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位于中国青铜文化发祥地大冶的铜绿山古矿业遗址,又有最新重大考古发现!我省考古队首次在此发现春秋古墓群,这是铜绿山考古发掘41年乃至我国矿冶考古史首次重大发现,填补了诸多空白。 昨日,记者赶赴考古工地,见铜绿山7号矿体四方塘遗址500平方米的发掘范围内,目前已发掘墓葬48座,墓葬分布密集,排列有序,考古人员还在进一步清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本次考古领队陈树祥称,这批墓葬以春秋时期为主,...
大冶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墓葬发掘区航拍图(图片均由湖北省考古研究所提供) 一墓葬出土1件陶鬲,显示墓主地位较高 春秋中期,谁是大冶铜绿山古铜矿的“老板”?记者昨日从大冶市铜绿山四方塘遗址考古现场获悉,这里首次发现了墓葬群,证实在春秋中期,铜绿山的古铜矿由楚人掌控,而为楚人“打工”的主要是吴越族的本地人。这也是中国矿冶考古首次发现古代墓葬。 大冶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发掘于1973年,考古工作一直持续到...
经过两年多的抢救性发掘,大冶市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取得了重大考古成果,发现了春秋和西汉炼铜遗迹、宋明时期焙烧炉子、春秋时期墓葬区,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填补了中国矿冶史的一段空白。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四方塘遗址考古队总领队陈树祥介绍,2013年起,国家、省、市三级博物馆等多家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四方塘遗址进行考古挖掘,去年10月,考古队在500平方米的发掘范围内,发掘了春秋时期的墓群,包括墓...
春秋战国是礼崩乐坏的时代,群雄逐鹿,天子成了摆设,谁都想当老大,谁都不服谁,于是真刀真枪地打来打去几百年。如今的古瓷收藏圈,大有当年乱战之势,打的不仅是口水仗,还有利益战。 春秋战国是以地域为界相互争斗,而古瓷收藏圈是以帮帮派派划界。 古瓷从原始青瓷开始,伴随着中国文明漫漫走来,经历了千变万化,形成了千姿百态。就研究和收藏而论,能把某个时期的某个窑口研究深透了,就算头一号的大家了,...
2015年1月5日,湖北省考古所发布最新考古成果,在枣阳市郭家庙墓地曹门湾墓区,发现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墓葬群,其中一号墓为早期曾侯墓。经抢救性发掘,出土了我国最早的瑟和编钟架等大型乐舞遗存,填补了西周至战国早期500年间大型乐舞发展史空白,进一步证明曾国是周代礼乐文明的正统代表。记者昨日在现场看到,郭家庙墓地位于枣阳市吴店镇东赵湖村一、二组,总长1500米,东西宽800米,分为郭家庙墓区和曹门湾墓...
“传世文献中鲜有记载的曾国,其历史是‘挖’出来的,每次重大考古发掘,都会进行改写或完善。”昨日,在目前仍在发掘的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该考古项目领队、湖北省考古所所长方勤称,本次考古发掘进一步证实,曾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实为春秋早期的大国。 方勤介绍,学界以前认为,曾国只是楚国的附属国,这一看法正在被改变。从礼乐文明看,叶家山曾国墓地出土的西周早期5件套编钟,是礼乐制度滥觞期的代表。著名的...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5日发布消息称,在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群发掘出的一处春秋早期大型乐舞遗存经确认为目前中国考古发现最早的乐舞遗存,此发现填补了从西周早期到战国早期近五百年间大型乐舞发展史空白。 乐舞遗址位于曾国墓地曹门湾墓区一号墓内,于2014年11月份开始发掘。该墓室北部分布着彩漆木雕大型编钟架和编磬架,其中最长的钟梁近5米,两端圆雕龙首,通体彩饰变形龙凤纹。大小两对四件底座腐蚀严重,其中较大...
考古人员从枣阳郭家庙古墓中吊起发掘的瑟 记者王永胜摄 一号墓发现大型车马坑 再证曾国是春秋早期大国 墓主为曾侯乙祖辈 5日,省考古所发布最新考古成果,在枣阳市郭家庙墓地曹门湾墓区,发现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墓葬群,其中一号墓为早期曾侯墓。 经抢救性发掘,出土了我国最早的瑟和编钟架等大型乐舞遗存,填补了西周至战国早期500年间大型乐舞发展史空白,进一步证明曾国是周代礼乐文明的正统代表。 记者昨日...
太原晋源区金胜村至义井一带,是一处夏代至北宋的千年大墓地,面积达20余平方公里。春秋晚期晋国赵卿墓就在其中心略靠西的缓坡上。赵卿墓是迄今为止所见春秋时期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资料最完整的晋国高级贵族墓葬。而其中出土的一件镬鼎则是当之无愧的春秋第一青铜大鼎。 这件镬鼎高93厘米,口径102厘米、耳间距129厘米,圆口、深腹,有三条粗壮的兽蹄形足,足跟饰高浮雕的兽面纹,腹饰夔龙、夔...
春秋时期,青铜器已进入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古代“国之大事,在祀和戎”,因此青铜器对于奴隶主贵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在当时,贵族世家对于青铜器的使用十分讲究,酒器、食器、水器等各有不同,多达近百种。就拿盥洗用的水器来说,就可分为承水器、注水器、盛水器和挹水器四种,这其中又包括盘、匜、鉴、汲壶、浴缶等,可谓五花八门。 青铜水器中的浴缶与先秦沐浴礼仪息息相关。先秦人...
在古老的中国,从史前时期至清朝末年,涌现了各种冷兵器,如弓、弩、枪、棍、刀、剑、矛、盾、斧、钺、戟、殳、鞭、锏、锤、叉、耙、戈等“十八般兵器”,其中戈是中国古代车兵作战时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格斗兵器。1980年10月14日,合肥市文物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在市物资回收公司拣选出了一把春秋时期的青铜戈,这把至今仍泛着幽幽青光的兵器将人们一下带回那个“金戈铁马”的春秋乱世中。 古代不可缺少的作战装备 “...
乔夫人鼎、春秋编钟、吴王光剑、春秋龙柄盉、春秋青铜双耳缶……这些在合肥地区出土、发现的国家级文物,是研究合肥春秋时期历史文化最重要的考古资料。其中,贵为“国家一级文物”的乔夫人鼎,作为合肥近郊发现最早的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更是不容小觑。那么,它又为考古学家研究合肥的历史提供了哪些信息呢? 鼎是权力象征 关于鼎,有一个传说不得不提。相传夏朝建立之后,九州稳定。随着九州每年所贡之金的增多,夏禹便用这笔...
春秋牺尊为春秋晚期的青铜器。上海博物馆所收藏的牺尊是仅知的四个之一,却又是集盛酒、温酒为一体,为目前发现的青铜器中唯一的一件。其高33.7厘米,长58.7厘米,重10.76公斤,作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已经公认其为盖世瑰宝。这是李峪村出土的大量酒器之一。 牺尊:“产量”丰富,存世稀少 据上海博物馆青铜器专家介绍,牺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的纯色牲,牲就是牛,因而也可称为纯色牛;尊,同“樽”,是古代盛...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