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瘗是埋葬之意,瘗鹤铭,即葬鹤的铭文。关于《瘗鹤铭》的由来,有一段美丽的传说。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一日到焦山游玩,见一对仙鹤在空中盘旋起舞,姿势优美,感叹道:“要是写字都像仙鹤这样灵活就好了。”当家和尚见他喜欢就将仙鹤送给王羲之,约定等王羲之办事回来再将鹤带走。不料等王羲之再次来到焦山时,那一对仙鹤已经死去。王羲之十分悲伤,遂含泪挥笔,在岩壁上写下了著名的《瘗鹤铭》以示悼念。这...
被尊称为“大字之祖”的《瘗鹤铭》原刻于镇江焦山西侧临江崖壁之上,大约在唐代后期坠落江中。虽经历代多次打捞,仍然残破缺损。 昨天,早报记者从焦山碑刻博物馆获悉,正式的清淤打捞工作已于上周末启动,打捞将使用一系列现代化技术,包括GPS技术、超声波技术、多波束水下地形测量技术及潜水等。 今年6月份在镇江启动的“盛世壮举·国缘杯”打捞̶...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昨日,《瘗鹤铭》残石打捞考古开工,挖泥船、打捞船开始清淤,向目标位置行进。 经过多位不同学科专家的综合研究,目前划定考古打捞范围为:估计落水点向南250米、向西80-100米、向北250米。 《瘗鹤铭》残石打捞考古行动于今年6月启动,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专题片摄制组前来拍摄纪录片,此事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但因为夏季水位较高,正式的清淤打捞工作必须等到入秋才能开...
昨天下午3时,江中“浮玉”镇江焦山公园山门处人头攒动,打捞“瘗(yì)鹤铭”大型文化行动启动仪式在此隆重举行。央视《探索·发现》专题片“探秘《瘗鹤铭》”开机仪式也同步举行。 据焦山碑刻博物馆丁馆长介绍,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闲居镇江的苏州知府陈鹏年曾募工打捞出5方《瘗鹤铭》残石共93字。1997年,...
江苏省镇江市3日启动“打捞《瘗鹤铭》文化行动”,计划打捞出有“大字之祖”之称的《瘗鹤铭》久已坠入长江中的残石。 《瘗鹤铭》原刻于镇江焦山的峭壁之上,被誉为“碑中之王”,其书法艺术高超,被誉为书法“大字之祖”,艺术影响力远及海外。在中国书法史上与《石门铭》并称“南北二铭”。唐宋之...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