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陶然亭公园道边的一块石碑记录了清朝多位历史名人的题诗,却无文物“身份”且未得到有效保护,本报日前对此事进行了报道,今天上午记者(法晚微信ID:fzwb_52165216)从陶然亭公园管理处获悉,园方已开展石碑拓片鉴定工作,并加盖防水布进行原地保护。 据了解,有文物爱好者发现陶然亭公园一处道边的土坡上有块神秘石碑,疑有文物价值。陶然亭公园管理处表示,此前公园曾对这块石头进行过拓片工作,接到文物爱好...
湖南永州市江永县文物局正在与中山大学携手调查古碑刻。9月1日,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吴滔教授带领的20多人团队,已在江永县境内完成了100多方散落古碑刻的调查任务。 江永县文物局表示,这些碑刻上至宋代摩崖石刻,下至民国重要碑刻,从不同角度呈现风土人情,记录重大事件,对研究江永乃至湘南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我们会查明所有古碑刻内容,记录成电子版,尽快整理出书。” 江永县文物局在此次调查中积极联系协调...
位于中山中路的凤凰寺,是我国沿海地区伊斯兰教四大古寺之一。寺内所藏的20方元代阿拉伯文古墓碑和1方明代古波斯文寺碑,对研究杭州历史文化具有极高的价值。 2010年,杭州市政协启动古碑碑文释读工作,论证结果结集成《杭州凤凰寺藏阿拉伯文、波斯文碑铭释读译注》一书。昨天,新书首发暨元代杭州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协商座谈会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社科院等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会。 在杭州...
近日,由关心家乡文物保护事业的“姑苏老伯”张大华捐款2000元,焦山碑刻博物馆推荐的高资肖姓石匠抢救的明代古碑额修缮完毕,近期有望重新竖立于华山村张王庙附近,彰显该村的辉煌历史。 在华山村委会大院,经过肖师傅巧手黏合,严重风化、大大小小16块的碎石终于拼合成了一块整碑。据5天来一直在现场照应的业余文保员解小祥说,仅黏合剂就用了四五种。尽管看上去还有点粗糙,用网友“洪溪小子”的话说:“能修到这样就...
目前,正在升级改造中的舍利塔滩地公园将于“十一”完工并对市民免费开放。下个月,北塔碑林内的117通古石碑,将“搬家”至新建的舍利塔碑林公园内。这将是沈阳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文物“搬家”。 改造:百余块古石碑下月“搬家” 从去年开始,沈阳市对皇姑区舍利塔滩地公园提升改造为舍利塔碑林公园。目前,公园内的碑林院主体工程已初具轮廓。近期将对北塔碑林内的117通古石碑和110多个石碑残件“搬家...
日前,福州于山北坡旧屋区改造启动,藏在观巷尽头的近代名邸于麓山馆等,又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详见本报4月22日A9版)。昨日,读者林先生联系记者表示,他在观巷尽头的古莲寺对面,发现了一块字迹模糊的古石碑。记者核实发现,该碑立于1826年,是块禁止乱挖山土的示禁碑。 读者林先生告诉记者,他小时候在观巷附近长大,那里有非常多的近代建筑,以前还住着洋人。现在观巷要被征收了,所以专门找了个时间去回味...
1月21日上午,正在进行道路改造的中山东路挖掘出两块石碑。两块碑上没有任何汉字,全是字母,并有“1878”、“1901”等疑似表示年份的数字。目前,市文物局工作人员已经把挖掘出来的石碑妥善安置,待碑文翻译出来后,再作进一步研究。 发现石碑的位置在原市公安局门前的马路边,听说挖出古物,不少老街坊们都围聚过来观看。昨天上午11时30分左右,记者来到现场看到,在一个新开挖的坑洞口旁,半截石碑在地...
石碑被用钢架固定住,碑上的字迹已经开始模糊 您知道吗?唐初战功赫赫的大将李靖,在郑州曾有过庙宇,宋真宋赵恒也曾御笔题字为其立碑,郑州管城区一个村子因此被命名。 如今,村子被列入城中村改造计划,村民担心,仅存的石碑、拴马石如何保护,埋在地下的文物会不会被发掘? 文物部门表示,会与拆迁方协商,勘探、保护文物。 事件 城中村拆迁现场有古碑 昨天,郑州市晋王...
11月1日至2日,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在南漳县东巩镇麻城河举行秋季训练营期间,通过采访、测量、记录、手绘、制作拓片、拍摄等多种形式进行田野调查,他们新发现了许多古迹。 麻城河传统古村落位于南漳县东巩镇太平村,在纵深6公里的麻城河,分布着众多古民居、古水渠、稻田、古井,以及30多棵直径1.5米以上的各类古树……调查中,拾穗者在田野地头新发现各类记事古碑6通,这些记事内容涉及乡规禁令、家族...
图为已经擦拭过的石碑 “这样的古碑,郑州已经不多了,应该好好保护。”志愿者们说,从最初的“开义巷”到现在的“主事胡同”,名称变更的背后,有很多故事,而这些散发着慈善光环的故事,值得每一个郑州人回味。 疏忽|美化环境,古碑被整成了“大黄脸” 昨日上午11时,走进郑州市管城区书院街,记者见到了多位工人正在狭窄的街道上涂刷黄色涂料。在主事胡同南侧的一座小平房墙体上,民间古民居保护...
为保存和研究好珍贵历史资料,近日,郑州管城回族区文物局组织工作人员在河南省文物系统知名专家蔡全法的指导下,对东里书院旧址保存的古碑刻进行了拓片制作。 在拓片制作过程中,管城回族区文物局工作人员根据蔡老师的讲解和亲自示范,采用擦墨拓法,克服天气变化等室外制作的各种不利因素,耐心学习,细心操作,经近一个月的时间,较为圆满的完成了古碑刻的拓印工作。 东里书院的古碑刻记述了自清乾隆年间至民国时期天...
日前有读者向记者报料,称池州主城区“府儒学”复建项目工地挖出一块古碑,碑文系清朝康熙年间宰相张英所撰。“但听说项目施工方准备将该古碑作为奠基石,希望你们关注一下。” 池州市民孙先生对文物颇为爱好,他介绍说,古碑挖出后他曾数次前往查看。据碑文记载,该碑系清康熙十八年所立,至今已三百多年。10月15日上午,在孙先生带领下,记者来到“府儒学”项目建设现场。在一个大门锁起来的院子边,记者见到了那块古碑...
芳渚禅寺残碑之一 被腌菜缸遮蔽 近日,丁堰芳渚村居民向本网反映,称该村有两块清代石碑亟待保护。 记者在芳渚村现场看到,两块大青石碑躺在地上,分别断为两节,一块为腌菜缸遮蔽大部,除“特授江苏常州府阳湖县正堂加十级纪录”等字样外,其余看不清,另一块载有“芳渚禅寺房屋以院基址”等字样。 芳渚人很自豪地说,过去常州有三大庙,即天宁寺、清凉寺、芳渚...
◆文物修复人员正在修复古石刻 2012年7月下旬,天已入伏,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尽管还不到上午10点,但参加古碑刻保护修复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师生们早已是满头大汗。从天气预报得知,当天临猗的最高气温将达到38℃。 刘彦琪老师蹲在一块残碑边,小心翼翼地将一团白色浆状物均匀拍打在黑石块上,手掌落下,水汽腾起在石块上,这样的拍打要进行多次,直到白色浆状物粘在石块上,这白色浆状物是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