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该瓷枕名为“白地褐彩六角形镂空枕”,为宋代瓷器,长19厘米、宽10.1厘米、高9.3厘米。1986年在泰州航海电器厂出土。瓷枕呈六角形,其中一边为弧形,整个造型前低后高。枕面有三排褐彩朵梅纹,每朵梅花由6个褐色小圆点组成。枕前后壁分别镂空卷草纹和如意纹,枕面四周和枕身装饰褐色点彩。瓷枕通体施青白釉,釉色发黄,釉不及底,底部露胎,胎质洁白坚致。它将镂空、点彩和刻画几种装饰手法完美地结合,既是一件实用...
驼黄色暗花缎底绣孔雀纹补服 服饰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目前泰州已出土明代服饰300余件,种类之全,数量之众,均居全国前列。其中最珍贵的是一件明代三品官服为“驼黄色暗花缎底绣孔雀纹补服”。 这件孔雀纹补服,1980年发现于海陵区鲍坝,是徐蕃墓主人徐蕃的官服。衣长131厘米,两袖通长242厘米,面料是姜黄色八宝四合云纹暗花缎,里料是姜黄色朵花杂宝直径纱。 ...
2017年11月14日上午10点30分,“古刹传文昌,泰州最吉祥”2017泰州市佛教文化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泰州光孝律寺举行。出席启动仪式的高僧大德有:台湾玄奘大学董事长,台北市善导寺住持,世界佛教僧伽会会长了中长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镇江金山江天禅寺、焦山定慧寺方丈心澄法师等。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庄兆林,副市长陈明冠,省宗教局原局长翁振进等出席启动仪式。市人大、市政协相关工...
“你过来看,这几块地方全被破坏了,东西也不见了,七零八落的,看了真让人揪心啊!”小姜一边引路一边说,他是一名文物爱好者,家就住在这附近,这几个月,他发现这里经常有考古人员在现场勘查,他几乎每天都会过来看看,现场学一些考古知识。 “今天中午12点多的时候,我又过来看,么得命,这里一片狼藉,以前在这里看守的人也不见了。”小姜说,紧挨着这处考古工地旁边原先搭了一个帐篷,有两个民工一天24小时都在这...
小朋友们,想了解史前人类是怎样生活的吗?想成为一名光荣的小讲解员吗?想认识更多的小伙伴吗?泰州博物馆2016年暑期特别活动的集结号已经吹响!这个暑假,泰州博物馆社教人员为广大少儿朋友精心准备以下暑期活动,陪你度过开心假期。 一,“小小讲解员培训班”第二期招募 去年寒假期间我们举办了第一期“小小讲解员”培训班,经过半年多的培训,第一批小讲解员已经能为观众独立讲解,得到了广大市民的...
为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泰州历史文化艺术,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6月16日上午,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思政部组织部分师生前往泰州博物馆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师生们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进入“汉唐古郡、祥泰之州——泰州历史文化展”、“大明衣冠——泰州明代墓葬出土服饰展”等展厅,认真聆听讲解,多方位、多角度地感受泰州的历史和文明变迁。 据了解,这是江苏农牧学院与泰州市博物馆拓展思政理论课...
2016年是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博物馆与文化景观”,为庆祝这一全世界博物馆人的节日,5月15日,由泰州市博物馆主办的“博物馆日”系列主题活动在市博物馆举行,希望以此来推动全社会对博物馆事业的关注。 上午九时许,“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系列活动开幕式暨泰州博物馆与城东小学“馆校共建”签约仪式在博物馆大厅举行,泰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江晓琴、市教育局副局长封留才、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
4月18日,以反映我国曲艺的发展历程和南北评书评话的丰富多彩为主题的泰州中国评书评话博物馆在江苏泰州正式开馆。该馆是中国评书评话展示、研究、培训以及比赛和演出的基地,也是国内唯一的评书评话博物馆和泰州首个国字号博物馆。 泰州是中国评书评话祖师柳敬亭的故乡,泰州南城河边至今仍保留有明清之际少年柳敬亭居住生活过的打鱼湾。据扬州评话表演艺术家王丽堂回忆,旧时每年三月,扬州说书人都要操办三皇会,以祭奠柳...
根据江苏省文物局、江苏省气象局《关于开展全省文物保护单位防雷安全专项检查的通知》(苏文物保〔2016〕34号) 要求,近日,泰州市文物局联合市气象局组织开展全市各级文保单位防雷安全专项检查工作活动。 4月7日至8日,在组织各市(区)开展各级文保单位防雷安全现状自查,对防雷隐患进行排查并将自查情况上报的基础上,泰州市文物局协同气象部门对市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检查指导,明确防雷工作责任,对检查中发...
作为我国古代独特的青铜器种类之一,青铜镜厚重、灵秀、绝美并实用。 为了更好地发掘文物魅力,传播铜镜知识,3月19日,泰州博物馆举办了两场“宝镜祥纹——中国古代青铜镜知识讲座及铜镜拓印体验活动”,结合馆藏精品铜镜,向小朋友和家长介绍了中国古代青铜镜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指导小朋友动手制作一面铜镜的拓片,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充分发挥了文物的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
一个月来,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五巷街区在一处地下停车场施工过程中陆续发现了14口古井。经省内文博专家初步断代,认定其中2口为汉代古井,1口为晚唐五代时期古井,其余11口则修造于宋、元、明、清四朝。据泰州市一位政府工作人员透露,当地对古井群实施保护的基调已定,而具体的保护方案尚在研究之中。 发现古井区域原本规划建设一座地下停车场,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为五巷历史街区改造工程的一部分。据周边民众介...
海陵八景之一“泮池笔颖”将重现 记者日前从相关会议获悉,今年,我市将分别启动宫氏住宅、蒋科宅第、笔颖楼三处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工作。 笔颖楼: 将恢复原貌 笔颖楼位于市区迎春路靶场巷内,始建于咸丰元年,1986年被原泰州市列为文保单位。笔颖楼建成后,成为知识分子文会雅集的地方,这里也成为观赏海陵八景之一“泮池笔颖”的绝佳地,夕阳西下,登楼遥望,南山寺宝塔映入泮池,波光...
日前,《衣冠明道——泰州明墓出土服饰展》在市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共展出泰州博物馆馆藏的48件明代服饰文物精品,为观众立体展现了400多年前官吏、命妇、士人、百姓的衣冠风貌和生活画卷。 本次展览选取了泰州历年来出土的各类明代服饰文物,还包括了徐蕃墓出土的孔雀补服等泰州博物馆馆藏珍品。 展览将持续到4月13日,市民们可前往市博物馆一睹明代服饰的华美风采。
近日,泰州市高港区口岸街道王营社区居民明玉红向现代快报反映,他们家有一栋百年历史的老宅子面临拆迁。当初文物普查时,由于当地文保部门没有发现,现在要拆迁了,一家人才意识到房子的重要性。 泰州相关文保方面专家后认为,明玉红家的古宅算不上文物,但有一定保存价值,如果发现得早,是可以列入历史建筑名录的,专家建议尽可能地将其保留下来。 被拆迁户: “我们不要钱,我们要保留”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