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人对粽子馅要求特别讲究:有猪肉馅、牛肉馅、鸡肉馅,有腊肉馅、火腿馅,还有广味香肠馅、虾肉馅、鱼肉馅。印尼粽子是用粳米做的,较之糯米容易消化,加上竹叶诱人的香气,很能引起人们的食欲。
龙舟赛、粽子香、购物热可谓香港端午的三大主题词。香港多个地区都有龙舟竞渡,渔民、体育会、私人机构以及特区政府部门等都会在龙舟赛上一展风采,每场比赛都会有成百上千的市民观赏。老一辈的香港人喜欢自制粽子,但因做粽子工序复杂,现在大多数人选择在外面购买。端午节假期期间,内地游客增多,他们在享受香港端午氛围的同时,也充分享受着购物的快乐。
台湾有很多有意思的端午习俗,如立鸡蛋比赛、打午时水。人们认为端午节正午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吉时,圆滚的蛋吸收天地之正气,能竖立不倒,在端午的正午12点整,谁能很快将一只鸡蛋立起来,谁就会有好运。午时水指端午节正午打上来的井水,由于水质纯净无毒,久存不会变质变味,具有治病、解热、去毒的神奇疗效,据说用它来泡茶酿酒特别香醇。
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性的民间祭祀活动,虽然也用“端午”这个名称,但活动的内容与我们国家的端午节习俗和端午节涵义完全不同。所谓彼“端午”非此“端午”也。 韩国的端午祭祀期从为阴历四月初五持续到到五月初七,所谓“江陵端午祭”是指在韩国江原道江陵市举办的以端午祭祀 为内容的重要民俗活动,它...
日本的端午节是在其平安时代以后由中国传入的。现在,他们把端午节固定在每年阳历5月5日。日本人过端午的主要活动是为了避邪而吃粽子和柏叶饼,并喝菖蒲酒。在日语中“菖蒲”和“尚武”是谐音,所以端午节渐渐变成了男孩子的节日。为了让男孩们茁壮健康成长,将来事业有成,人们在家门口竖起鲤鱼旗,有几个男孩挂几条,有望子成龙的意思。
端午的禳解、祛除及避五毒 如上所述,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种种节俗,有采药,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饮蒲酒等。端午一定要用到菖蒲、艾草。菖蒲生在水边,有淡红色根,叶形如剑,根可入药、做香料。艾草叶带清香,既可入药,又...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
1、忌于鬼月农历七月完婚。 2、忌于农历六月完婚,因有半月妻的意思。 3、安床时,要把床置放正位,忌与桌子衣橱或任何物件的尖角相对。 4、床位安好后至新婚夜前夕,准新郎切忌一个人独睡新床,因为这样有婚后孤独的寓意,非常不吉利。如无可避免,可找一位大生肖(如肖龙)及未成年的男童陪睡。 5、在过大礼时,男方送来的喜饼新娘绝对不能吃,因为这样就把自己的喜气给吃掉了。 6、订婚当天,不管天气...
一口幽深的古井就是一段远去的历史,一件千年的文物见证了湮没的记忆。去年底,荆州市考古人员在位于荆州区纪南镇高台村的引江济汉工程河道上,发现了两百余口密集排列的战国古井。这样全国少见、大规模的古井群“隐藏”着多少尘封的秘密?连日来,考古人员对这些古井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现场探访:23口“重见天日”的古井各不同 昨日上午9时,记者来到荆州区纪南镇高台村五组的引江济汉工程河道现场。天刚下过大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诉说着思念与哀伤。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扫墓和祭奠、追思已故亲人的日子。 青岛是一个移民城市,清明节含有多地风俗,带有独特的地域性和群众性特点,其中不乏蕴含着移民文化和繁杂的思想。本文主要是通过文字和图片,追寻一下老青岛的清明节习俗。 寒食赐火与扫墓 ...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
庆功栽杨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植树的传统,涌现出了许多崇尚植树造林的趣闻佳话。植树以清明时节为最佳,此时气候温暖,春雨飞洒,利于树苗成活。 远古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一个文明古国,植树造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有春天植树的风俗。古代地理名著《山海经》里有“夸父追日”的传说,说夸父临死前扔掉手中柱杖,化为森林,造福于人类,反映我们祖先植树造林的美好...
秋千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运动。春秋时期传入中原地区,因其设备简单,容易学习,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快在各地流行起来。汉代以后,秋千逐渐成为清明、端午等节日进行的民间体育活动并流传至今。 秋千,古字两字均有“革”字旁,千字还带走字,意思是揪着皮绳而迁移。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得高处的食物,在攀登中创造了荡秋千的活动。最早称之为“千秋”。...
踏青,又叫春游、探春、寻春。于花草返青的春季,结伴到郊外原野远足踏青,并进行各种游戏以及蹴鞠、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 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
蹴鞠最早载于《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游说齐宣王时形容临苗:“临苗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 “蹴”即用脚踢,“鞠”系皮制的球...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