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随葬品中发现的清代涵江瓷器 N本报记者 黄凌燕 缪星象 文/图 本报讯 昨日下午3时许,涵江涵三路苍然后度片区安置房工地门前发现一处清代古墓。经文物专家鉴定,古墓为一般人家土墓,由于不具有研究价值,古墓将被回填。目前,墓主人后裔领走了古墓的墓碑。据了解,此墓原在地面上,20多年前因道路施工渐入地下,现在又随城市发展“浮”出地面。 记者看到,...
在饶阳县大尹村镇大迁民庄村民刘强家,发现了一座清代建筑的门楼。 该门楼位于村东北部,是一座由青砖、灰瓦和椽子组建而成。它坐北朝南,属于单体建筑,东西宽2.5米,南北长1.5米,高约4米,建筑面积3.75平方米,门顶为单檐,硬山式布瓦顶,前面墙壁,除门为木质外,其余均为砖结构(砖仿木檐)。墀头及檐下门额为砖雕,纹样繁多,雕刻精细,后面为砖木结构,斜坡飞檐,挑梁木柱,两侧山墙,残缺不全。该门楼建造独...
【核心提示】河源市和平县林寨镇兴井古村落近日发现一座晋朝古墓!该村村民在兴井小学教学楼前面的一块空地上挖墙基准备砌学校围墙时,意外从1.5米深的地下挖出了这座古墓葬。昨日,多名省文物考古专家冒雨在现场进行抢救性考古挖掘,现已挖出了一批被省考古专家初步认定为东晋时期的古砖、部分零碎的东晋陶片、陶碗、陶罐和铁器等物。 墓地内保存完好的一处古砖墙 河源市和平县林寨镇兴井古村落近日发现一座晋朝古墓...
韩国延世大学教授金善子25日在此间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与东亚各国的神话研究多有交叉,对东亚的神话学研究具有资源性的价值。” 金善子是韩国延世大学教授,中国神话专业学者,迄今研究中国神话学已经超过10年。她认为,东亚的中、韩、日三国在神话的传承、神话的母题,以及神话的现实意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交叉性和共享性。 金善子指出,东亚各国的神话传说在传承载体上大体相同,大多数都是文献...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近日,文物工作者在赵县沙河店镇南南冯村杨聚谦家发现了一块清代牌匾和一块红色寿幛。 据了解,这些文物都是杨家祖上传下来的,珍藏至今。文物专家认为,该发现为研究清朝的科举文化、匾额文化以及当地的生活习俗、民风信仰等具有重要价值。 获得此牌匾的人品学兼优 供图/赵志勇 牌匾相当于“三好生奖状”在杨聚谦家发现的实木牌匾,长1.4米、宽0.7米。由于年代久远,牌匾上的漆皮...
昨日,武汉黄陂区前川街一居民,在自建房屋挖地基的过程中,无意挖开一处古墓。经文物专家初步判断,该墓年代为清朝晚期。 据现场目击群众称,昨日10点多,挖掘机挖到一块青石板,搬开一看,下面是个用青石条码砌而成的坑,施工人员移开4块青石板盖,露出一具棕红色棺材。大家意识到这可能是古墓,停止了施工,并报告了黄陂区文物管理所。 现场一位73岁的陈老汉回忆说,他还是孩子的时候,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坟包,后来随...
近日,苍南县文物普查队在凤阳乡开展野外普查时,发现了古代瓷窑址群,据分析已有千年历史。 瓷窑址群地处海拔千米的鹤顶山腰,依山脉而建,占地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经普查队初步调查,共有窑址18处,各窑址的堆积层丰厚,根据采集的标本分析,建窑时间自北宋延续至清代。随队指导的省市考古所专家沈岳明、蔡钢铁踏勘了现场后分析,该瓷窑址群建在大山腰部人迹罕至的地方,建窑地点独特,未遭人为破坏,保存较好,延续时间长...
云从龙为元朝征南大将军,其母被朝廷赠封为正一品太夫人,葬于今海口西秀镇祥堂村附近 这是2007年12月下旬的一天,海口阳光明媚。在城郊一角,47岁的陈永茂点燃一根烟,望着眼前祖辈已经守了近800年的陵墓出神…… 陵墓里,埋葬着元朝征南大将军云从龙的母亲苟氏,墓碑上刻着的文字显示:葬于公元1288年。从那时起,陈永茂的先人就开始在这里守墓,一代单传直到陈永茂父辈,延续了2...
全部打开的器物室和椁室。 独木棺。 出土的墓室木料已被考古人员编号。 器物库内发现陶器60余件。 经过近50天的发掘,目前山东莒南东周古墓的考古工作已接近尾声。虽然打开的椁室中并未有陪葬品出土,但仅从2号墓的墓葬结构来看,作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莒南市发现的东周时期最大的、结构最完整的一座墓葬,对研究莒文化将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10月11日,位于定襄和五台两县境内的忻阜高速公路文物考古勘探发掘工作取得重要收获,出土了众多极有价值的汉唐文物。 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忻州市文物管理处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定襄县河边镇滹沱河二级台地青石遗址发掘清理了2000多平方米范围内的古人类遗址,发现了从早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到夏、东周、汉代的多层叠压文化层,发掘出大量的石器、陶器、骨器、贝饰等器物。同时还发掘出3处保存完好的古人类烧制陶器...
近日,我市文物工作者在南郊清理了一处元代墓葬,出土不少黑陶随葬器物,为考古研究补充了可贵的实物资料。 据了解,这处墓葬在基建地槽中距地表7米余深处被发现,内有两座墓,两墓相距三四米,都为“甲字”形墓,墓室各有3个耳室。其中一座墓室长3米多,宽2米多,墓道长约2.4米,另一座墓稍小一些。两座墓虽然都是土穴墓并非砖券,且少饰无华,但是陪葬器物种类多、体量大、等级高,让人一时无...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