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资料图:“考古宜宾五千年——向家坝水电站文物抢救与保护成果展”的展厅入口。 今年8月下旬, “考古宜宾五千年——向家坝水电站文物抢救与保护成果展”在宜宾市图书馆举行。展览展出的文物,时代跨越新石器时代至明清,均是从向家坝库区出土的3万余件文物标本中精挑细选出来的精品或代表性器物。 它们已在宜宾市屏山县的峻岭峡谷中,枕靠金沙江的滚滚洪流,静静沉睡数千年。经由一场抢救性考古发掘,出现在世人面前,并...
6月18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举行山西陶寺遗址发掘成果新闻发布会。 一系列的考古证据链表明,陶寺遗址在年代、地理位置、规模和等级以及它所反映的文明程度等方面,都与尧都相当契合。陶寺遗址极有可能是尧都。18日下午,中国社科院举行山西陶寺遗址发掘成果新闻发布会,向公众介绍陶寺遗址考古重大收获:陶寺遗址或为尧都,临汾陶寺是最早的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在发布会中表示,陶寺遗址的发...
古往今来,“玉”字在人们心目中都是一个美好而高尚的字眼。人们用玉字组成不计其数的词,来表达自己所喜爱的事物,例如玉貌、玉体、玉女、玉容等等,并把为正义而死形容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现今日常生活中,玉器或佩戴,或陈设,不过是寻常装饰品而已。玉器在中国文明史上的重要性,并不是人人皆知的! 玉文化绵延7000年,至今魅力不减,生命力越来越旺盛,不能不说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玉器对中...
历时5年编撰,一部解读山西历史文化、探讨山西区域文明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的作用和贡献的《山西文明史》日前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杨茂林等人编著,约150万字。《山西文明史》利用传统史料,并吸收了文物考古、方志、民俗学等领域的新成果,通过对历史上山西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变革、文化流动、社会心态(集体心理)等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系统思考,以理清山西区域文明的发展...
晚报10月29日刊登题为《晓店宋庄发现西汉时期古墓群》的文章,报道南京大学联合市博物馆对晓店青墩遗址周边的宋庄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在青墩遗址南侧约150米处三台山景区工地,发现西汉时期古墓群。在其中一座古墓当中,发掘大量文物,包括陶器、铜器以及铁器,更为珍贵的是,在这座古墓中,还发现5枚保存完整的陶俑头,这在考古工作中实为少见。 石锛 纺轮 昨天,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向晚报报...
由故宫出版社出版的马未都新书《瓷之纹》27日在观复博物馆发布。该书是继《瓷之色》之后,马未都的又一本瓷器系列读物。马未都当天表示,瓷器纹饰中隐藏着诸多社会含义,读懂中国陶瓷史,也就读懂了中国工艺品史,也就读懂了中华文明史。 读懂中国陶瓷史即读懂中华文明史 据悉,马未都“瓷”器系列读物共三部。第一部《瓷之色》于2011年出版,共分十二章,配以精美的图片,直观呈现了十一种颜...
11月17日,记者在江苏泗洪顺山集遗址考古发掘成果论证会上了解到,最近,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该遗址出土的稻谷标本进行碳-14测定,证实稻谷距今约8100—8300年。与会专家们经过论证后认为,泗洪顺山集遗址是目前江苏境内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前,学术界一直认为距今6500年的马家浜文化是江苏省境内最早的史前文明遗址,顺山集遗址的发现将江苏文明史至少推前了1600年。 顺山集遗址位...
记者近日从中国社会科学院了解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已进入了第三阶段,考古专家已经获得了中华民族文明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00年的证据。 不久前曾到山西进行考古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负责人王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古城和山西南部的陶寺遗址,这一南一北的两处文化都早于夏王朝建立的时期,证明距今4500年的中华民族已经进入了初级文明社会,为探索其5000年...
当我们这一辈人头一次听说世上有个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的时候,谁也想不到,仅仅过了二三十年,中国的年轻网友们就会用轻松的口吻并无恶意地标签不列颠民族的性格为“蠢萌”。在新世纪的中国眼里,英国居然是个可爱的、有点天真有点傻的“萌物”。 无论如何,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的藏品来华,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瓷之韵——大英...
在山西南部陶寺遗址发现的古观象台,距今4000至4400年。 我们常用“上下五千年”这句话来形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可中华民族的文明史究竟有多长,五千年的说法是否准确?尧舜禹究竟是确有其人还是只是 传说中的人物?这些在考古学界一直备受争议的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有望水落石出。记者从今天上午举行的“2012文明探源公众考古论坛”上获悉,中华文明探 源工程...
中科大博物馆近期举办《六安最新出土战国两汉铜镜展》,展出68面战国两汉铜镜。这些铜镜光可鉴人,大小各异,厚薄不同,铜镜的装饰图案、铭文风格多样。这68面铜镜是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自2006年以来在六安地区发掘出土的千余面铜镜中选出来的精品。 古墓深藏历史流脉 综观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历史,从四千年前我国出现铜镜以后,各个历史时期的铜镜存在盛衰变迁。早期有齐家文化与商周铜镜,春秋战国铜镜开始流行,汉...
“早在4000年前,先民们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将目光投向广袤自然的同时,已善于发现美了。”日前,成都市考古人员在新都区新都镇褚家村发现一处距今约4000年前的早期人类聚落遗址,其中的精美陶器、石器和器物丰富的祭祀坑让考古人员惊叹。考古专家认为,这一遗址的发现将新都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两千年,极大地丰富了新都作为历史古都的内涵。 文物勘探 惊醒史前古村落 2月下...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