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老家是一个无名的小山村——积善村,而可以印证这个村名的便是一座名为“积善塔”的 方形密檐式砖塔。在这座塔旁又有一红砖仿制新塔一座,造成双塔对峙景象。但近观新塔工艺粗糙,原来是旁边缫丝厂的水塔,真有点画蛇添足,大煞古建风景。很多游子拍照留念,往往刻意避开新塔。 很难想象,这么贫穷和落后的小山村,却有这么一座高大的精神标志,更难想象,这个小山村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原名大宋村,因村民有积德行善之传统,改...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3月16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大会闭幕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中外记者见面,就中国内政外交回答记者提问。 在约两个小时的时间内,李克强就中外记者提出的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简政放权、医保劳保、文物保护、两岸合作、中美关系等17个问题进行解答。 “两会前最后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有一个议题是部署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在回答记者提问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于...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记者:两会前最后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有一个议题是部署加强文物保护工作。请问总理,中国这么大,要解决的问题这么多,政府的工作又这么忙,这个问题有这么紧迫吗? 李克强回答,保护文物实际上也是在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来滋润道德的力量,传承我们的传统优秀文化,来推动经济和社...
老子道德经义疏 《老子》又称《道德经》、《道德真经》、《五千言》,出自周朝史官老子之手,“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是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经典。老子在春秋时代被认为是一个思想家而不是宗教教主,《道德经》被认为是部哲学著作而非宗教经典,然而在道教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老子和《道德经》逐渐被奉为宗教教主和宗教经典。 众所周知,唐李渊、李世民父子取得天下之后,为抬高自己社会地位,尊老子为先...
针对近一段时间来屡屡发生的一些不文明旅游事件如:昆明导游辱骂游客、陕西游客爬红军雕像拍照、诸葛亮《前出师表》石碑上乱刻字,以及诸多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等问题,秦始皇兵马俑旅行社导游学校于5月11日面向广大导游员开展了导游职业道德培训会,要求大家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弘扬秦陵文化,为游客传递正能量。 会上,导游学校秦仙梅老师开门见山提到近期内发生的各类不文明行为,并且通...
此前在欧洲巡展的“肉身坐佛”已经我国文物部门初步确认为1995年从我国福建盗出的章公祖师像。与此同时,国家文物局接受大田县吴山乡阳春村村民联合委托国家文物局追讨章公六全祖师像的申请意愿,根据相关的国际公约,启动追讨程序。 一提到文物追讨,无疑又触到了很多中国人的痛点,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当然是文物大国,同时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在,中国同样也是文物流失的大国。历史上的惨痛经历就不说了,只说现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深层的精神追求、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爱国、诚信、敬业、仁爱是中华传统文化一以贯之的道德理念和基本规范,也是个人层面最基本的价值范畴。它历经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文化变迁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感召力,不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价值观是文艺作品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特别强调文艺对价值观塑造与引导的重要性:“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从改革开放开始,我国进入了革故鼎新的社会转型时期。在经济体制发生变革的同时,社会道德观念和文化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当代中国的道德文化经历着一个转型和建构过程...
这的确是一个需要攀登,也的确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为我们的攀登奠定了广泛基础的时代,但是,为了这种攀登的成功进行,艺术家们必须不断砥砺自己的道德勇气。 首先,道德是评价人类活动的重要价值维度,也是支撑人类活动的重要力量源泉。艺术家所从事的艺术活动,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这种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凭借的精神滋养,所依托的社会环境,所服务的人民群众,在本质上都是社会关系的产物。这种...
艺术家是否需要追求道德?这对于我们这个充满实用理性,伦理哲学高度发达的民族,几乎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也看到,现实生活中一些我们奉之为艺术家的人,一方面戴着艺术的花冠,在镁光灯前荣耀风光,一方面却在做着离德、背德、缺德、失德的事情,人格之分裂,让人惊诧!在这种乱象背后,依然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所谓深层逻辑,就是艺术未必需要道德的支撑,艺术可以不讲道德! 这个逻辑根源有自。柏拉图就认为诗人是...
8月9日,中国国学与紫砂文化鸿篇巨制、中国紫砂文化最大的工程——《老子道德经文化遗产紫砂系列》在苏州启幕。 《老子道德经文化遗产紫砂系列》去年由苏州同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选题策划,规划成套紫砂篆刻作品由近千把紫砂壶组成体系,包括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断句共947把,领衔头壶一把以及历代中外名人精选老子道德经评价与题词若干把。 该系列文化遗产产品,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篆刻家段志国铭...
本文摘自:《学习时报》2014年08月04日第A9版,作者:郑重,原题为:《清代一些法律何以成为摆设》 瞿同祖先生是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清代地方政府》是他旅居西方期间用英文完成的一部学术著作。哈佛大学出版社在该书出版按语中评价道:“这是第一本系统、深入研究清代地方政府的专著。此前从未有过类似的著作,不论是中文、日文还是西文的。” 《清代地方政府》旨在“...
轮回(梵samsara)论是佛教道德形上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这种观点认为,人的生命不是一期生死,而是循环无穷,轮回的直接原因在于业,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无明,在业报的基础上,生命在三世的时间中从过去走向将来,又在六道的不同生命类型中升沉,灵魂或我是轮回的主体,对此轮回主体,佛教则有不同的看法。也许有的人习惯于将轮回看作是一种“迷信”而完全否认其思想价值,其实轮回是佛教思想,包括佛教伦理思想不可分割的基础...
阳春时节,西花厅的海棠花又要开了。 伟大的人格是超越时空的。周恩来同志离开我们已近40年,但是人们还是常常想起他、说到他,亲切自然,斯人如在眼前,他喜爱的一树树海棠也宛若绽放身畔。周恩来的人格魅力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仁爱、牺牲和宽容,其中犹以第一点为最。 爱人者,人恒爱之 我在《大无大有周恩来》中谈到周恩来有六个“大有”,其中第一个就是“大爱”。我们的文化史、思想史上...
龙桂生收藏的明代《道德经》。 龙桂生供图 龙桂生的古籍轩里,各朝代的古籍整齐陈列。“光顾这里的人不多,来的多是大学教授。查资料、找论据,教授们对这里的东西爱不释手。”龙桂生一边告诉记者,一边拿出珍藏的一套明代善本《道德经》。 “前年保利拍卖过一套同样的书,品相比我这个好一些,当时的拍卖价是38万元。”龙桂生说,这套明代善本是他两年前从一位藏家手里买来的。如今市场上,宋元古籍已是稀世珍宝,明代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