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图为巫中民收藏的中央苏区印章 17日,在连城县民间收藏家巫中民的藏馆中,记者发现63件珍藏已久、在国内极为罕见的红军文物,包括中国工农红军作战时使用的手雷、中央苏区使用的印章、盐罐以及红军使用的“省油灯”等。
陈履生(微博)的油灯博物馆建立多年,吸引了不少油灯爱好者,有慕名者专程前往扬中,就是为了一睹油灯博物馆里的丰富收藏。2008年奥运会期间,他收藏的油灯甚至远赴台湾进行展出,200件造型各异、材质不同的油灯,引起了台湾民众的浓厚兴趣。而近些年,媒体上却传出了油灯博物馆油尽灯枯的消息,当记者就这一消息向陈履生进行求证的时候,他肯定地说:“这完全是误解。” 油灯博物馆没有油尽灯枯 陈履生介绍,从...
因一段特殊的经历,重庆老知青医生吴世友爱上了以油灯为主的老灯具收藏。数十年里攒下的500余盏老灯具,被他视如神灯般珍贵。在他家中,数百盏横跨汉唐宋元明清直至民国的古灯,被精心供养着。 吴世友说,他曾拒绝40万元一盏灯的天价收购,只为留住心中所爱;一盏灯有一段故事,与灯对坐,犹如与古人对话。 重庆晚报见习记者 彭光瑞 记者 任君 摄影报道 一盏灯 一段史 唐代以前的灯身体矮小,由...
云南 罗强 形容一个人不好惹,我们会说此人“不是省油的灯”。这句俗语,十分通行,使用频率很高,大多情况下含贬意,暗指某人工于心计,不好对付,从不吃亏,贯于损人利己等等,比喻“不是省事的人”。 “省油灯”一说最初出自陆游的诗文中,《老学庵笔记》卷十记载:“宋文安公集中,有《省油灯盏》诗,今汉嘉有之,盖夹灯盏也。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寻常盏为火所灼而燥,故速干,此独不然,其省油几...
史书记载,省油灯唐朝出现,实物最早见于宋代。但是,西安收藏研究院院长、著名收藏家薛勇新近收藏的一盏汉代陶质豆形灯,却将省油灯发明的时间向前推到了汉代。 昨日,记者在收藏家薛勇家中看到了这盏灯,显得简约明快、古朴典雅。该灯圆形底座,高15厘米,是陶质豆形灯。薛勇告诉记者,这盏省油灯,颠覆了省油灯是唐宋人发明的传统说法。史书记载,唐朝时省油灯已在四川地区出现,实物最早见于宋代。宋代诗人陆游描述:...
东汉跪卧羊铜饰省油灯 汉代的铜灯品类繁多,用途各异,造型奇特。这盏卧羊铜灯是1981年巩义市芝田乡稍柴村农民挖红薯窖时,在一座大型东汉砖室墓发现的。 此件铜灯长l4、高11厘米,它造型别致,制作技艺精湛,是一罕见珍品。羊成跪卧状,昂首伸颈,瞪目直视,双耳竖起,双角自耳下绕过成环形,羊嘴紧闭,胡须垂至胸前,通身阴刻菱形或圆点等不规则的细小纹饰,羊的整体形象逼真,神态生动,安静恬静,温驯可爱。 ...
在土地革命战争馆内,陈列着一盏轻便而简朴的小油灯。这盏被熏黑的、靠灯芯燃出豆点亮光的油灯,是当年红军在井冈山时用过的许多油灯中的一盏。它看起来是那么的普通:一个20厘米高的竹筒做托儿,上面放一个盛有灯油和灯芯的小铁勺,两侧还有一个便于手提的竹皮拧成的竹梁。如今人们早已弃它不用。它留给人们的只是遥远模糊的回忆。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形容某人是个厉害角色,许多人都会随口蹦出一句俗话:“这人不是个省油的灯”。可是您知道吗,俗语里的 “省油灯”真有实物!在宛平古城“万家灯馆”里记者就见到了从唐代到元明清各式省油灯。万家灯馆馆主、古灯收藏家卿烈军根据所藏的500多盏古灯撰写的《中国民间陶瓷土灯精品鉴赏》,更是在5月份被世界上最大的学术图书馆之一的大英图书馆收藏了...
9月7日,历时八年细选精编成册的《川北油灯》专题摄影集首发式暨作品研讨会在蓉举行。与会专家在纷纷肯定作品艺术价值的同时表示,川北油灯专题摄影画册为民间民俗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提供了有价值的史料。 “我拍摄的初衷是想用相机记录和发掘使用油灯的历史,为民间民俗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提供一点有价值的史料。有了这个想法后,我从2000年开始酝酿油灯专题的拍摄工作。”作者杨鸥回忆说,R...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