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此瓶高不过14厘米,口径4厘米,却挺拔俊秀,如泰山屹立;釉质莹润凝厚,有如羊脂美玉;与脸相亲,像暑天触冰雪,沁人心脾;瓶通体内外及足内施仿宋哥釉,釉为灰白色,足底边无釉,黑褐色,无款。釉面淡淡冰裂纹宛若游丝,凭添了一点诗意;两侧耳为兽头,如狼,如狗,或似古之避邪兽,增添了几分神秘、几分威严、几分可爱。瓶显端庄、典雅,呈现帝王之大气,实为一不可多得之物。
这件双耳葫芦(谐音福禄)瓶,是清末仿乾隆茶叶末釉瓷的民窑产品,高15厘米,口径4.8厘米,足圈直径3.8厘米,无款识。通体施茶叶末釉,釉色泽润。呈褐色并带有浅黄色斑点。为单色釉,俗称“鳝鱼皮”,是清乾隆时期最为流行的用瓷品种。 茶叶末釉起源于唐代,盛行明清,是由唐代的黑釉瓷逐渐演变而来的一种单色釉瓷,这个品种备受明清两代宫廷的宠爱和重视,多为官窑所承制。如明代御器厂所生产的“鳝鱼黄”,康熙年...
元青白釉梅瓶 梅瓶创烧于北宋时期,因其口小仅容梅枝而得名,又称“经瓶”。根据考古资料分析,梅瓶既可用于盛酒,也可用于陈设。宋代磁州窑梅瓶上经常书写与酒有关的文字,如“清沽美酒”、“醉乡酒海”等,说明梅瓶确实是作为酒器使用。另一方面,北方地区辽代墓葬发现的壁画中有用梅瓶插花的画面,可知梅瓶也是一种陈设器。 1985年,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元代墓葬中曾出土了一对青白釉梅瓶。瓶高28.4厘米,...
家住市郊的胡先生是一位古瓷器收藏爱好者,有着数十年的淘宝经历。胡先生最偏爱的是一件收藏十多年的釉里红龙纹大罐。因为不知其烧制的年代,常常感到遗憾。多年来,他请了不少收藏界人士和专家前来观赏和鉴定。结果呢:甲说是老(清)仿,乙说是清代的,又有的认为是后仿的……众说纷纭。虽然这样的状况在目前古玩界是常有的事,但执着的胡先生一直想搞清楚这只龙纹陶瓷大罐的身份。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沪上著名古玩专家、央...
龙泉窑青釉瓜棱水注 高16.5厘米、宽12.4厘米、口径3.5厘米、底径8厘米。 此把南宋早期龙泉窑瓜棱茶壶是少见陶瓷器型之一,细长的流,保留着北宋盘口壶的长流特点,颈和上口已经全部缩成一圈。壶身釉色青翠,四周的瓜棱是拉坯成型后刻出的,这也是北龙泉窑瓜棱盘壶的共同点,壶身布满到花花草图案。但与南宋中、晚期那滋润如玉般的釉色相比,尚显单薄。作为南宋早期出产的艺术收藏品中,已是非常难得的作...
哥釉龙纹青花罐 高25.6厘米,底14.2,口10厘米 该收藏品古朴自然,直口短颈,丰肩鼓腹,包浆明显,为咸丰同治时期制品。关于青花罐上的纹饰五爪龙:五爪龙在古代服饰礼仪上如宫廷服装类较严格。但是瓷器类并不严格。从乾隆之后,民间瓷器上就出现了五爪龙纹,另外,家具上也有五爪龙纹的情况出现。这说明:不同质地,相同时代,纹样同步。
孔雀绿釉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是难得一见、极为名贵的珍稀品种。目前珍藏于我国各大博物馆的实物标本资料也极为有限稀少,因而确实弥足珍贵。 孔雀绿釉,又称“法翠”。它属于西亚地区的传统釉色,因唐宋时期开始在北方民窑中陆续制作。至元代,景德镇浮梁瓷局建立后,也生产过一些孔雀绿釉瓷器。景德镇御窑厂旧址曾出土宣德时低温铅绿釉和孔雀绿釉的制品,其中的铅绿釉产品还锥刻花纹装饰。孔雀绿釉的产品见有三足炉、高足...
近期常见有关媒体,相继介绍一把未载入《全唐诗》的长沙窑青釉褐彩“一别行千里”诗文壶。事实上这样的题诗壶是长沙窑常见制品,根据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周世荣专家介绍:长沙窑所见诗歌在100首以上,其中90首不见于《全唐诗》;这些古佚诗大部分是通俗易懂的五言诗,其内容包括宫体诗、闺情诗、开悟诗、和诗等。“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是一首抒发商妇情思的春怨诗。 笔者有幸从藏友手里...
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创烧于北宋初年的禹县(今河南禹州市)城北门里的钧台。钧窑器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艳丽鲜亮的釉色,变幻神奇的窑变,绚丽斑斓的色彩组合,在众多的瓷系中,独树一帜,为世人所青睐和称颂。 钧窑有官、民钧之分。官钧:胎质虽不精细,甚至胎色泛灰,深色者几乎呈褐色,但胎骨坚硬。釉色为多次施釉,因此釉层肥厚,然釉层平静腻润,并时有流淌现象。官钧的釉面常有扭曲纹理,似蚯蚓走泥纹(器心底较...
瓷枕,最早见于隋代,流行于唐、五代、两宋、辽金、元各代,元以后渐衰,它分为两类:一是二次烧成的低温釉陶枕,包括彩色釉、单色釉等品种;二是一次烧成的高温釉瓷枕,主要是釉下彩绘,刻、划、剔、印等白瓷枕和青釉、黑釉枕等。造型由最初的箱形枕和兽枕逐渐发展为人形枕、象形枕、脉枕等等。我国南北窑场普遍烧制陶瓷枕,而以北方为盛。河北磁州窑是烧制瓷枕最有名的窑场,其产品种类繁多且质量精到。 笔者藏有一件宋磁...
笔者收藏的这件黑釉硬提梁壶 见图 ,根据它的造型特点和装饰风格,此壶应是唐代酒器中的精品。 该壶高19厘米,口径4.6厘米,底径6.5厘米。小喇叭口,短细颈,短流,高提梁手柄。丰肩鼓腹,下腹微收至底足,底玉壁足,高提梁上堆贴曲折纹,流下及左右腹部两旁的曲折纹呈侧山字型。肩正背面上堆贴两条不同方向的鱼形图案,寓意“富贵有余”。下腹部刻划八道螺旋纹,线条流畅,挥舞自如。胎体厚重,胎骨坚硬,胎质呈...
五代十国 公元907—960年 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这时期,我国东北的契丹人建立了辽朝。辽兴起于五代而与北宋先后亡于金,而金先于南宋亡于蒙古。 五代陶瓷的主要特征为:前期造型较多地沿袭晚唐风格,从五代墓葬出土的器物造型来看,绝大多数沿袭晚唐的风格,保留了唐代的形制。但制作均较前唐更精巧优美,丰富多样。唇口碗因口沿凸出如唇而得名,晚唐时开始出现,其主要器型为:厚唇,口沿外翻,碗壁略呈斜直...
笔者收藏有一件署有“陈国治作”篆书刻款的降龙罗汉白釉雕瓷笔筒(见图)。笔筒高15.5厘米,直径9.5厘米,通体白釉。作者以娴熟的刀法雕刻一挥舞禅杖的罗汉,正在降伏一盘旋在苍松上的巨龙。罗汉怒睁双眼,神态威严,怒不可遏。巨龙在云松中俯首贴耳,眉须下垂,利爪无力,尾部还在松枝上盘旋,而头部却低垂到罗汉脚下,好似刚刚还在云松中叱咤风云,而被罗汉顷刻降伏。整个画面采用高浅浮雕技法,特别是罗汉头部高浮雕显出...
蓝釉瓷器品种,始创于元代。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陶胎琉璃珠及唐三彩中的蓝釉器,都是属于钴蓝呈色,低温烧制;唐青花开始向高温烧制钴蓝器过渡;元代景德镇高温釉下青花工艺大放异彩,烧造出举世闻名的元青花,同时创烧了高温蓝釉新品种。清代康熙年间,又创烧了一种浅蓝色高温天蓝釉。一釉多色阶,不断改进配方,不断改进工艺,烧造出理想中的蓝釉,这都反映了人们对天蓝色的执着追求。 这件元代蓝釉杯(见图),细观之,有...
说到天球罐,首先得简叙天球瓶的发轫:天球瓶创于明永乐,这一器型和西亚、中东一带的伊斯兰文化影响有着密切关系。明永乐三宝太监郑和先后七下西洋,其足迹远涉波斯湾、东非一带,不仅带回了烧造青花瓷的原料——“苏泥勃青”,同时也带回了一大笔出口瓷器订单。按订单的器型、纹饰要求,烧造出一批具有西亚风格而中国本土未有的瓷器器型、纹饰,比如水注、无档尊、花浇、卧壶、双耳扁瓶、抱月瓶、天球瓶等等。 自明宣德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