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一代女皇武则天与李治所葬地乾陵因拥有无字碑而闻名遐尔,记者25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在武则天儿子唐中宗李显的定陵,考古专家也发现了一块无字碑。 唐中宗李显是武则天之子,唐朝第4位皇帝。其定陵位于陕西省富平县城北20里的凤凰山上。相传按乾陵制度,凿石雕各种石刻50多件,其无字碑不亚于乾陵。 陕西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 张博: 因为无字牌在咱们这个民国时期有一个西北艺术古迹调查团曾经做过调查,那...
“炉渣含铜量平均仅0.49%!”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手北京高校,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我省大冶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出土铜炉渣进行成份检测,最新披露的检测结论表明,距今2600多年的春秋时期,铜绿山地区青铜冶炼技术,已处于古代世界领先水平。 铜绿山古矿业遗址是中国著名的古铜矿冶遗址,是中国青铜文化发祥地之一。2015年,根据国家文物局相关批复,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在铜绿山四方塘遗址进行多学科合作...
先民们在刀耕火种时形成的一些习惯,历经千万年的沉淀,逐渐固化而成今天中华民族的习俗。每逢春节,这些习俗总会更为集中地呈现。 饺子馅里有岁月——猪 春节时,包饺子多以猪肉为馅。远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曾用猪殉葬,并将猪的形象用于器皿和礼器中了。 考古学家普遍认为,家猪源于野猪的驯化。然而,野猪到底在何时何地被驯化成家猪,依然是目前学术界探讨的重要课题。考古学家以往用骨骼形态和DNA来区分家猪和野...
1月26日至28日,由陕西省文物局、省社科联联合主办,省考古学会、省考古研究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承办的“感受考古,体验文明——2015年度陕西考古新发现公众汇报会”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举行,每年的考古发现新成果向社会公开在陕西已逐渐成为新常态。 为了更好地落实“规范管理、强化科研、服务社会”文物考古工作理念,2013年省考古研究院联合陕历博首次举办主题为“感受考古,体验文明”的陕西考...
先民们在刀耕火种时形成的一些习惯,历经千万年的沉淀,逐渐固化而成今天中华民族的习俗。每逢春节,这些习俗总会更为集中地呈现,年复一年延续着中国文化的精髓。浓浓的年味儿已扑面而来,本刊特意挑选几则与春节有关的考古趣闻,请大家共同欣赏。 饺子馅里有岁月——猪 猪肉是中国人摄取蛋白质的第一来源,春节时,包饺子也多有以猪肉为馅。远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曾用猪殉葬,并将猪的形象用于器皿和礼器中了。 考古学...
2011年,一通群众举报电话将深埋2000多年的南昌新建区大塘坪乡墎墩山上的千年古墓“唤醒”。历经5年的考古发掘,2万多件出土文物,勾勒出一位西汉高等级贵族的奢华生活。与此同时,一座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呈现在世人面前。 从墓园到墓葬区,再到都城遗址,以紫金城址、历代海昏侯墓园、贵族和平民墓地等为核心的海昏侯国一系列重要遗存,共同构成...
继唐之后,由契丹族建立的辽代与北宋并立,战和交替,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辽代国祚两百余年,历经9任皇帝,分葬于5处帝陵。其中今内蒙古赤峰境内有祖陵、怀陵、庆陵,辽宁北镇市医巫闾山附近有显陵和乾陵。由于资料缺乏,辽宁境内的显陵和乾陵坐标始终成谜。 2015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辽宁省北镇市新立村附近发掘出一个经过精心规划、面积庞大、结构复杂的建筑群落,该发现让很多人相信,解开显陵和乾陵位...
明代遗址现场 “我认为这处考古工地与郑和下西洋有着密切关系。”昨天,江苏郑和研究会副秘书长赵志刚在热河路西侧考古现场推测。南京文物部门基本判断遗址是明城墙护城河的堤岸,保护方案正在规划,而护城河所在,就是现在的热河路。 考古现场 不同年代房基叠压,有人工驳岸 考古工地在热河路西侧,目前有蓝色的铁皮围挡。据了解,文物部门已经介入一段时间。记者看到,现场被切割成十余个探方,在探方内可以看到...
记者在市文化遗产研究院2015年科研成果汇报会上获悉,重庆合川区钓鱼城范家堰遗址考古取得重大突破,宋蒙战争时期合州州治衙署大小已基本确定,总面积为1.5至2万平方米。据悉,这是目前中国出土的高规格的南宋时期衙署遗址。 范家堰遗址 三级庭院沿山分布 2014年底,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考古工作人员在合川区钓鱼城范家堰遗址,发现一座总面积1.5万至2万平方米的四合院形衙署建筑。专家推测,这...
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的泥河湾盆地又有新发现,该遗址新近发掘的多种动物化石残块与人工石制品再现了150万年前古人类在泥河湾古湖边缘取食的场面。 这一用餐场面发现于距今约150至160万年的石沟遗址。26日举行的泥河湾东方人类探源工程2015年工作汇报会上,石沟遗址考古发掘领队、泥河湾考古研究院副教授赵海龙介绍了有关情况。 据介绍,遗址中出土的犀牛、马、羊等动物骨骼密集而杂乱,既有完整骨骼,又...
当今医学界广泛使用的麻黄草,早在3800年前,罗布泊地区的居民就已广泛使用了。中科院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教授杨益民日前对新疆小河墓地出土的干尸头发进行分析后,发现里面含有麻黄碱、伪麻黄碱等元素,证明当时的居民就已食用麻黄。 杨益民说,罗布泊地区早期的居民长期在风沙环境中生存,易患呼吸系统疾病,而麻黄是当地常见的植物资源。在小河墓地的多座墓葬中,都发现了随葬麻黄的现象。 “有的放在身上,有的...
记者18日从陕西文物部门了解到,考古人员在西安秦汉栎阳城遗址出土陶器上发现“栎阳”字样,并首次确认发现了秦人九处都邑之一的栎阳。 据文献记载,秦人在自西而东的迁徙过程中,历经八迁共有“九处都邑”,即“西垂”、“秦邑”、“汧邑”、“汧渭之会”、“平阳”、“雍城”、“泾阳”、“栎阳”和“咸阳”。 秦汉栎阳城位于陕西西安市阎良区武屯街道一带。史料显示,栎阳城在秦献公、秦孝公、秦末楚汉相争之际塞王司马...
安徽阜南县台家寺遗址紧临润河,属商周时期,距今3100年至3500年。1957年在遗址旁的润河河道中曾出土国宝级文物青铜龙虎尊等商代青铜器共8件,2012年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和2015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武汉大学考古系,对该遗址进行了主动发掘,发掘的遗址年代涵盖龙山时期,商代,西周至春秋,遗址遗物主体为商时期,包含高等级建筑群、青铜铸造遗址及灰坑多处。 考古现场图片 考...
当今医学界广泛使用的麻黄草,早在3800年前,位于新疆的罗布泊地区的居民就已广泛使用。中科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教授杨益民日前对新疆小河墓地出土的干尸头发进行分析后,发现里面含有麻黄碱、伪麻黄碱等元素,证明当时的居民就已食用麻黄。 罗布泊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最低处,海拔约780米,为“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冲。 杨益民说,罗布泊地区早期的居民长期在风沙环境中生存,易患呼吸系统疾病,而麻黄...
在秦国的历史上,历经九都八迁,而这“九都”也一直是考古研究的重点。昨日,华商报记者了解到,考古专家近日在秦汉栎(yuè)阳城遗址内,首次发现了写有“栎阳”的陶壶,从而确认了秦都栎阳的所在位置,也首次确认了“商鞅变法”的发生地。 “栎阳”俩字证实秦都位置 秦汉栎阳城遗址位于西安市阎良区武屯街道一带,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市考古文化保护所组成的阿房宫与上...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