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国瓷都·德化——华荣天马北京(朝阳)营销中心”今天在京授牌。福建德化陶瓷始产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作品如脂似玉,被誉为“中国白”、“象牙白”。2009年,德化陶瓷出口额达50亿元,已畅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近数月,市民李先生惊奇地发现古玩市场上集中出现了一批出自琉璃厂窑的瓷片,而在他的记忆中,成都老琉璃厂在古代曾是一个面积很大的民窑。眼看着周围逐渐盖起高楼,李先生和朋友都十分担心,如果这一片古窑址永埋地下,那古陶瓷圈内一些对琉璃厂窑的疑问就永远找不到答案了…… 发现了线索 最近数月古玩市场上集中出现的唐代瓷器残片,据陈先生初步判断,都是出自成都的古琉璃厂窑。而琉璃厂窑由...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连续几个月干旱,南安金淘镇毓南村跃进水库的水位下降了近8米,使得三座古窑址显山露水。泉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小组专家闻讯赶往现场查看。经考古鉴定,这些窑址为元代,主要烧制青瓷和青白瓷,器形以盘、碗等日用器皿居多。据悉,这是南安金淘首次发现古窑址,对进一步研究南安窑有重大的意义。 昨(3)日上午,普查小组来到水库,只见这里依山傍水,盛产高岭土和釉水等矿产资源,具备烧制青瓷的条件。在水库原储水处...
图为巩义白河窑遗址出土的白瓷。 经过我省考古工作者3年的考古发掘,我国迄今为止年代最早的白瓷窑址在我省巩义白河窑遗址发现。这是记者10月22日从中国古陶瓷学会、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和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中国早期白瓷与白釉彩瓷专题学术研讨会上获悉的。专家指出,白河窑遗址出土的白瓷和青瓷与汉魏洛阳城遗址出土的瓷器在造型和制作工艺等方面完全一致,证明了这是一处北魏时期的白瓷烧制窑...
神秘铭文碑字体非常漂亮。 湖田窑白瓷酒盅非常精美 前天,在胶州板桥镇遗址考古工地上,考古队在清理多个灰坑中又出土了一个宋代完整湖田窑白瓷酒盅。这个白瓷酒盅在阳光照射下,全身透明,熠熠生辉。考古专家告诉记者,这个白瓷酒盅是宋代湖田窑产品,对研究宋代六大窑系,提供了考古实物资料。昨天,考古工地再次有了重大发现,考古人员在挖排水沟时,发现了一块残缺的铭文碑。根据上面文字专家推测,石碑文字很有可...
新出土的白瓷碗。 考古现场首现景德镇青白瓷。 9月29日,胶州市板桥镇遗址考古发掘首次发现了北宋时期景德镇的青白瓷器,这些瓷器的出现说明在北宋时期中国的瓷器发展进入了最兴盛的时期。据现场的考古专家介绍,北宋时期瓷器的兴盛是由于宋太祖赵匡胤舍弃奢侈腐败,崇尚俭朴,助推了中国瓷器的发展。板桥镇发掘出的大量珍贵文物,将全部保留在胶州。 29日上午记者来到考古发掘现场的北侧,考古人员在清理土层...
在古玩市场上,常可见到那种有点淡黄色的玉白釉瓷器,它是福建漳州窑的产品。人们往往把它看成德化白瓷,其实仔细比较,两者还是可以区别的,它们的胎质和釉色略有不同。明清时期,漳州窑曾盛极一时,远销海外,被日本、东南亚各国广为珍藏。 这尊鱼龙雕塑香炉,直径12厘米,高6厘米,呈玉白釉色,细腻滋润,两边对称的鱼龙雕塑,紧紧地贴着炉身,鱼龙棱角分明,鳞片清晰,造型优雅,生动活泼。炉腰身微微收束,成弧形,腰间...
青白瓷,俗称影青,又名隐青、映青,因其地釉的外观白中微微闪青而得名,是我国宋代窑场分布较广、产量很大、工艺精湛的一个瓷器品种,在众多的产地中,景德镇的湖田、湘湖、胜梅亭、南市街、黄泥头、柳家湾等窑口所产青白瓷最佳,被世人称之为“假玉器”,备受青睐。景德镇这个古老的制瓷重镇,千年窑火不息,能够生产青白瓷的能工巧匠代有传人,在当今难以计数的个体制瓷作坊中,有不少都可以仿制出几可...
景德镇青白瓷注子注碗,宋代酒具。 龙泉窑 在浙江这片有着深厚青瓷工艺基础的土地上,宋代又诞生了龙泉窑青瓷。龙泉青瓷继承了汉唐五代以来越窑青瓷的优秀传统,再经过对原料的筛选和烧制技巧的提高,烧制出如玉石般温润美丽的粉青和梅子青釉,代表着中国古代青瓷工艺的巅峰。 景德镇 享有“瓷都”之称的江西景德镇,在宋代以烧造青白瓷为主。这种青白瓷的釉色介于青白两色之间,青中寓白、白中显...
德化白瓷,瓷质致密,透光度极好,釉面为纯白色,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脂,近光透视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色,故有“猪油白”、“象牙白”、“鹅绒白”、“中国白”之称。 寂园叟在《陶雅》中评:“德化所出白瓷花盆,瓷质雪白,价廉而式样不俗”,观世音“有彩画者,有坐像、立像者...
3月2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该院在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发掘中,在西安近郊的一座隋代墓葬中发现了一组珍贵的隋代白瓷,其中一件接近半脱胎的瓷杯被专家初步认定为隋代邢窑精细透光白瓷,这是在陕西境内发现的第一例邢窑透光白瓷完整实物。 据出土墓志显示,这座隋代墓葬年代为隋大业四年(608年),出土物中以瓷器最具特色。所有瓷器均为白瓷,从出土的细颈瓶、四系罐等器形及釉色分析,与西安地区发现的隋代邢窑白瓷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