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修缮后的辽宁省绥中县锥子山长城,因被“抹平”成为关注热点。新京报记者 刘子珩 摄 辽宁省绥中县锥子山长城部分被“抹平”一事近日成为关注热点(本报连续报道),国家文物局9月22日便派员赴辽宁进行现场调查,并于昨日公布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称,经过实地查看并查阅相关文件,调查组认为工程审批手续依法合规,相关单位资质符合要求,但存在设计把关不严,“抹平”措施未备案,施工粗糙和掺用水泥等...
9月23日,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陆琼带领国家文物局长城专项执法督察组就各级人民政府和文物主管部门落实长城保护管理职责情况对宜君战国魏长城进行实地督察。省文物局副巡视员齐高泉、督查与安全保卫处处长王金清、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副处长张进、铜川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耀东、铜川市文物旅游局副局长温高社、宜君县县长曹全虎、宜君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娜等陪同。 督察组一行先后实地查看了宜君战国...
针对社会热议辽宁省绥中县“野长城被抹平”一事,国家文物局日前派出调查组赴现场调查。27日,该局在京公布辽宁绥中锥子山长城大毛山段抢险工程现场调查结果,表示该工程中使用的‘三合土铺平夯实’(即‘抹平’)措施,存在洽商过程不规范、记录不完整等问题,且此措施对锥子山长城大毛山段历史面貌造成了严重影响。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辽宁绥中锥子山长城大毛山段抢险工程调查组组长陆琼说,该工程...
近日,媒体曝出辽宁省绥中县“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有关报道,引发社会关注。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迅即责成辽宁省文物局调查核实,同时派员紧急赶赴现场进行核查评估。昨天,国家文物局公布调查结果显示,该工程中使用的“三合土铺平夯实”(即“抹平”)措施,对锥子山长城大毛山段自然、古朴的历史面貌造成了严重影响。 □修复过程 国家文物局曾要求“最小干预” 通报指出,2012年2月1...
在依法修缮的前提下,最美野长城保护只能听专业意见。在这方面,网友说了不算,权力说了也不算,只能专家说了算 被誉为“最美野长城”的辽宁绥中小河口长城,由于修缮后的一组照片在网络上出现,而被公众关注。照片中,城墙与地面被抹平,起伏的墙垛与野性风貌被硬化路面所取代。辽宁省文化厅副厅长、文物局局长丁辉证实,小河口长城的这段修缮,的确是两年前按照方案进行的,目的是为了抢修保护,但也承认“确实修得不...
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最美野长城”,从几天前的质疑,到专家出面打脸,再到媒体的真相调查再打脸,剧情已经反转过多次,似乎每一次,都不是以定论的形式出现的。而昨天,新京报记者通过多方证实,锥子山这段野长城,在2013年至2014年修缮时,施工方确实使用了水泥。这就意味着,整个施工属于违规操作。而在此之前,辽宁绥中县锥子山长城“被抹平”事件调查组成员付清远曾经表示,锥子山长城在维修工程技术上,没有问题。 ...
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骂倒秦。在民间的口口相传里,弱女子风骨凛然。今天,又有一段关于长城的“公案”——虽然此长城非彼长城,虽然保护还是毁灭的疑问里真相扑朔迷离,但公众依然要问:用国家1000多万元的补贴资金,修来修去就干了个“抹平”的活计? 在郭德纲师徒相互“手撕”的时候,很多人似乎是“吃瓜的”,但在辽宁绥中县锥子山明代长城的“修复”事件中,公众对真相的追逐,让问题的“皮”一层层被扒下...
在《长城保护条例》颁布10周年之际,辽宁绥中“最美野长城”被破坏性修复成“平板路”最近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一文物部门坚称是按程序进行维修,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山下有水泥,工程师避而不谈其原因。(新华社9月24日报道) 俗语中用“给长城贴瓷砖,给黄河加栏杆,给珠峰修电梯”来表示一些不合理、不伦不类的闹剧。但是,现在“闹剧”却成为了真实的事儿,这不是瞎折腾么?文物保护,岂非小事,怎能儿戏?方案设...
网传“最美野长城”变“平板路”,本报记者前往辽宁绥中实地探访锥子山长城。 近日,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的“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一事持续为人关注,该段长城的修缮方法受到质疑。据了解,22日,国家文物局已派员赶赴现场核查评估,调查评估结果将会及时向社会公布。23日,本报记者前往该段长城实地调查。 当地表示“抹平”系归安加固,防止长城加速破损,维修前该段仅剩残基 9...
近日,一条“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的帖子在网上引发热议。有网友表示,这样的修葺还不如不修,感觉就是破坏。修缮的长城为何引发网友吐槽?修缮是否符合规定?长城修缮应注意哪些问题?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赶赴事发地辽宁绥中,了解这段长城的“相貌”和维修过程。 网友:修缮“比破坏还可怕” 网友发布的图片显示,有一段长城的城墙顶面经过修缮后,被一层灰色物质覆盖,原有的方砖和条石没有显露。发...
嘉峪关脚下的课堂 在《长城保护条例》颁布10周年之际,国家文物局联合15省举办了长城公开课系列活动,在9月20日慕田峪公开课之后,9月23日在明长城最西端的嘉峪关,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给嘉峪关市峪泉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长城课。 现场公开课上,宋新潮带领孩子们一起认知长城。长城有多长?嘉峪关为什么选址在这里?瓮城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600多年屹立不倒?孩子们积极回答问题,讲...
近日,媒体曝出辽宁省绥中县“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有关报道,引发社会关注。对此,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国家文物局已迅即责成辽宁省文物局调查核实,同时派员紧急赶赴现场进行核查评估。如该工程存在施工管理、工程质量等问题,一经查实,将依法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决不护短,决不姑息纵容;如涉及违法违规问题,将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近日,媒体曝出辽宁省绥中县“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有关报道,引发社会关注。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迅即责成辽宁省文物局调查核实,同时派员紧急赶赴现场进行核查评估。 此段长城所涉及的抢险维修工程技术方案于2012年报国家文物局审批。鉴于该段明长城遗存存在较为严重的结构性病害和水患问题,为避免文物本体进一步损毁、消失,国家文物局经专家审核评估后批复同意所报方案,提出补充长城墙体顶部、相关台体顶部...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著名长城保护专家董耀会接受人民网独家专访 (记者黄维 摄) 近日,一则“最美野长城被抹成水泥地”的消息引发热议。“看到辽宁绥中的小河口长城被修得‘面目全非’,我很心痛。其实,这段修缮在2014年就已经完工,但长城该如何修缮,至今仍没有统一标准。”22日下午,人民网文化频道记者来到北京左家庄中街豪成大厦,独家专访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著名长城保护专家董耀会。 为何铺成了...
外媒称,近日,有网民发布图片显示,中国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小河口长城“被砂浆抹平”,变成一段光秃秃的水泥墙,引发社会关注和批评。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9月23日刊登题为《“最美野长城”被毁容,激怒中国人》的报道称,中国的长城,其错落的组成绵延万里,是一个令人心潮澎湃的民族自豪感的象征。长城也是中国皇家气势的纪念碑,虽破碎不堪却如此地雄伟。现在,有一段长城现在已经变得更加显眼,但原因却非常...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