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黄岩区文物普查队在上郑乡蒋东岙村大尖山发现一处大型铅锌矿工业遗址。该矿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至2002年停产关闭,开采时间长达32年之久。现存矿区面积达20000多平方米,原为大型国有企业,职工600多人,全矿由采矿、造矿及后勤机关三大部分组成。铅锌矿现存大小矿洞十多处,矿区生产设施液压方车、小火车轨道等。虽被雨雪冲刷有所腐蚀,但整体基本完整,全矿建筑基本尚好。 据当年对黄岩铅锌矿地质勘探表...
在一个多月前的5月17日,温州人民见证了祥云火炬温州跨越之路的那激动人心的一刻。象征着光明、团结、友谊、和平、正义的奥运圣火,以“跨越之路”为主题在温州开始它的浙江之旅首站传递。 今天离举世瞩目的2008年北京奥运隆重开幕正好一个月。 为了纪念那特别的日子,并预祝北京奥运圆满成功的举办。由温州市人民政府珍藏的“和谐之旅·温州跨越之路”的奥...
日前,海盐县文物普查队在通元镇石泉集镇北街新发现民国时期建筑十余处。这些建筑多为一至两层的店铺作坊或民居民宅,保存较好,大多有人居住。部分建筑木构件雕刻精美、工艺精湛,图案内容丰富多样,有人物故事,飞禽走兽,草木花卉等。 石泉地处海盐西南与海宁交界处,交通不便。据清光绪《海盐县志》记载,集镇始兴于清末,解放前市面不大,只有十余家商号。本世纪初,石泉撤乡并入通元镇,石泉集镇逐渐衰落,这些民国建筑才...
丽水市莲都区普查办在黄村乡进行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发现却金馆村的孝子牌坊因遭受自然灾害和人为损坏,柱石部分风化,抱鼓石缺损,牌坊顶部“圣旨”碑已掉落,被村民用于围猪栏,两只石狮子也被当地村民拿走,牌坊四周是牛棚、猪圈等,环境脏乱。 区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文广新局局长汪强华高度重视此事,专程赶赴现场察看,当即制定了寻找失落碑文、石狮子和安装石碑、清理牌坊周边环境等措施,并...
2008年4月27日凌晨,一伙盗墓分子刚刚在汛桥镇盗挖了一座古墓后,被在104国道青岭段设卡的临海市公安局沿江派出所抓住,人赃俱获。 临海市公安部门对这一事件高度重视,并会同文物部门,组织精干人员展开强大攻势,顺藤摸瓜,层层侦破,将这多年来流窜临海、椒江、宁波等地的盗墓团伙一网打尽。到目前为止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3名。追缴出土文物20余件,维护了国家文物的安全,沉重打击了文物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据...
图为7月6日从晋代古墓中出土的金手镯。 昨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初步确认:缙云黄龙景区发现的晋代古墓是个家族墓葬群。这是我市首次发现西晋家族墓葬群。 晋代古墓位于缙云黄龙景区的一片果园地里。今年4月,缙云仙都黄龙景区开发有限公司在对景区进行开发建设时,突然挖出了大量古砖,并发现了露出地表的3座晋代古墓和一处烧墓砖的古窑址。而在此之前,许多农民在附近劳作时也曾挖到过类似的古墓砖。考古工作从6...
近日,一支由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学生组成的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队伍走进我市各主要街道和社区调查我市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积极向广大群众宣传文化遗产保护,他们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共建民族精神家园”为口号,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在市区世纪广场、五马街等繁华地段,统一着装的志愿者们顶着烈日向过往的市民分发“文化遗产保护”倡议书,并通过城市建设...
日前,乐清市文物普查队在南塘镇南塘村普查时发现了一座建于晚清时期的天主教堂。教堂坐西朝东,占地151平方米,进深17.5米,呈规则的长方形,屋顶构造采取中国传统民居做法,硬山顶,进深五间,七架梁,内部梁架结构保持了晚清的建筑风格,同时又融入西方建筑元素。教堂凳、礼拜凳、祷告台等宗教用品仍保存完整,教堂大门、窗户、神龛等在80年代初曾修改过。 根据教堂负责人陈春香所述,该教堂是由其太祖母拆资修建,...
7月3日起,为期十天的“震撼——抗震救灾大型新闻图片展”在李叔同纪念馆二楼环型展厅正式向公众展出。图片展共分“一瞬倾城”、“天降神兵”、“浙川情浓”和“中国信念”等11个部分221张照片,展出的第一天上午就有数百观众络绎而至。 整个展览展示了党和国家各级领导人在地震发生之后第一...
近日,余杭区文物普查队在仁和镇调查时发现了被誉为“晚清浙江省四大名医”之一的姚梦兰墓。 《浙江通志》载:姚梦兰(1827—1897),名仁,字仁斋,号梦兰,以号行,清仁和(今杭州)永泰钱家兜(今余杭区獐山镇)人。初习儒,年长后患肺痨病,垂死。瓶窑镇回龙寺老僧接至寺中,授以气功,每夜相对静坐,年余病愈。又授以技击,竟成伟丈夫。从此改学医术。刻苦探研,终成良医,擅治湿热,精内...
黄岩区经过5个多月的文物普查,新发现了众多的文物普查点。同时,也发现了一批藏于民间的民俗文物。这些由不同功能组成的木质民俗文物,形制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有日常酿酒用的原始作坊工具,织衣纺纱的传统纺织机,大量日常生活容器,以及适用于田间耕作的巨大龙骨水车。在西部宁溪镇上桧村一次征集民俗文物60余件。民俗文物源于生活素材,贴紧百姓,走近百姓。蕴藏着不同时期的历史信息。
莲都区文物普查队在仙渡乡董弄村普查时,发现一座建于民国时期的欧式三层楼房,结构完整,风格独特,装饰精美,与普通的古典民居相比别具一格。 该楼位于董弄村村中心,建于1914年,坐东朝西,占地220.6平方米。三层楼建筑,外墙全部用青砖错缝砌筑,石灰勾缝(石灰运自永康),方壁柱,楼层间饰砖腰线。屋内全木质结构,自西向东依次为门厅、正堂、天井,三合土地面,至今光滑明亮。门厅三开间,明间进深六柱十檩,梁...
日前,桐庐县文物普查队在凤川镇柴埠村进行调查时发现了三座清代木柴行,座落在富春江南岸柴埠村。岸边均设有水运码头。这三座清代木柴行临江而建,靠近柴埠码头,分别为源昌号木柴行、协成号柴炭行、恒仁号柴炭行,其中源昌号木柴行规模最大。 源昌号木柴行,位于柴埠村北面村口,距富春江约十余米。建于清光绪。原有2幢独立建筑、2个台门、1个角门、前后2个院落及附属用房组成,分布面积1620余平方米。现仅存前后两幢...
近日,萧山区文物普查队来到义桥镇许贤片,实地查看了近现代重要水利设施─黄石垅水库。因水库未建之前,这里有一个地名叫做黄石庄(也称黄石垅),故命为黄石垅水库。现其管理单位是义桥镇人民政府。 据《萧山县志》记载:“解放前,萧山的西南部山区半山区,除少量山塘外,缺乏水利设施。解放后,逐渐修水库,解决山区浇灌。1956年12月,动工新建了第一座水库─黄石垅水库”。该水库位于许贤乡...
日前,乐清市文物普查队在北白象镇赵家硐村登录了一座建于南宋庆元年间的石梁桥。 该桥为三孔石梁桥,东西走向,全长12米,宽2.46米,造型非常古朴。桥梁石板两侧均阴刻有字,字迹比较模糊。据桥梁石板南侧的铭文记载,该桥建于南宋庆元己未年(1199),距今已有807年的历史,当地人叫这座桥为桥头桥。每组桥墩由三根粗石柱和一根粗石梁组合而成,东侧桥墩两侧粗石柱已断裂,西侧桥墩一侧粗石柱已被水泥柱代替。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