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亚历山大港一家博物馆在进行整修时,在馆内一处“隐蔽空间”发现了数百件古陶器。埃及文物部称,这些陶器极有可能是在二战期间被藏在那里的。 2018年7月4日讯,埃及文物部发布在埃及第二大城市亚历山大城发现的希腊罗马、科普特和伊斯兰时代的陶器碎片。 据报道,埃及文物部发布声明称,被发现的这些古陶器可追溯至希腊、罗马、科普特和伊斯兰时期,相关人员在亚历山大港希腊罗马博物馆的花园进行修复工作时发现了它们...
河北省文物部门近日在文物调查时,在南宫市紫冢镇一户白姓人家发现一件明成化年间圣旨,虽已历经500多年的风雨沧桑,但基本保存完好。 南宫市地方志专家赵希文介绍,这道圣旨为明成化十一年十二月初九日对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白圭进行的诰封,内容为对白圭生前功绩的褒扬,并封赠其为荣禄大夫、少傅,谥号为恭敏。 七彩圣旨 此圣旨材料为七彩祥云瑞鹤提花锦缎,现存总长2.5米、宽0.29米,圣旨...
近日,施工人员在中雁荡山西漈景区龙山湖畔建设施工时发现了一座南宋时期钱宜之古墓,墓内出土了南宋时期的墓志、铜钱等珍贵文物。有关方迅速联系文物保护部门对墓志铭进行保护、考证。 经考证,该墓主人为吴越王钱镠第十二世孙钱宜之,乐清白石人,该古墓距今约800年时间。施工人员发现的墓志高33厘米,长48厘米,厚7厘米,阴刻13行,每行12字,共计156字。考古发掘出土的墓志铭详细记载了墓主人钱宜之的生卒年...
中新社成都3月27日电 记者27日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经过近两年时间的详细考古勘探和发掘,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镇双元村7组的双元村墓地共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葬260余座,为目前四川地区发现数量最多、揭露面积最大的一处春秋战国墓葬群。 双元村墓地考古项目负责人王天佑介绍,本次发掘出土上千件珍贵文物,包括铜器、漆木器、陶器等,其中,出土的600余件青铜器保存完整,纹饰精美,价...
据外媒报道,埃及文物部4日宣布,亚历山大港一家博物馆在进行整修时,在馆内一处“隐蔽空间”发现了数百件古陶器。埃及文物部称,这些陶器极有可能是在二战期间被藏在那里的。 2018年7月4日讯,埃及文物部发布在埃及第二大城市亚历山大城发现的希腊罗马、科普特和伊斯兰时代的陶器碎片。 据报道,埃及文物部发布声明称,被发现的这些古陶器可追溯至希腊、罗马、科普特和伊斯兰时期,相关人员在亚历山...
在义马市开祥化工有限公司厂区(原上石河村)发掘春秋时期 河南省考古团队6月30日宣布,在义马市开祥化工有限公司厂区(原上石河村)发掘春秋时期土坑墓葬21座、马坑6座,出土铜、陶、玉等各类文物近500件。 21座墓葬均呈长方形,其中20座发现有椁有棺,方向基本为南北向,墓葬底部四周有熟土二层台。6座马坑共清理出28具马骸,其中4座马坑分别埋有6匹马,2座马坑埋有2匹马。马头向北,侧躺...
安徽省淮北市环山东路原总机厂段古墓群位于淮北市第四中学南约20米,淮北市师范大学老校区西约40米,墓群所在地为原淮北市矿务局总机厂旧址北部,处于淮北市古相城城址北部汉墓群分布带上。2016年8月~9月,因淮北市相山区新修建的环山东路从原总机厂段穿过,在开挖下水管道过程中发现汉墓。经批准,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淮北市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M20 出土的错金嵌玉铜带...
黄慎 《踏雪寻梅图》 陈子奋 《兰石图》 潘主兰 《墨竹》 郑乃珖《鱼趣图》 闽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在漫长的时光岁月中,八闽大地形成了几个区域性文化并行发展的特征。它们一方面独立发展,另一方面又在历史上相互交融,逐渐沉淀出了闽文化独有的精神和文化风貌。而这一内容,也势必通过历史上的闽籍艺术家们的创作表现得到揭示和弘扬。 从绘画史来看,有资格被称为“画派”的,应具备几个基本...
2017年9月,淮北市重点局建设项目的新湖路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在位于烈山镇烈山村东侧发现一处宋金时期瓷器烧造窑址。经过前期的考古调查和勘探工作之后,野外发掘工作从2018年3月初开始实施。 Y1 发掘分为两个区域进行,通过发掘获得三座保存良好的窑炉本体。北区目前发现一处窑址,为典型的马蹄形馒头窑。应由窑门、火膛、窑室、烟囱等部分组成。出土产品主要是白瓷、绿釉瓷、黄釉瓷、琉璃器...
工作人员正在对古墓群进行考古挖掘 6月30日,记者在三门峡市义马开祥化工有限公司厂区二期工地上,看到考古人员正在仔细地清理棺椁上的黄土,一件青蓝色铜器的一角慢慢地展现出来。当天,河南省考古团队宣布,在义马开祥化工有限公司厂区发掘春秋时期土坑墓葬21座、马坑6座,出土铜、陶、玉等各类文物近500件。 “正在发掘清理的M93大墓,是目前这个墓群发现的级别最高、随葬品最为丰富的一座大墓,在椁室...
近日,新源县喀拉布拉镇一户农民在打扫自家房间时发现了5件文物,即:环首铜刀、素面铜镜、铁矛和两支火铳,随后将文物上交。新源县文物局工作人员将文物翔实登记并保存,等待专家进一步鉴定文物的历史背景和准确信息。 出土的5件文物 据了解,5月26日,新源县喀拉布拉镇农民叶尔兰·托合塔生给父亲打扫房间时,在一个废弃的尿素袋中发现了这5件形制古老的铜器和铁器,意识到可能...
近期,从酒泉肃州区了解到,肃州区文物局在湿地景观大道施工现场,发现并清理了3座魏晋时期的古墓,截至目前古墓已全部清理完毕。清理过程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铜器、琥珀饰件等 发掘现场 据文物工作人员介绍,3座墓葬均为砖室三室墓葬,其中有2座前室中镶嵌有壁画砖,据此分析,这些墓葬是魏晋时期的古墓。肃州区将根据发掘清理工作情况,研究制订保护方案,开展后续文物和墓室的保护工作。 肃州区果园镇和相邻的...
这是5月23日拍摄的在河北南宫发现的明成化年间七彩圣旨局部。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新华社石家庄5月23日电(记者秦婧、赵鸿宇)河北省南宫市文物部门近日在文物调查时,在南宫市紫冢镇一户白姓人家发现一件明成化年间圣旨,虽已历经500多年的风雨沧桑,但大体保存完好。 南宫市地方志专家赵希文介绍,这道圣旨为明成化十一年十二月初九日对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白圭进行的诰封,内容为对白圭生前功绩的褒...
在建国后的历次考古发现中,有不少秦汉时期的印章被发现。而在众多的印章中,有一枚印章十分独特:它是一枚“帝印”,这就是“文帝行玺”。虽然它不是真正的皇帝印玺,只是西汉时期南越国国王的王印,但它却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的最大的一枚西汉金印。这枚金印究竟是怎样被发现的,它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我们怀着这些问题采访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长吴凌云。 吴凌云 石破天惊的发现 ...
近日,抚州市金溪县陈坊积乡涂坊村民,在清理一栋老祠堂时,发现其墙壁上有四处碑刻,其内容是黄氏家谱的复制。 随后同村民前往查看,发现在祠堂的后墙上发现嵌有大小三处碑刻。碑刻内容为涂坊黄氏由来,祭田捐租等事项。碑刻有部分是大行草字体,绝大部分为行楷字体,总计有近2000余字。 碑刻 据介绍,涂坊为黄氏村落,该村历史上人才辈出,在明代,曾出过黄朝聘、黄朝选文、武两位都督。村中黄姓起源原有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