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陶寺遗址观象台(资料照片) 陶寺遗址出土的土鼓(资料照片) 陶寺遗址出土的朱书扁壶,其上为朱砂书写的“文”字(资料照片)。 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山西省文物局等联合主办的“陶寺遗址与陶寺文化”暨《襄汾陶寺——1978—1985年发掘报告》出版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专家和学者认为,陶寺遗址与文献记载的尧都有相当高的契合度,陶寺遗址及陶寺文化,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到制度文明,是...
在2014年考古发掘基础上,考古工作者今年对吉林宝马城遗址进行深入发掘,发现了能够证明该遗址为金代皇家祭祀长白山神庙的新证据,进一步印证了此前的推断。 宝马城遗址位于吉林省安图县二道白河镇,长白山主峰以北约50公里处。此前的发掘结果表明,宝马城的始建年代和主体使用年代均为金代。记者在宝马城遗址看到,遗址内建筑中轴线南向正对天池瀑布豁口,天气晴好时,肉眼便可眺望长白山主峰。据介绍,这与《金史》、《...
【摘要】商代考古发现的牛状遗物,主要有青铜器、玉石器和陶器等,其中大多数出土于墓葬中。这些器物上的牛形象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牛形器物;第二类为牛首装饰或牛首纹饰;第三类为牛面具。牛状遗物上表现的牛类形象为水牛,没有黄牛。殷商时期崇拜野生的、未训化的动物,而水牛正是未被训化的动物,多见于陶器、玉石器和青铜器上。牛形象的出现,反映了中国农业文化的发展,也与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
前老爷盖发掘区。图片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提供 自2012年至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陕西清涧县辛庄遗址进行了连续四个年度的考古发掘,揭露出了一座陕北黄土高原地区规模宏大的晚商城址。近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了2015年对清涧辛庄遗址的最新考古报告,宣布在遗址前老爷盖山峁发现了多组商代小型房屋建筑、灰坑、龙山窑洞等遗迹,出土有陶、骨、石等遗物,并首次发现了铸造青铜容器的陶范、陶模、芯等铸铜遗存...
图1 宝鸡茹家庄西周墓内发现的长条状玉蚕 图2 宝鸡茹家庄西周墓内发现的刺绣的印痕 图3 陕西周原强家一西周墓葬中出土的玉蚕 现在一般的都认为,古丝绸之路开辟于西汉,昌盛于隋唐。然而,早在商周时期,养蚕、缫丝和织绸的生产,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生产与加工已经相当成熟。如《夏小正》中说:“三月……摄桑,……妾子始蚕。”还有《诗经》中也有许多诗篇提到蚕桑。例如《诗经·...
昨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甘泉宫遗址考古调查成果。作为中国最早高速路——秦直道的起点,甘泉宫遗址范围超过1000万平方米,而汉武帝“通天台”则是毁于大火。 甘泉宫遗址范围超过1000万平方米 甘泉宫遗址地处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北部,是秦直道的起点。2006年被公布为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甘泉宫曾是秦代的离宫,后来由汉武帝在此基础上扩建而成。《汉书·郊祀志》载汉武帝“作甘泉宫,中为台室,...
现在一般的都认为,古丝绸之路开辟于西汉,昌盛于隋唐。然而,早在商周时期,养蚕、缫丝和织绸的生产,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生产与加工已经相当成熟。如《夏小正》中说:“三月……摄桑,……妾子始蚕。”还有《诗经》中也有许多诗篇提到蚕桑。例如《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爱求柔桑。”意思是说,春天里一片阳光,黄莺鸟儿在欢唱。妇女们提着箩筐,络绎走在小路上,去给...
经过考古工作者几年的辛勤工作,新疆吐鲁番吐峪沟石窟寺西岸中区考古日前有新收获,大量壁画、塑像残块和纸质文书被发现。其中较为重要的有回鹘文-汉文双语完整卷轴、书写在桦树皮上的梵文残片、古藏文册页等,内容以佛教经卷为主,鲜有世俗文书。 吐鲁番吐峪沟石窟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鄯善县吐峪沟乡麻扎村,地处火焰山东段吐峪沟大峡谷南端,是新疆东部开凿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遗址群。为配合丝绸之路(...
记者从日前举行的上林湖越窑遗址申遗专家咨询会上了解到,在对越窑荷花芯窑址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过程中,首次发现了唐宋时期越窑大作坊遗迹。 荷花芯窑址是上林湖地区较具代表性的唐宋时期越窑窑址。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浙江宁波两级考古部门对越窑荷花芯窑址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此次发掘面积近1200平方米,清理了唐、五代、北宋诸时期丰富的地层堆积,其中最丰富的遗迹,集中在两条古代窑炉间的平坦开阔地...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对元代安西王府遗址长虫梁城址1号基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四件基本完整的青石质台沿螭首及一些其他文物,再结合1号夯土基址规模和布局,专家初步认定其应为安西王府宫城主殿基址。 开城安西王府遗址位于宁夏固原市南18公里六盘山东麓,元初这一地区的政治、军事地位异常重要。安西王府是元世祖忽必烈三子安西王忙哥剌的避暑府邸,毁于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开城路大地震。 作...
近日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专家对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寺遗址进行持续考古发掘与研究后,确认该遗址早在10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这是我国目前为止发现的为数不多的超过10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再次证明汉水流域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种新石器文化和旧石器文化在同一个遗址上共存的现象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比较罕见的。
日前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专家,经过对位于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寺遗址进行持续考古发掘,确认该遗址早在100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它的发现再次证明汉水流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龙岗寺遗址(又称龙岗寺古人类遗址)位于汉中市南郑县梁山镇汉江南岸,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汉代墓葬群、龙岗寺宗教等文化遗存,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和社会经济...
近日,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成了业界热点。随着考古发掘的逐步推进和一项项震惊世人的考古结果的公布,相关纪录不断被刷新。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创下国内考古发现多个第一:西汉墓葬考古中保存最完整、数量最集中的“黄金堆”出土,最早“孔子像”面世,堪称汉玉巅峰的精美龙凤纹玉佩的惊艳出土等。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的考古发掘工作昨天启动。此前出土的万余件文物让人们对海昏侯生前的奢华生活有了初步了解,墓主人的身份等四大谜团答案将随着主椁室的清理工作而揭开。考古人员昨天上午在西室发现了一组漆器屏风和两块马蹄形状鸡蛋大小的金器。屏风表面写有孔子生平的文字,并绘有孔子画像。考古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 “其中一块内容丰富,上有题字,为墨写隶书,能辨识出‘孔子’字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