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此瓶高44厘米,腹部四侧开光,分绘孩童燃爆竹、观鹌鹑、挂灯笼及持戟悬磬图景,热烈喜庆气氛一览无余。 该器端庄大气,技艺卓绝,取八方之形,承青铜古韵,集青釉、浮雕、粉彩、青花、描金等高低温釉彩及釉上釉下装饰融于一身,完美诠释乾隆瓷艺之炉火纯青。
释迦牟尼佛是佛教世界普遍的信仰,无论是小乘、大乘还是密教阶段,释迦牟尼佛都是极其重要的尊神。作为佛教的创立者,他的表现难度很大,没有宝冠,没有珠饰,没有华丽的服饰,只有沉静的面容和内在的气质,制造水平稍低就容易流俗。手印也只有说法、触地、禅定、转法轮、无畏数种。据学者们说,释迦牟尼佛的这五种手印正好表现了他一生重要的五个时刻,这在佛传故事中有详细的表现。佛除了站姿就是全跏趺坐姿,艺匠们缺乏表现的空...
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课题组成员近日在桂阳县莲塘镇锦湖村锦湖家祠古戏台发现了一处“家礼家训”题材壁画遗存。 据介绍,这一壁画遗存围绕儒家“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价值观,以历史典故来形象地阐释儒家的人文精神,其面积之大、描绘之精在全国少见,在建筑史、美术绘画史和民俗文化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参考价值。 根据碑刻可知,这一壁画绘制于乾隆九年(1744年),距今有2...
这件清乾隆青花太平有象尊,1986年出土于北京市海淀区板井村,现藏于北京市海淀区博物馆。通高11.2厘米,宽11厘米,长13厘米。尊为象驮宝瓶造型,象呈卧姿,回首张望,长鼻高扬,尾巴贴身上翘,背部鞍座上驮有宝瓶一只,瓶身呈上大下小的喇叭状。器物底部露胎,胎质洁白,坚硬致密,瓷化程度非常高。除器底外,器身满施透明釉,釉色白中泛青,纯净晶莹。器物充分利用了釉下装饰手法,于施釉前先在胎体上刻画出深浅、长...
铜镀金福禄寿三星钟,清乾隆,通高89cm,面宽41cm,厚33cm. 钟整体铜镀金。共分3层。底层四面开光,内绘山水画,以水法象征河流,八仙在四面依次出现。八仙是以金属片绞出形状后再以油漆彩绘。中层是寓意祥瑞的景观。牙雕福、寿、禄三星并立,手各持一笏,分别书“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万寿无疆”。福星、禄星身旁有蝙蝠、鹿。三星身后立一瑞兽,背驮两面表,表口圈镶嵌红黄二色料石。瑞兽身后植松树...
图中所示这件清代狮子纹青花瓷罐,高12.8厘米,最大直径13.2厘米,口径6.7厘米;圆腹广口,品相完好。其器型规整大方,胎质洁白细润,胎体厚薄适中,釉质细腻莹亮,圈足露胎处呈淡褐色,胎釉结合自然。 瓷罐青花发色纯正,富有层次,柔和淡雅。罐身一周以青花绘就五只狮子。五狮图案几无区别,张牙舞爪,头略上昂,双目圆瞪,其颈部、脊柱、腿脚等处有丝丝细毛,后腿跑动,活灵活现间自有动感,狮子周边有火焰及...
转经轮,藏语称作“玛尼阔洛”,主要以经轮的内外绘制、书写有简称“玛尼”(Mani 六字真言)的咒文而得名。其最主要的结构为以一个内置有咒轮的金属圆筒,中间再贯穿一根转轴,使圆筒连带内部的咒轮能流畅地转动。转经轮即以清净恶业、积聚功德著称。 转经桶的形制分有多种,有设置在寺院或重要圣地内的转经堂中,高达一层楼群高的巨型转经轮;有镶嵌在寺院外墙中的中、大型转经轮;有一般民众日常使用的小型转经轮。...
明清时期是景德镇瓷业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同时也是其瓷器外销最为兴盛的时期。明清景德镇外销瓷,在带来经济交流繁荣的同时,也促进着文化交流与交融。东西方不同文明,不同审美观念,不同宗教信仰,不同饮食文化和服饰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信息,通过瓷器这个载体,在交流与互动中绽放异彩。 清代仕女画面的瓷器在外销瓷中十分常见,如仕女撑伞、仕女梳妆、仕女观斗鸡、仕女采桑、仕女放风筝等,足见当时欧洲人对仕女题材瓷器...
金银器是中国文物独具风华的门类,器物造型、纹饰屡有创新,百姓亦颇多追捧。清朝金银器制作精细,趋于华丽、浓艳,造型绚丽多彩,纹饰繁密瑰丽,它们或格调高雅,或富丽堂皇,特别是满目皆是的龙纹图案,辅以宝石镶嵌的点缀搭配,象征着高贵与威权,整个器物色彩缤纷、金碧辉煌,与其他时代金银器迥然有别。镇江博物馆藏金包铜雕龙佩饰,就是这一现象的重要反映。 金包铜雕龙佩饰,共四件,大小、纹饰相同,1972年8月...
清代乾隆时期是我国制瓷技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每件瓷器上常常会运用多种工艺技法。如这件清乾隆黄地粉彩花卉纹轧道碗(图1),虽然看器型只是一件普通的小碗,但却采用了黄地、粉彩和轧道多种技法于一身,让人赞叹不已,下面我们就来作一简要赏析:此碗高8.2厘米,口径17.5厘米,底径6.4厘米,碗外壁以黄釉为地,在黄地上作细密的“轧道”装饰,再以红、绿、蓝等色彩绘两组相连的折枝菊花纹饰,在青翠的绿叶映衬下,绽放...
罐高36厘米。珐华釉是一种低温色釉,主要釉色有黄、白、蓝、绿、紫等,业内称珐翠釉(即珐绿釉,又称孔雀绿)、珐蓝釉及珐青釉等。施釉方法是在胎体表面采用立粉技术,勾勒出凸线或堆贴纹饰轮廓,然后分别以所需彩料填底子和花纹色彩,入窑烧成。 明清景德镇窑的珐华,所制皆为瓷胎,工序上基本沿袭山西珐华(陶)的制作工艺。清代珐华瓷由于彩料及装饰技法更为考究与丰富,珐华釉的色彩较明代鲜艳、热烈,艺术效果更显高...
罐高18.5厘米。冬青釉又称“东青釉”,青釉之一。据蓝浦《景德镇陶录》记载,为北宋时汴京东窑所烧(在今开封陈留),所以称之为东青釉。东窑的特点是器的口、足色泽较深,与官窑相似,不同的是釉面没有开片纹。然而,由于时代久远,窑址无处可寻,难以目睹史籍中记述的东青釉真面目。 目前所见冬(东)青釉,部分为雍乾时期烧造,部分为嘉道时期烧造。釉面光润,呈色稳定,以豆青为主色调,足大多刷黑褐色护胎汁。雍乾...
罐高21厘米。釉里红为瓷器高温釉下彩品种之一,元代创烧,系以铜红料为着色剂在瓷胎上绘画纹饰,罩以透明釉,于高温还原气氛中一次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由于铜只有在还原气氛中才呈现红色,因此,釉里红器的烧制,对窑室气氛的要求十分严格,容易走色或烧飞。元代釉里红多数没能烧好,颜色不纯,有的是浅红色,有的呈黑红色和黑灰色,而且很不均匀,成功的只是极少数。1974年在江西景德镇市出土的(后)至元四年(13...
罐高16.7厘米。团花又称皮球花,是对众多由圆圈构成图案的一种称呼。这类图案,为明代成化,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瓷器上的流行图案,有团龙、团鹤、团凤、团螭、团花蝶等;品种有青花、五彩、粉彩、斗彩、釉里红等。雍乾时期,因斗彩、粉彩瓷器上的团花底面布局留白较多,团花纹点点簇簇,错落有致,有一种漫天飞舞的轻盈和俏丽之态,故又有“皮球花”之称。晚清时皮球花亦多见,只是构图不及雍乾洒脱。 乾隆粉彩皮球花...
我国瓷器发展到清乾隆时期,可以说是集历代名窑之大成,制作了许多精巧无比的瓷器。制瓷中心景德镇,荟萃了一代能工巧匠,有“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之说。御窑厂规模庞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烧造瓷器都在数十万件左右。烧出的瓷器无论是精美奇巧的造型,还是五彩缤纷的釉色和丰富多彩的纹饰,都堪称为一代之奇。 从瓶的造型而论,有单体瓶、双联瓶、三联瓶、四联瓶以及七联瓶、八联瓶等,有陈设于桌面、有壁瓶、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