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石峁城址外城东门及周边城墙鸟瞰图(马面-北墩台-南墩台) 位于神木的石峁遗址,被专家确认为史前规模最大的城,距今有4000余年。其考古发掘一直备受关注,经过去年的考古发掘,考古人员进一步摸清了这座4000多年前城的模样,并首次在城址附近发现了祭祀所用的祭台。 城墙:依山而建 曲里拐弯 古时人修筑城池,最流行四四方方、高度对称。而石峁遗址的城墙竟然是“曲里拐弯”的。 考古确认,石峁城址由“...
根据最新考古发现,考古学家在中国最大的石城遗址——神木石峁遗址的部分考古发掘中,陆续发现了80多个或集中或分散的头骨,为研究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居民的宗教思想、建设理念和文化活动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陕西省神木县的石峁遗址最初发现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近年来持续的考古工作,被确认为中国史前规模最大的石城遗址,尤其因去年发现的巨大城墙、完整的城市结构和罕见的东城门址而被评...
11月9日,参加2013年度中国玉文化学术会议的专家学者,参观由新疆运至北京的1.4吨和阗碧玉玉料。孙自法摄 为“中国梦”宏伟蓝图谋篇布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11月9日在北京开幕,中国玉文化界专家、学者当天也相聚一堂,共襄2013年度中国玉文化学术会议,提出以玉记国史,将用1.4吨和阗碧玉精雕细琢“中国梦”大型玉玺一枚。 现已运至北京、重达1...
这是2003年在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第16地点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凤。2003年以来,辽河流域红山文化从牛河梁遗址第16地点先后出土了包括玉人、玉凤、玉龙在内的22件玉器,进一步印证了中国史前经过玉器时代。 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着名考古学家郭大顺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起源于辽河流域已得到可靠的考古确认,这一结论将写进《牛河梁遗址考古发掘报告》。 据郭大顺介绍,于今年春节后...
8月15据《生命科学》杂志报道美国史密森尼博物馆最终决定认真迎取霸王龙骨架到其神圣的展览厅。在周四的时候,史密森尼博物馆正式宣布,在2013年10月,一具极其稀有且近乎完整的霸王龙骨架将从蒙大拿州运抵华盛顿特区,作为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50年租借协议的一部分。这具霸王龙化石保存非常完整,深刻揭示了霸王龙的体型以及身体各个部位的情况,所发掘出的占到整个身体的85%。 该标本之所以被称作为汪克...
6月27日至28日,彩陶中国——纪念庙底沟遗址发现60周年暨首届中国史前彩陶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和三门峡市政府联合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门峡市文物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聚落考古中心承办。 研讨会回顾了庙底沟遗址发现的历程,探讨了庙底沟彩陶文化艺术与仰韶文化的发生、发展、传播、影响和对外交流...
6月27——28日,彩陶中国——纪念庙底沟遗址发现60周年暨首届中国史前彩陶学术研讨会在三门峡市召开。来自全国文物考古界的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共同解读研究探讨庙底沟文化。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培林,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副所长陈星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赵辉,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郭大顺,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市领导杨树平、赵海燕、王建勋、郭秀荣,市政府党组成员李庆红等出席开幕式。 庙底...
考古人员在清理古城址中集中发现的人头骨。(受访者供图) 陕西神木发现我国史前最大城址,史书中尚未找到针对性的文字记载。 因发掘工作浩大,可能耗时十数年或数十年。 这座硕大无比的史前古城正在改写中国上古史及中华文明的起源。 神木县位于黄河中游、长城沿线;境内丘陵密布,沟壑纵横;草滩绵延,沙梁翻滚;是一块荒凉贫瘠的土地,历史上多次发生过战争,狼烟四起,只有饥民逃荒,不见富户荣归故里。 因...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这里的每一次重大考古和发现,都牵动着世人的眼球和神经。 石峁遗址考古,无疑是2012年陕西省的又一次重大考古活动。 震撼人心的考古发现 记者在今天召开的石峁遗址重大考古发掘成果发布会上获悉,今年5月以来,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勘探工作队和神木县文体局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对位于陕西省神木县高家堡镇洞川沟附近的石峁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通过对石峁外...
图为壁画残片。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摄 图为考古工作者现场揭取壁画。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摄 图为神木石峁遗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摄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王炜林20日表示,地处黄土高原北部边缘且距离黄河20多公里的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在今年5月至11月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新石器时期成层、成片分布的壁画残块100余块。 神木石峁遗址是目前中国史前时期规模最大城址,位于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