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天,《衣冠明道——泰州出土明代服饰展》在甘家大院(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正式开展,30多件明代古墓中出土的衣服、鞋帽、枕头,再现了400多年前人们的穿衣风格。展览由江苏省文物局主办,泰州市博物馆承办,将持续到本月26日。 展览选取历年泰州出土的各类服饰文物,包括补服、长衫、帽、裙、裤、靴子、枕片、护膝、凤头鞋、花绫巾等30余件。一件明代三品文官孔雀补服格外引人注目。明代补服的补子是一块约40...
记者昨日获悉,泰州兴化市的清明节(茅山会船)成功通过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公示,兴化新添又一个国家级非遗。据了解,该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共298项,清明节(茅山会船)是泰州市唯一入选的项目。 茅山会船声名在外 “清明节(茅山会船)能够入选为国家级非遗,是意料之中的。”兴化市非遗中心主任潘云玲说,她刚刚调到非遗中心上班时,茅山会船还没有申报...
古代人穿什么衣服,人们大多只能在电视、电影上看过。近日,中国海盐博物馆与泰州市博物馆联合推出了“衣冠明道——泰州明墓出土服饰展”,在海盐博物馆北展厅正式向公众开放。 本次共展出30多件明代服饰,从泰州地区明代古墓中出土,精选展出的有背心、长衫、披风、鞋帽、手帕和簪子等,种类丰富、制作精致、款式多样,为广大市民生动再现了四百多年前泰州官吏、命妇、士人、百姓的生活画卷。 其中,...
22日,泰州南山寺建筑工地上,一块体积较大的石碑被挖出。经仔细辨认,此碑正是十分珍贵的《重修南山寺记》石碑,于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立,距今463年。虽然碑体有断裂痕,但碑文依稀可辨。 石碑的出土,不但佐证了南山寺曾经作为“护国寺”、位列泰州九大丛林之一的兴盛,更丰富了南山寺千年古刹的内涵,彰显其历史积淀。 工地挖出石碑 22日下午4时许,挖土机正在南山寺工地作业,...
喝完酒后剩下的空瓶子在别人眼里可能是垃圾,但对泰州市区沁莲小区不爱喝酒的高炳文来说,却是值得珍藏的宝贝。 8年时间,老高搜罗了大江南北各地出产的酒瓶2000余只,家里简直成了一个酒瓶博物馆。 8年潜心收酒瓶 小小的酒瓶到底有多大魅力,竟让滴酒不沾的老高沉醉其中?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了老高的收藏室。 在老高家10多个平方米的车库里,3个特制的架子上排满了各式各样的酒瓶。这些瓶子,有玻...
自2009年首届泰州国际旅游节举办,“文昌水秀祥泰之州”的滨江生态文化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近日,为迎接第六届中国泰州国际旅游节,博物馆讲解部一行五人应市旅游局之邀,参加了旅游节开幕式的全程讲解活动,热情接待了“春游泰州”青岛市民专列,为这批北方客人量身定制了“千年城河、泰州早茶、湿地会船、最美花海”的两日特色之旅。 整个旅程中,从青岛市民千人专列团抵达火车站至兴化千垛菜花风景区、乔园...
500年前的男尸,出土后居然连一片趾甲都不少,而且胡须也没有脱落?记者从南京博物院考古专家处获悉,几天前,考古队在南京博物院句容茅山的考古实验室中将这具古尸从棺木中取出后,其完整性让人讶异。据了解,去年12月起,南博、泰州博物馆和泰兴博物馆在黄桥镇一处房地产工地共发掘了17座明代家族墓,均属于当地望族何氏,其中保存最好的就是两座浇浆墓——张氏墓和何嵩墓于今年春节前被运到了茅山考古实验室。 古尸皮肤...
日前,泰兴市红色文化博物馆馆长赵玉刚征集到一批新藏品,包括一组1944年版的新四军作战地图、“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八月二十七日的《华商报》等,品相完好。 至此,泰兴市红色文化博物馆的馆藏已达2万余件。国庆长假期间,市民不妨带上孩子,去体验红色文化。 记者在泰兴市红色文化博物馆黄桥分馆见到了一组1944年版的新四军在山东沂蒙山区作战地图,毛边纸,手工刻画,...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江苏泰州城隍庙内,建起了一个福星殿,个人只要捐赠3680元至26800元,就可以得到一个永久性“福位”存放骨灰盒。(9月24日《人民日报》) 文保单位搞副业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南京“美龄宫”承办私人婚宴,故宫建福宫成了顶级富豪会所……这边花大价钱去一堆古董间吃饭会客的风气尚未能刹住,那边却又有文保单位打起了往...
近日,记者接到报料:国家级文保单位泰州城隍庙内,建起了一个福星殿,个人只要捐赠3680元至26800元,就可以得到一个永久性“福位”存放骨灰盒。 “捐赠者”刘先生告诉记者,从今年6月起,就有人在老年人比较集中的菜市场、公园和小区门口兜售“福位”,他出了8800元为自己去世后买了一个“福位”。他向记者出...
明代石雕 经鉴定,应该是老泰州南门外西来寺青石柱础一块历经沧桑的明代石雕,在市区一处拆迁工地上被发现。昨天,市博物馆专家对这块石雕进行了鉴定,认定其为明代青石柱础,原属寺庙所供。昨天中午,市区文博爱好者杨鑫给本报打来电话,他在宝带小区拆迁工地上发现一块石雕。随即,记者和泰州市博物馆专家一起,按照杨鑫所示方位,在拆迁工地上找到了该石雕。只见石雕为天圆地方造型,四面直切,不事雕琢,中心圆形承柱部分与...
葛卫民家大门木雕很精美。王国柱 摄 悬挂门前半个月的“文保”匾额不翼而飞。 葛卫民供图 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头巷葛宅”,始建于150年前的清咸丰年间。2010年2月1日,泰州市建设局下达裁决书,要求房主葛卫民腾空房屋拆除。葛卫民先后向当地行政复议部门、海陵区法院、泰州市中级法院申请复议和提起诉讼,结果被一一驳回。近日,省高院做出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