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成都博物馆的《双城记》展览上,一走进展厅,显眼的位置摆放着岩石,上面整齐划一的铜钱模样的凹槽清晰可见。原来,这是西汉半两石钱范,汉代铸币的模具,作用相当于今天的印钞机或铸币机。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有效地控制在夜郎、滇等地设立的郡县,派遣将军常頞率军筑路,这条路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五尺道,是连接云南与内地的最古老的官道。五尺道自秦以来就是滇川的必经要冲,北起宜宾、南至曲靖,途经盐津、大关、昭...
11月25日,自贡市自流井区一工业园区内的施工场地,在施工时发现古墓葬。目前,该古墓葬正在进行保护性发掘,文物保护部门的专家正在对古墓葬进行考察,具体情况有待进一步考证。 26日上午,封面新闻记者来到该施工工地,走进正在建设的园区,在一处围起来的施工现场,发现了正在进行保护性发掘的古墓葬。只见施工现场有一处大土坑,坑内有8、9名人员正在进行发掘。在大土坑的半坡,露出了石棺等古墓葬的部分设施。...
在成都博物馆新展“双城记”上,一走进展厅,显眼的展柜里摆放着一个硕大的青铜器,乍一看,像极了一口火锅。看了展签上的文字介绍才知道,这件东汉建初四年朱提造作双鱼铜洗,是古代盥洗用的青铜器,还是个国家一级文物。 汉代贵族流行用铜洗 古人对洗手的细节非常讲究,先秦时期,贵族洗手称为“沃盥”。古人洗手极具仪式感,至少需要两人服侍,一人缓缓浇水,一人手持铜洗接水,主人在中间洗手。 铜洗最早...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的石峁村,从2011年开始挖掘到现在已有8个年头。这是谁的城?这是座什么样的城?这些问题从石峁遗址被发现以来,专家和学者对此的讨论就从未间断。 “石峁遗址8年来的很多考古发现可以证明,这座位于陕北高原上的石头城,在4000年前是一个等级分明、‘万邦来朝’的都城型城市,而石峁遗址核心区域——皇城台,就是统治阶层或者王族居住和宴饮的场所。”石峁遗址考古队队长邵晶告诉...
商周时期的书艺有着一个从契刻到刻划,再至书写的认识过程,尽管所依据的也主要是龟甲契文、铜器铭文、陶器刻划文字等非纯粹的书写材料。因此陶铜玉器上的朱书或墨书文字开始进入书法研究者与古文字古史研究者的视野内,对大家的认识震动不小。 ▌伯懋父簋墨书及其他 在河南洛阳北窑的西周贵族墓地所出土的伯懋父簋上的墨书更是极具水准,一同所出的还有带有墨书的铜戈以及铅戈。伯懋父簋在西周康王时期,于内底一侧...
中国雕刻艺术的历史其实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社会。古人将象形文字和图腾刻在各类器物上,用以记录或祭祀,而建筑上的木雕源于何时,还没有明确的说法。《左传》中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就有“丹楹刻桷(dān yíng kè jué柱子漆成红色,椽子雕着花纹)”的常规做法,距今约2500年了。 大唐的建筑和雕刻工艺更是宏伟大气,影响深远。其后宋代《营造法式》中记载了关于建筑木雕的详细做法和图样,说明在五代...
该图(见图)纸本设色艳丽,牡丹一高一低两枝高者略大,牡丹盛开,还有几枚花蕾含苞待放,随风摇曳生姿。左上角题“双娇”二字,向左另一行以行楷书再题“兆铭仁兄属画,乙卯夏安吉吴昌硕时客海上禅甓轩”。接着盖的是一颗鲜红的白文印章“吴俊卿印”,鉴赏此画最重要是要弄清两个问题。 一、吴昌硕双娇图的真假;二、兆铭仁兄是谁?为什么题双娇,而不题国色天香富贵图之类? 首先是吴昌硕书画的特征。 吴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都出自晚唐著名诗人杜牧。11月25日,中国唐史学会专家学者和记者赶到杜牧墓遗址时,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这里只是一片低洼菜地,7米多高的墓土已被挖尽。专家建议,将杜牧墓封土恢复起来,并建一个纪念馆。 “孤坟三尺土,谁可为培栽?”这是杜牧晚年奄奄一息之时写下的诗句,大意是说,自己死后,有谁会给自己坟墓上培...
孔子博物馆11月26日在孔子故里曲阜正式开馆试运行。杨国庆摄 孔子博物馆11月26日在孔子故里曲阜正式开馆试运行,首批展出文物2500件(组)。 孔子博物馆是综合类大型现代化博物馆,具备博物馆展览陈列、文物保护与收藏、公共文化服务等诸多功能,常设展陈分为三个部分。馆内上行空间展线以“孔子的时代、孔子的一生、孔子的智慧、孔子与中华文明、孔子与世界文明、永远的孔子”六大部分构成,是展示孔子...
岳麓书院 11月24日,由中央网信办指导、光明网、湖南大学承办的“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网络传播活动正式启动。在首站岳麓书院,专家学者围绕“如何继承书院传统,激活文化生命力”等展开讨论。 岳麓书院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文脉延绵。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岳麓书院诞生,千年来人才辈出。南宋时湖湘学派盛行,张栻朱熹在此辩理,成为史上著名的“朱张会讲”;明末,心学大家王阳明曾至书院讲学;清中后期...
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书院是极其醒目的地标,无论从什么角度讲中国文化,书院都是极其重要的章节。文献典籍作为传承书院文化的重要载体,记载着书院精神的辉煌历程,铭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延续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是珍贵而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大量书院文献散藏各处,难以为学者所利用,更有一些书院文献随时光流逝,损毁严重,亟需通过系统式整理,加以保存、传播和利用。 中国书院文献浩...
一直以来,敦煌莫高窟、敦煌西千佛洞等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的目光。除此之外,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敦煌文化也以更加年轻的面貌走进公众生活中:各式各样含有敦煌元素的文创产品,H5……令人目不暇接。 资料图:莫高窟景区游人如织。王斌银 摄 25日下午,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现身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腾云峰会。他表示,敦煌研究院的工作人员,都希望把宝贵的研究成果分享出去,让更多人了解...
昨日,与会专家们探访杜牧家族墓地。 记者 张宇明 摄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诗人杜牧的诗脍炙人口,但您知道吗,这位唐代大诗人的安息之地就在少陵塬上。11月25日上午,中国唐史学会和山西汾酒集团在西安共同举办了杜牧文化研讨会。 公元825年,杜牧游历了山西,在山西杏花村寻访了曾在此地担任过太守且葬于此地的曾祖父杜希望的旧踪,写下了千古绝唱《清明》。 在研讨会现场,...
“40年来,我国博物馆数量增长了14倍,现已超过5000家,其中免费开放博物馆达到总数的87.97%,855家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11月23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第八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的开幕式上这样说。 刘玉珠介绍,行业博物馆、专题博物馆百花齐放,生态博物馆、智慧博物馆等新型博物馆逐步兴起,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建设的热情不断提高,非国有博物馆已经占全国博物馆总...
第二看台 目前,预计进行15个月的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工作正在进行。 作为世界现存最大的石刻佛像,乐山大佛开凿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常年受到风雨、植被等侵蚀,也留下诸多文物保护方面的“谜题”,比如覆盖在大佛额头及两侧脸颊的大面积黑色“疤痕”究竟是什么?大佛诞生之初就在螺髻耳部、胸部设有排水槽和排水廊,为何经过历代多次维护后,至今仍旧面临渗水导致胸部开裂...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