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茨墩古墓葬”为霍邱县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新发现的文物点,位于邵岗乡茨墩村境内。该点毗邻霍马路,面积174.8平方米,周长13米。据当地群众反映,曾在该点周边发现过汉墓。为配合省道S343——霍陈路升级改造工程项目建设,5月12日,该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对该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通过发掘清理,未发现古墓葬,仅发现一处宽约0.8米、长2.5米的燃烧灰烬层,在灰烬层中发现宋代钱币6枚、宋...
明代烽火台遗址已被掩埋。记者 王浩 文/图 “海风助燃,熊熊大火燃起的浓烟在几百米开外都能看见,上百亩海防林遭到了焚毁,还有一座明代的烽火台遗址也在这次火灾中被灰烬掩埋,真是太可惜了。”昨日上午,读者杨先生通过本报微信公众平台报料称,本月4日在临高县临城镇昌拱村附近发生了一起森林大火,造成的损失相当大。记者昨日赶往事发地了解情况。 A 海防林突发大火,村民消防齐救火 杨先生...
“海风助燃,熊熊大火燃起的浓烟在几百米开外都能看见,上百亩海防林遭到了焚毁,还有一座明代的烽火台遗址也在这次火灾中被灰烬掩埋,真是太可惜了。”昨日上午,读者杨先生通过本报微信公众平台报料称,本月4日在临高县临城镇昌拱村附近发生了一起森林大火,造成的损失相当大。记者昨日赶往事发地了解情况。 记者 王浩 文/图 A 海防林突发大火,村民消防齐救火 杨先生告诉记者,从临高县临城镇...
去年6月13日,本报报道了庐江盛桥镇七里村境内的三国烽火台被盗一案。此后,该烽火台发掘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5月,发掘工作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目前,该县政府正与省文物考古所商榷相关发掘事宜,有望明年正式发掘。 盗墓贼“牵出”三国烽火台 去年6月初,一伙自称电信局工作人员的人来到庐江县盛桥镇七里村,在村头烟墩以栽电线杆为幌子实施盗墓。后来盗墓贼内部因“交...
记者8日从甘肃嘉峪关长城研究所了解到,甘肃省早期长城调查组日前在玉门市境内新发现墙体2400米、烽火台4座。 今年7月,嘉峪关市文物局和玉门市文化出版局联合组成甘肃省早期长城调查小组,在玉门市境内开展早期长城调查工作。截至目前,调查组新发现墙体一段,烽火台4座,关堡一座,壕堑一段。 甘肃省文物局提供的消息说,新发现墙体位于干海子东南10公里的沙丘间,为红柳根和梭梭木垒筑而成,局部段保存较好,残...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烽火台三面环海,俯瞰万安古城 近观烽火台 五百多年过去了,而这座烽火台依然像一个手持长矛、披挂甲胄的卫士,威严矗立在山顶,守护着身后的古城……这就是福清市文体局文物普查时,在东瀚镇万安村发现的一座明代烽火台。 70岁高龄的福建省博物院研究员王振镛现场考察后说,这是我省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烽火台。 昨日,福清文体局文物普查负责人毛胤云向记者讲述了...
绥宁县文物普查队近日在该县黄桑坪苗族乡和乐安铺苗族侗族乡发现6处清代乾隆年间的烽火台(又称烟墩)遗址。 该县文物部门考证,这6处烽火台遗址是清朝政府于乾隆五年(1740年)镇压绥宁苗民起义领袖粟贤宇为首的湘桂边界农民起义后,整修和增建的烽火台。这些烽火台的主要作用是在边远山区快速传递军事情报,形成军情传递网络和报警系统。当时,清政府以黄桑营为中心,分别向东、南、西、北四面开辟了传递军情的烽火台线...
7月7日,乐清市文物监察大队会同蒲岐镇文化站,及时制止一起在文物古迹保护范围内违法挖土的案件。 蒲岐下堡辖台(烽火台),设立于明洪武二十年(1787)。外围砌石完好,视野辽阔,形势险要,底部方形,每方长达六点四米,顶呈圆形,直径二点七米,喷火口形状鲜明,西侧有四栋三进石柱穿斗梁两缝架建的辖台,系哨兵宿舍和堆放燃料的库房。 据举报,蒲岐镇烟墩山赤岩圣帝庙保护范围内有人在挖土施工,当天上午...
瑙云烽火台东南面 瑙云烽火台西北面 为摸清文物“家底”,6月15日,新疆阿勒泰地区文物保护工作人员对青河县域最大的第六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点——瑙云烽火台进行复查。 该烽火台在海拔1979.4米的高山顶上,依山势而建,设计独特,呈八角梯形,东南高,西北低,用石块和木头垒砌而成,台高8米。据史料记载,瑙云烽火台为成吉思汗西征时所建,是当时传递情报的重要军事设施。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