,如果不及时采取防护措施,文物损坏程度就会加剧。8月7日,由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与安徽中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制开发的文物保护微环境智能测控系统及相关产品正式对外发布,该系统可对文物微环境进行精确测量监控与调节控制,有望成为馆藏文物新的“保护神”。 这是记者在合肥召开的由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安徽省文物...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