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400多件金器闪亮夺目,惊艳世界。近日,书法理论家郭志鸿提出全新观点,认为马蹄金上的“上”、“中”、“下”等铭文,可以证明楷书至少产生于西汉时期,这也意味着中国书法史将要重构。 郭志鸿认为,从书体的角度来看,马蹄金上的“上”、“中”、“下”等文字应属楷书,这说明楷书至少产生于西汉时期。马蹄金上的楷书,字形结构和风格与今人的审美趣味十分相似,这一现象在书法史上尚未见记载。...
苏轼楷书《祭黄几道文卷》(右图所示),纸本,纵31.5厘米,横121.7厘米。是苏轼与弟弟苏辙联名哀悼好友黄好谦的祭文,现藏上海博物馆。 宋人楼钥著有《攻愧集》,卷七十三中有一篇《跋黄氏所藏东坡山谷二张帖》这样写道:“东坡与黄颍州父子厚善,尝书颍州之父子思诗集之后。又龙图二女为少公二子适、逊之妇。观此祭颍州之文与龙图、直阁二公书问,情好可知。”文中所说的黄颍州指的就是黄好谦,龙图则是黄好...
纸本。 246.5厘米×88.6厘米×2 释文:率素履攸行耕良农读良士,学古训有获俭养廉勤养身。 款识:(有挖坑痕迹)李棠阶 钤印:臣棠阶印(白文)、文园(朱文) 李棠阶(1798—1865),字树南,号文园,又号强斋,谥号文清,今焦作市温县南保封村人。出身寒门,清朝道光年间壬午科进士,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读、太常寺少卿、工部尚书、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等职,是清代焦作地区...
《九成宫醴泉铭》局部 《梦奠帖》局部 一千多年前,唐代的楷书正式代替汉代的隶书而成为书写汉字新的典范。时至今日,人们练习书法最普遍的入门手段就是楷书了。 唐代是楷书最为繁荣鼎盛的时期,书法史上常习惯说“唐人尚法”。“法”这一个字或许可以理解为“法度”、“结构”、“间架”,也可以理解为“基本功”的严格,而对此最好的例证就是欧阳询。 活跃于唐初的欧阳询应算是建立楷书典范最早的人物之一,他的...
《送四十九侄诗》卷,北宋,黄庭坚作,纸本,行楷书,纵35.5cm,横130.2cm。 释文: 诗送四十九侄。又妷财相见,何堪举别觞。共期同奋发,更勉致轩昂。接物宜从厚,修身贵有常。翁翁尤念汝,早去到亲旁。 (注释:妷:同“侄”。财:同“才”。翁翁:犹“公公”,多指祖父。) 帖后无名款。鉴藏印有“白石山房”、“宋荦审定”、“宣统御览之宝”。 此帖原为《宋元宝翰》册之一,后改装成卷。此诗在《...
米芾(1051- 1107),字符章,早年名黻,四十一岁以后所作书翰改署“芾”,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世称“ 米南宫”、“米襄阳”。米芾为宋代著名书画家和文物鉴赏家,被宋徽宗召为书画博士,其书法博采古人之长,为一代之奇,与苏轼、黄庭坚 、蔡襄合称“宋四大家”。米芾,作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艺术家之一,在当时的北宋就名震天下、享誉朝野,在南宋、元、明、清各代乃至当代的书坛都有举足轻重的地...
4月9日上午,中国文字博物馆楷书名家提名展在三楼西厅开展。本次展览汇集了当代楷书名家20余人,佳作40余幅,这些作品立意高古,风格各异,尊重传统,勇于探索,既有传统的包容性,又有时代的开放性,生动、客观地将书家的审美观念,文化修养,思想境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前楷书创作的新面貌。 中国文字博物馆开馆以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推广祖国传统文化、普及文字文化基础知识,先后举办了...
1. 初唐欧阳询(欧体) 欧阳询,字信本。他的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风旋雷激,操举若神。”而被誉为翰墨之冠。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将他与唐初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合称为“初唐四大书家”。 欧阳询练习书法最初仿效二王,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人称“...
我们要通过练习楷书掌握书法艺术的技法基本功,就要对楷书怎样演化来的有个认识,以深化对楷书的理解。 文字产生以后还在点画符号的时期,就逐渐有书法。到商周、秦汉,古文字已从大篆和小篆而演变为隶书,当时书法作为艺术还不完全自觉,但是已经形成一套书写技法,也有书法理论出现,善于书法的文人已经对书法优劣有评价。如传秦国丞相李斯见到周穆王的书法以后,观赏兴叹了七天,忧悒自己写的字太没有骨力。可见,从那时起...
书画圈网记者 屈菲菲 李秋霞报道 书法艺术形成之初,及至各代,各家字体被后来人推崇、演绎,璀璨者繁之。周明志于道、游于艺、乐于斯,沉浸其中数十载,至今仍勤奋于案牍之前,挥洒楷书的古朴、端方。 时人皆把楷书作为书法的敲门砖,转入门后,大都把精力放在行书、行草、草书上面,概因他们可以来演绎狂放不羁,赢来一片叫好。周明却独不于此,而是倾注心力于楷书上面,终成一家风骨。 周明习书,源于幼时老师的启...
何焯楷书《玉台新咏集序》卷(局部),天津博物馆藏 何焯的得意门生金农在赞颂老师的诗中写道:“宋元雕本积万卷,父子著书游禁庭。近不得意但高卧,秋风吹老古槐厅”,这是对何焯一生最真实的写照。何焯是康熙朝的学问大家,其治学严谨,学尽所用,气义高洁,名著学坛。 何焯精于版本之学,早年受聘于王鸿绪门下,后又在徐干学、翁叔元门下办事。徐干学官居高位,主持科闱,之后在徐主持的评议试卷时,何徐二人...
辽宁省博物馆所藏《曹娥诔辞》 辽宁省博物馆所藏《曹娥诔辞》,高32厘米,长53厘米,粗厚圆丝绢本,北宋宣和装裱,是自东晋流传迄今的楷书墨迹。 曹娥,东汉人,为寻找溺江而亡的父亲舍身投江。元嘉元年(151),上虞县长度尚以彰其孝行,为孝女曹娥立碑,事见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列女传》。东汉文学家蔡邕有题云:“黄绢幼妇,外孙韲臼。”内隐“绝妙好辞”之赞美。《曹娥诔辞》所书内容即为碑文,通...
李亚欧 纵观当今书坛,人们大多对草书、行书甚至隶书津津乐道,说起楷书很多人不以为然。在各类书法展览上,楷书的身影越来越式微,那些先天营养不良,缺“筋”少“骨”的急就章反倒成了热门货。看到李亚欧的唐楷,蓦然有了一种欣慰。 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篇《心经》,浅黄纸上,如落玉珠。远观,光华四射,星辰密集;近品,字字清丽明净,笔笔工整端庄。凝神静气,心随目移,仿佛于舒缓的节奏中,进入一段超凡入圣的生命体验之...
韩宁宁在澳门濠江中学授课 在我国数千年的书法史上,书法家可谓数不胜数,宛若群星灿烂。而在历代众多书法家中,女书法家也占有一席之地。如东汉蔡邕之女蔡文姬,就是我国有最早记录的女书法家。她博学多才,通音律、工书法。女书法家中最著名的倒要数东晋卫夫人,她以书法蒙学《笔阵图》传名于世。一代女皇武则天在书法史上同样占有一席之地。宋代有朱淑真、李清照同为书坛高手;元代赵孟俯之妻管夫人工书善画,明代董其昌对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