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五、六千年前海南岛上的古人怎样生活?良渚文化首次发现的人骨有什么故事?2900多年前西周贵族精美奢华的绿松石马车到底是什么样?汉代贵族享乐派的代表海昏侯墓主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紫禁城”原型的格局怎样?甲午海战中撞向日舰的“致远舰”今何在…… 2015年,考古学家们把这些今日中国人或熟悉或陌生的证物一一捡起。 中国社科院12日在京公布2015年“六大考古新发现”。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遗...
陶寺村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城东北约 7 公里处, 隶属于陶寺镇, 在塔儿山以西。 陶寺北两周墓地位于陶寺村北约 800 米处, 因近年盗墓被发现。 2014年6月下旬, 受山西省文物局委托,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专家组对陶寺村北墓地进行了现场调查, 初步推断陶寺村北墓地为两周时期一处大型高等级贵族墓群。 之后, 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牵头, 临汾市文物局和襄汾县文物旅游局配合, 对墓地进行了考古勘探和抢救性发...
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一种原始文化,距今约5500年至6000年。它分布在东起辽河流域、西至燕山南北的广大地区,由一个大的部落集团所创造,因1935年首次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区红山后发现这种原始文化遗址而得名。 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省建平县、凌源市交界处,是红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遗址。遗址由女神庙、祭坛和积石冢共16个地点组成,占地50平方公里。第16地点位于遗址的西南部,辽宁省文物...
11月7日至9日,由陕西省考古学会、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史前考古龙岗论坛在陕南汉中举行。来自全国21家考古科研院所、15所高校的新旧石器的专家学者130余人参会。与会学者考察了南郑龙岗寺遗址发掘现场,观摩了遗址出土的标本,听取了大会主旨报告并分旧石器和新石器两组,分别对龙岗寺遗址发现的旧石器和新石器遗存、近年旧石器考古的新成果、汉水流域史前至商周考古学文化序列、以汉中盆地为中心的...
11月7日至9日,130余名来自加拿大皇家博物馆、中科院、社科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近20所高校,全国30个省市考古研究机构领导及专家学者齐聚陕西汉中,参加了由陕西省考古学会、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主办,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理工学院协办,汉中市文物旅游局、南郑县文物旅游局、龙岗寺文管所承办的中国史前考古龙岗论坛。陕西省文物局副巡视员齐高泉,汉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春丽,汉中市政府...
由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和陕西省考古学会主办,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汉中市文物旅游局等单位承办的中国史前考古龙岗论坛于11月7日—9日在汉中市举行。来自加拿大皇家博物馆和中科院、社科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近20所高校以及全国30个省市考古研究机构的13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 本次龙岗论坛主要包含学术专题讲座、考古现场考察、学术交流研讨等方面内容。龙岗考古遗址位于汉中市南郑县梁山镇,包...
记者10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2015年的考古中,考古人员在石峁遗址发现有菱形眼纹、石雕人面,颇为惊奇。 位于陕西省神木县高家堡镇洞川沟附近的石峁遗址,是距今约4000年的中国史前最大城址,近年其考古发掘广受关注。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该遗址考古负责人孙周勇介绍,考古人员在“皇城台”(石峁遗址高等级建筑的核心分布区)北侧墙体,意外发现了墙体表面的菱形眼纹装饰图案,共发现两组三只大眼睛,...
夏庤币七号 光绪通宝北洋零用一文 小面值钱币的出现,方便了市场交易 在中国历史上,自货币出现5000年以来被当做“中介”物平衡商品价值的货币,其材质从初始的天然贝、仿贝、铜贝、原始刀、庤、布币发展到今天的金、 银、铜币和纸币,其中小面值钱币的出现,尤为方便了市场交易。历史上出现过的鹅眼钱、榆荚钱等,多为物价上涨和私人铸钱的恶性循环产物。另外,史上有5种 钱币尤其对规范交易行为、推动市场经...
在中国历史上,自货币出现5000年以来被当做“中介”物平衡商品价值的货币,其材质从初始的天然贝、仿贝、铜贝、原始刀、庤、布币发展到今天的金、 银、铜币和纸币,其中小面值钱币的出现,尤为方便了市场交易。历史上出现过的鹅眼钱、榆荚钱等,多为物价上涨和私人铸钱的恶性循环产物。另外,史上有5种 钱币尤其对规范交易行为、推动市场经济、方便百姓生活起到重要作用。 夏庤币七号 夏朝实行“十一”之税,从...
记者10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2015年的考古中,考古人员在石峁遗址发现有菱形眼纹、石雕人面,颇为惊奇。 位于陕西省神木县高家堡镇洞川沟附近的石峁遗址,是距今约4000年的中国史前最大城址,近年其考古发掘广受关注。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该遗址考古负责人孙周勇介绍,考古人员在“皇城台”(石峁遗址高等级建筑的核心分布区)北侧墙体,意外发现了墙体表面的菱形眼纹装饰图案,共发现两组三只大眼...
张自忠路东头,坐落着一组布满精美砖雕的英国维多利亚式建筑群,这里曾是清陆军部,也是段祺瑞执政府旧址,更是中国人民大学成立的发祥地。 日前,记者从中国人民大学相关部门获悉,作为该组建筑群的“核心”,主楼(灰一楼)今年启动了建成百年以来首次大规模修缮,涉及文物加固、文物修复以及室内装修等。此外,修缮范围还包括大门、厢房,全部工期在三年半左右,灰一楼修缮完成后有望建成民国史博物馆并向公众开放。 修缮...
在中国史前时代,彩陶成为分布在黄河流域及附近地区的仰韶文化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代表典型仰韶文化中期的庙底沟文化,其彩陶技艺代表了中国史前艺术的伟大成就,并对周围文化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庙底沟文化彩陶上的鱼纹、鸟纹、花瓣纹以及其他各种几何纹饰图案是如何形成的?仰韶文化的演变是否在这些彩陶技艺的变化中得到体现?仰韶文化与周围文化的关系是否在庙底沟文化彩陶的传播与影响中有所反映?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专家2日向记者透露,考古人员在位于陕西神木的石峁遗址首次发现4000多年前的纺织物,说明北方至少4000多年前已懂得人工纺织。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代中国服饰史等具有重要价值。 石峁遗址是目前中国史前时期规模最大城址,位于陕西省北部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山梁上,北距长城10公里。1976年首次被发现,2006年被公布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考古专家2012年在对石峁遗址的发掘中,在...
6月25日上午,“见证文明——红山与中国史前玉文化特展”在内蒙古博物院开幕,展览集中了内蒙古全区的红山文化玉器精品和同时期国内的良渚、凌家滩、齐家文化玉器共200余件,全面展示了中国史前用玉的辉煌;《比较视野中的红山文化玉器传承与交流》“博苑”公益讲坛同时开讲。 展览从“用玉传承——辽西地区新石器时期玉文化系列”讲起,展示了红山文化所处东北区域内的兴隆洼、赵宝沟、小河沿、夏家店下层、哈民、南宝力...
6月25日上午,见证文明——红山与中国史前玉文化特展在内蒙古博物院开展,内蒙古的红山文化玉器精品和同时期长江流域和黄河上游甘青地区发现的以凌家滩、良渚和齐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史前玉器精品200余件集中亮相,全面展示了我国史前用玉的辉煌。 我国北方草原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劳动、生息的摇篮和沃土。早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就孕育了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鲜明的人类早期文明。特别是在今天我区东部和辽宁北部地区发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