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山西省文物遗存丰厚,拥有地上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其中13405处归属文保单位。不过,其余40470处文物中有近一半处于无人看护的状态。 2017年3月,《山西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实施方案》出台。山西当地社会团体、企业、热心人士、居民等各方面力量,更加“有法可依”地通过文物修缮、捐赠、看护巡查、展示利用、文化创意、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一年多过去了...
德国时间11月19日上午,以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建华为团长、来自全省各级文物保护机构的管理人员共12人组成的“浙江省赴德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培训团”,在柏林市Mercure Hotels举行了开班仪式,为期三周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培训正式开启。 在简短友好的开班典礼上,法兰克福德中经济文化交流协会阚玉静主任等到场致辞,对浙江省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培训人员表示热烈欢迎。郑建华团长向对方介绍了浙江...
11月19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一行到陕西历史博物馆调研并出席“馆藏壁画保护修复与材料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简称‘基地)”揭牌仪式,关强和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为“基地”揭牌;省文物局副局长贾强、西北工业大学学副校长何国强、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强跃出席揭牌仪式。 关强首先调研了陕历博壁画修复室,了解基地目前开展的相关工作和形成的成果,随后参加了基地的揭牌仪式。他指出,“基地”...
图为嘎尔琼拉康石碑碑身碎块。赵朗摄 记者21日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拉萨吐蕃时期一座封授立盟碑正在挖掘中,这座石碑记录了誓文与历代赞普业绩。 图为碎块石碑上的清晰藏文。赵朗 摄 由于拉萨城区发展,原在偏僻之地的嘎尔琼拉康被林立高楼所包围。而在这座寺庙的院子里,几名工人正在围墙内挖土抛石,约50平方米的面积挖了1米多深。 图为石碑碑身碎块。赵朗 摄 ...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考察时,特地来到了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实践告诉我们,城市文明传承和根脉延续十分重要,传统和现代要融合发展,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保存城市的记忆,方能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 作家冯骥才说,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因为它有完整的生命历史。城市对于人们,不仅是栖身之所,更是传承文化基因的摇篮。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在全球不少地方,昔日的街区、...
11月16日,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共同举办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利用高峰论坛”在天津举办,来自国内外知名博物馆机构的相关负责人、文创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设计机构的设计师等百余人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及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运营。该论坛为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的“大运河文化带文化遗产创新创意设计大赛”系列活动的一部分。 天津博物馆馆长陈...
11月16日至17日,2018年度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化及应用协同工作平台理事会暨会员大会在成都召开,本次会议是自2015年以来第四届年会。国家文物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司室、四川省文物局、省经信厅及文博单位、科研机构、文保装备企业的110余名会员代表参加了大会。 与会代表就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以及日前由国家文物局、工信部、科技部联合印发的《文物保护装备发展纲要...
11月16日,由河南省文物局主办,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承办的京晋冀鲁豫文物建筑保护暨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学术交流会在郑州召开,来自北京、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的文物考古研究单位、文物建筑管理使用单位、高校的近150名代表与会。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刘曙光、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原副主席郭旃、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世界文化遗产司)、河南省文化厅、文物局相关负责同志出席。 会议回顾了改革开...
11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文物保护利用改革与《文物保护法》修订座谈会,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中央文化立法工作有关部署。中央国家有关部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同志,文博系统老领导、老专家以及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有关直属单位负责同志等30余人参加会议。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通报《文物保护法》修订工作情况和思路...
借助三维扫描和3D打印技术,残缺的文物被修复如初,“起死回生”……近年来,科技发展为文物保护利用注入新活力。专家认为,文物保护利用需加强科技支撑,技术手段介入也要与文物保护利用的基本原则相适应。 时值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建院40周年,16日,京晋冀鲁豫五省市专家学者齐聚郑州,就文物保护利用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 “如今,新技术手段已贯穿文物基础研究、修复保护、展示利用等各阶段。”北京...
敦煌壁画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世界遗产首批项目被批准至今也走过了40年。1972年11月16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七届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世界遗产公约》),规定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定义。此后于1978年建立了《世界遗产名录》,首批列入了12个文化和自然遗产。 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中国的世界遗产从无到...
11月11日,由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城市学年会·2018暨第八届城市学高层论坛在杭举行。会上,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著的《大遗址保护行动跟踪研究》一书荣获第八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 钱学森城市学金奖征集评选活动由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世界遗产保护杭州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共同举办,是面向城市学专业领域的征集评选活动。该活动自2011年起每年举办一届,在每年举办的中...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1月15日发表《新疆的文化保护与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强调,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中,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迁徙聚居生活的地方,也是多种文化交流交融的舞台。在历史长河中,新疆各民族文化扎根中华文明沃土,既推动了各民族文化发展,也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 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
11月11日,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在调研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陈敏尔书记要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创新发展,延续城市文脉,留住重庆记忆,让优秀历史文化活在当下、服务当代。 重庆是全国抗战遗址保存最多的城市之一。唐良智走进重庆史迪威博物馆(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
国务院新闻办15日发表《新疆的文化保护与发展》白皮书。 白皮书包括前言、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各民族语言文字广泛使用、宗教文化受到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取得成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对外文化交流日趋活跃等部分。 白皮书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迁徙聚居生活的地方,也是多种文化交流交融的舞台。在历史长河中,新疆各民族文化扎根中华文明沃土,既推动了各民族文化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