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中华八千年文明史”口述传承在北京启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姬英明,通过翔实的文化传承、民间遗迹、考古发现、古籍记载,梳理了中华八千年文明史的支持和印证,向众人介绍了他所掌握的明确存在的中华八千年文明史体系。姬英明将赴中华八千年文明的起源地——大地湾遗址,现场为大家介绍中华文明八千年的考古实证和相关古迹实证。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一张纸能承载多少传统?一张纸能面对何种未来?答案不一而足。然而,世界上没有纸会怎样——这是学者葛剑雄提出的假设。答案只有一个,假如纸的发明推迟几百年,文明将无法方便地记录与传承。 在如今这个“纸”将要被“屏”取代的时代,一张纸又能够做什么?李舫的《纸上乾坤》是一部“烧脑”的文化随笔集,汇集了她近年来最有分量的散文创作。在散文随笔的主流写作愈来愈热衷“小”的东西——小事象、小题材、小人物、小情...
日前,“丽水文明九千年”暨史前考古(缙云陇东遗址)专题活动在缙云举行,现场展出了将丽水文明史提前了5000年的“缙云陇东遗址”考古新发现。 今年3-5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缙云县博物馆对缙云壶镇陇东遗址的抢救性发掘,发现了丽水市距今为止历史最早的史前人类聚落,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第19处上山文化遗址,距今9000年。这一考古新发现,将丽水文明史整整提前了5000年。 陇东遗址是一处包...
考古是一件极具探索性和刺激性的事业。探索性在于考古挖掘过程中的经历,虽然略显单调但充满趣味。而刺激性在于你永远不知道藏在普通土层下的是什么,能揭开哪些人类未知的谜团,一旦有所得,考古队员的欣喜若狂可想而知。 在渐行渐远的2017年,我国取得不少考古新成果,本报特别盘点了其中刷新华夏文明史的5项,以飨读者。 “许昌人”头骨化石: 或成华北地区现代人的直接祖先 ...
从1936年余杭县良渚镇人施昕更发现良渚遗址,良渚考古经历了不少坎坷:最初它被认为是受山东龙山文化影响而形成的晚期黑陶文化,直到上世纪80年代,良渚古城中的反山、瑶山两个遗址被发现,出土的玉器超过了以往良渚玉器发掘的总和,一股研究良渚玉器的热潮迅猛形成。此后,良渚文化不仅成为中国史前独立的考古学文化,还发展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组成部分里的区域型考古学文化。2007年,良渚古城被发现,良渚古城在华夏...
图为“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良渚古城水管理系统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场胡哲斐摄 中新网杭州12月13日电(胡哲斐)13日,“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良渚古城水管理系统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杭州良渚举行。研讨会上,多位国际考古大咖表示,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实证,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价值。 “良渚古城外围存在着由许多条坝体构成的庞大水利系统,说明当时的统治者十分清...
良渚,字面意思为“美丽的水中小洲”——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随着良渚考古不断取得突破,良渚遗址已经成为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圣地。 12月12日,包括英国牛津大学教授、著名考古学家杰西卡·罗森,英国杜伦大学教授Chris Scarre,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Peter Bellwood,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博士Timothy R. Pauketat等在内的20多位国际考古大咖齐聚良渚,实地...
大兴安岭史前岩画遗迹钟欣摄 3月27日,大兴安岭地委宣传部对外发布消息,大兴安岭考古人员于日前在该地区伊勒呼里山北坡的新林、呼中发现岩画遗迹,当地岩画研究人员分析称,这处遗迹距今约有7000年至8000年历史。 大兴安岭是中国古代鲜卑、室韦、蒙古等多个民族的发祥地和繁衍地,在历史上同属中华文化传承地区,其中大兴安岭彩绘岩画是位于中国最北的岩画遗存。 自2016年3月在大兴安岭南麓...
1988年3月20日,连云港市开发区南经七路施工建高压电线塔挖塔基时发现两个灰坑,出土有石斧、石锛、箭镞等原始物品,尤其是有件鸟头状灰陶鼎足,鸟头造型双目一睁一闭,栩栩如生。原中云乡文化站站长王继澄怀疑此物与以鸟为图腾的东夷少昊部落有关,于是立即报告了市文管会,由此,揭开了一个横亘五千年的远古之谜团——藤花落古城遗址。 在遗址发掘期间,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和考古学家俞伟超、张忠培、严文明、张学海...
何谓“中国文明”?中国文明是如何起源的?中国考古学从一开始,就与探索其自身文明源流的“寻根问祖”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是将探索中国文明的起源——“中国”诞生史作为主要目的和任务的。从考古学的角度,我们如何看待中国有5000年文明史的提法? 探寻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20世纪初叶,王国维成功释读了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证明《史记·殷本纪》所载商王世系表基本可靠,殷墟时期商王朝的事迹为信史。王...
甘肃省博物馆馆长俄军在展馆里向参观者讲解着,“通过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可以看到,东西方文化的包容、交流和相互影响”,他说,丝绸之路是中国的、更是全世界的,丝绸之路是曾经的,也将是永恒的。 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20日开幕。“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8000多件文化精品和重要文物,首次跨越2000年的历史时空在敦煌汇聚碰撞“文明交响”。 中国十三省区博物馆多个“镇馆之...
今日,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在刚刚结束的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唐林遗址的发掘中,出土了一批重要的文物。湖南省考古领队王良智说,本次发掘共发现灰坑114个,灰沟17条,柱洞47个,房屋建筑基址2处。 唐林遗址位于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唐林村北。遗址南接杭瑞高速,北近白芷湖,东距澧水约12公里。2010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该遗址,2012年定为常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这一...
8月31日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今年4月至8月底,考古专家对西洞庭地区的唐林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发现了石家河文化时期的遗迹和文物,将西洞庭地区文明史推进至4000年前。 唐林遗址位于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祝丰镇唐林村。今年3月,当地村民在遗址西部修建鱼塘,挖出大量新石器晚期石家河文化和西周、宋元时期的遗物。今年4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展了近5个月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11日赴余杭良渚遗址调研。他强调,要充分认识良渚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国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加强对良渚遗址的有效保护和深入研究,切实担负起展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使命。 夏宝龙一行来到良渚老虎岭水坝遗址、良渚古城反山遗址、莫角山遗址和省考古指挥所,了解良渚古城历史和考古工作情况。他还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文物局和杭州市余杭区负责人有关工作情况...
玉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长河的一支主流,中华民族是爱玉尊玉的民族。 世界华人中都有崇玉的情节。 两千五百年前,孔子把“君子”、“德”和“玉”这三个要素用人文的红线系为一体,故而:“君子比德于玉”的经典便成为炎黄民族数千年的脉与根的信则。 于是乎,玉的发展史也成为中华文明史的缩影。 ——八千年前辽河流域兴隆洼文化的原始先民,满怀喜悦之情将美玉饰品佩于自己的胸前,从此玉文化的源水百代流淌。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