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月4日,记者从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获悉,南昌汉代海昏侯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近日出炉,规划以刘贺墓园为核心展示区,将还原汉代豫章(“南昌”古称)地区景观,并融入“海绵生态系统”以满足防洪排涝需求。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位于鄱阳湖畔,分布范围约20平方公里,是我国迄今为止保存最好,主墓结构与墓园区、城池区的布局最为完整和清晰的典型西汉列侯国遗址。 记者了解到,海昏侯国遗址公园规划...
盗墓自古以来都是严令禁止的严重非法活动,虽然都是偷东西,但是李某等几人和一般的小偷却不一样。他们挖掘了汉代的画像古墓,想从中谋取非法暴力财富,近日巨野县人民法院一审审结了一起盗窃古墓的案件。 2015年10月,李某伙同赵某、武某(均案处理)等人,在巨野县某镇西侧大坑内,雇佣苏某的挖掘机挖掘坑内古墓,挖出两个墓石门及四五块石板,准备用拖拉机运走时,被巨野县公安机关抓获。 2016...
“医生”在加固陶棺碎片 今年8月,泸州合江县汉代画像石棺博物馆的一口汉代陶棺,宣布结束修复,并于近日通过四川省文物局的验收。修复后的陶棺长约190厘米、宽约52厘米、高约67厘米,是四川目前出土汉代陶棺中最大的一口,十分珍贵。 一年半以前,这口陶棺其实还只是一堆碎片,并且和另4口陶棺碎片混在一起。来自川博的文物修复专家卫国带领学生花了10个月时间,终于让它神奇“合体”。 53岁的...
12月14日,北京市文物部门公布的考古成果显示,今年在通州考古出土的汉代古城遗址和大型墓葬群,证明这里在战国至西汉时期便有大量人口居住。这也把以往人们心中通州自隋唐大运河开始的时间点,向前推进了近千年。 “这是北京文物考古系统今年最重大的发现,文物价值巨大。”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所长白岩说,出土的古城是一座典型的汉代县城城址,初步断定为当时的路城县址;在其周边共发掘出战国至清代各时期的墓葬109...
复原的炼铁炉 陶窑 走进郑州市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看着复原的冶铁遗址,思绪就回到了千年前熊熊的火炉旁,一拨一拨的工匠在忙碌着,各司其职,铸造成一件件的兵器、农具和各种生活用具,不禁想象着它曾经有过的辉煌。 发掘冶铁遗址并不顺利 古荥汉代冶铁遗址位于惠济区古荥镇荥阳故城西门外,是一处汉代冶铁遗址。1984年7月在古荥冶铁遗址成立了郑州市古荥汉代冶铁遗址保护管理所;...
中学历史课本上,馆藏于国家博物馆的击鼓说唱俑造型生动,给莘莘学子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尊说唱俑是1957年在成都天回镇一处东汉崖墓出土的,不过,它并非汉代说唱陶俑的孤品。1982年7月,新都三河镇马家山崖墓再度出土了一尊击鼓说唱俑,它夸张的造型和传递的丰富历史信息,令其成为新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抓住了几个最传神的地方 新都博物馆展厅内,东汉陶俑种类十分丰富:陶井、陶三轮马车、提鸡...
印文“刘贺”二字为阴刻篆书,左右等分。 玉印印钮为鸱鸮 图/记者许南平 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正在省博物馆火热展出,展厅内首次展出了西汉第一代海昏侯刘贺身份的直接证据——刘贺玉印。11月30日,记者从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获悉,经专家考证,刘贺玉印的造型为“鸮(xiao)钮”,鸮钮玉印在此前我国的汉代考古中从未发现过。 在刘贺墓中,出土了“刘贺”玉印、“大刘记印”玉印、无...
带钩是古代贵族、官僚以及文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用具。装饰华丽、式样奇特、独具匠心的带钩也是古人相互炫耀,显示身份地位的重要装饰品。正如《淮南子·说林训》所说:“满堂之座,视钩而异。” 根据出土器物考证,带钩出现于春秋期。最早的带钩出土于山东蓬莱村里集春秋早期墓。带钩流行于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仍然使用。此后,一种新型腰带“碟蹼带”代替了钩络带,不用带钩而改用带扣,带钩的钩系...
汉代漆器工艺,在继承我国秦代绘漆工艺传统的基础上蓬勃发展,出现了繁荣景象。从国内外出土的汉代漆器看。漆器数量之多,品种之繁工艺之精生产地域之广,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可以说是我国漆工艺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精美华丽的漆器,在汉代宫廷、达官显贵和地主富商的生活中是财富和身份的象征。 正是这样,汉代人对漆器非常喜爱。《盐铁论·散不足篇》谓:“今富者银口黄耳,野王贮器,金错蜀杯。夫一文杯得铜杯十,...
北京城市副中心考古新发现 记者探访汉代路县故城遗址
北京发现汉代古城 昨天上午,市文物局与市新闻办举办北京城市副中心文物保护与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今年2月到9月,通州区潞城镇共发掘出战国到清代的墓葬1092座,将通州的历史从隋唐大运河时期提前到了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同时,还发现了1座汉代城址——路县故城,这是目前所知通州区唯一的秦汉城址。 北京发现汉代古城 市文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平介绍,...
东汉多室墓。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供图 陶仓楼 陶鸡 昨天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北京市文物局联合举办北京城市副中心文物保护与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就北京城市副中心工程建设以来文物保护与考古新发现总体情况进行介绍。数月以来,文物部门2000余人参与考古,勘探总面积相当于142个足球场。发掘了1092座古墓、一座汉代古城,取得一系列重要考古成果。 千余古墓纵...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云中心考古发掘现场 东汉-魏晋时期流行的七星铜镜 考古工作人员正在绘制器物图纸 三彩炉,流行于唐代或辽代时期 陶俑,东汉-魏晋时期墓葬内的常见随葬品 东汉-魏晋时期的动物俑 北京城市副中心文物保护与考古新发现揭开了面纱一角。这称得上是北京进入新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考古发掘,1092座古墓和一座汉代...
东汉甲字形前中后三室墓 图片由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提供 瓮棺 图片由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提供 算筹 图片由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提供 24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北京市文物局联合向媒体发布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文物保护与考古新发现的阶段性成果。 规模浩大的考古工作 今年2月26日至9月28日,为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北京市文物局和北京城市副...
“要动土,先考古。”为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文物部门从全国挑选了2000余人参与此次考古勘探,共完成100多万平方米的勘探任务,相当于142个足球场。昨天,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北京市文物局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这场考古“大会战”的成绩单。不仅出土了战国至清代文物万余种,还发现汉代古城遗址,证明副中心所在区域早在2000年前就已是宜居之地。 考古 2000人地毯式探查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