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正式公布,我省共有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松山战役旧址、抗战胜利纪念堂、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和怒江驼峰航线纪念馆5处入选。 去年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里,腾冲国殇墓园、腾冲滇西抗战纪念馆、龙陵抗日战争纪念馆赫然在列。 从这些来看,云南国家级抗战遗址目前只有8处。而对于云南民族大学教授蔡正发来说,云南的抗战遗址可以上升为国家级标准的则...
8月21日,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在云南省博物馆茶马古道展区参观。 2015年8月22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在昆明参加云南省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培训的131位来自云南各地的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到云南省博物馆参观学习。 8月21日,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在云南省博物馆参观学习。
记者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云南澄江学山遗址的发掘整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果,目前共清理2个时期的堆积,经证实,早期堆积为石寨山文化的聚落遗迹,晚期堆积为明代澄江府的衙署建筑基址。其中在早期堆积中还发现了蹲踞葬。 澄江学山聚落遗址是云南目前发现并发掘的保存较为完整的石寨山文化的聚落遗址,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对该遗址进行了两个阶段的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共计2...
旗袍是我国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国粹”。如你想领略上世纪以来中国旗袍的风情,可于明晚到省博物馆来。 21日19:00——21:30,绣罗云裳——海派旗袍与云南服饰展,将在省博开展。内容包括旗袍T台秀、旗袍展自由观赏,将持续到10月18日。
“龙在上、凤在下,这副图案说明了这扇被镂空的格子门是明朝期间的历史文物,而不是清朝以后的现代文物。”普通话虽然不标准,但是听的人却听得入了迷,说话的人不是历史学专家,他只是一个高小毕业的小学生,一名参加过自卫反击战的老兵,叫何在品。 他在云南施甸坚守30年,把一个普普通通文物古迹通过语言演绎成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死文物在他的口述过程中变成活教材。 时间回眸到1983年的9月4日,那时,何在品还...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形成科学保护体系,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云南省也出台了《云南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云南省目前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民间文学及作为载体的语言、文字共有19项。抢救民族文字文献古籍3万余册(卷),翻译整理出版了《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100卷、《中国贝叶经全集》100卷、《彝族毕摩经典译注》100卷、《红河彝...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7日通报,云南晋宁金砂山墓地野外发掘和勘探近日结束,发掘面积共500平方米,清理墓葬31座,有部分青铜时期罕见的古滇文化新器物出土。 此次发掘,基本摸清了金砂山墓地山顶部分的墓葬分布规律和埋藏情况,墓葬的墓坑普遍规模较大,长3米、宽1—2米、深2—3米,形制规整、墓坑较深,部分有棺,多数人骨保存不好,有少量玉器和兵器,陶器少见。有部分青铜时期罕见的古滇文化新器物出土。至于其...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7日通报,云南晋宁金砂山墓地野外发掘和勘探近日结束,发掘面积共500平方米,清理墓葬31座,有部分青铜时期罕见的古滇文化新器物出土。 此次发掘,基本摸清了金砂山墓地山顶部分的墓葬分布规律和埋藏情况,墓葬的墓坑普遍规模较大,长3米、宽1—2米、深2—3米,形制规整、墓坑较深,部分有棺,多数人骨保存不好,有少量玉器和兵器,陶器少见。有部分青铜时期罕见的古滇文化新器物出土。...
记者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云南曲靖市八塔台墓地2号堆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9日启动。 八塔台墓群是云南地区保存较为完整,墓地规模较大,叠压打破关系十分复杂的重要古墓葬群。其青铜时代墓葬年代始于春秋早期,延续至西汉,到南宋后期又开始作为火葬墓地使用直至明末。墓地沿用时间长达1200年左右。2006年5月,八塔台古墓群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墓地由八个彼此相连而又相对独...
云南着名航海家郑和,1405年﹙明永乐3年﹚率领由240多艘海船、27400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远航船队,访问了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一共远航了7次。船上装的3样主要物品是:茶叶、丝绸和陶瓷。 云南陶器出现的具体年代,目前尚难明确,根据考古发掘材料估计约在6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这时的陶器由于烧造工艺的不同,还出现了红陶、灰陶和黑陶等不同品种的陶器...
记者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今年4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嵩明县杨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名为桃园的缓坡上发现一处元明时期的古墓群。5月至6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嵩明县文物管理所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共发现并清理墓葬1566座,其中火葬墓1348座、土葬墓218座,出土随葬器物1000余件。 据了解,古墓群范围内墓葬分布密集,分为火葬和土葬两种丧葬形式。火葬墓集中...
一座庄重沉稳、大气典雅的红铜色建筑,巍然屹立在滇池之畔,在高原的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就是新落成的云南省博物馆新馆,每当人们走过它时,都会看一眼这个昆明地标性的文化殿堂,任何人都不会忽视它的存在。 这个建筑,不仅引起云南当地媒体广泛的关注,还刊登上了香港全英文的《建筑学设计》杂志封面,并作了详细报道,称这个建筑为“巨石”。美国保尔博物馆的彼特馆长看了省博物馆新馆后说:“不输于现在美国的博物馆!”,...
继今年1月在太和城发现多处古建筑基址后,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大理州文物管理所、大理市文物管理所共同参与的考古调查勘探,近日再次发现一座大型建筑基址,也由此进一步揭开了这座千年古城的神秘面纱。 房址 图片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南诏太和城遗址位于大理古城南7.5公里,苍山佛顶峰麓、太和村一带。太和城原为河蛮所建立的城邑。唐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南诏王皮罗阁在唐王朝的支持下...
《大理学院学报》2014年09期 【摘要】云南祥云县红土坡石棺墓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铜器。这些铜器制作精美,类型丰富,堪称洱海区域青铜文化的典型代表。为进一步研究祥云红土坡石棺墓出土铜器的制作工艺,对20世纪80年代两次发掘祥云红土坡石棺墓所出土各类铜器(包括剑、矛、钺、斧、锄、动物模型、杖首)进行了成分分析,并对其制作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祥云红土坡石棺墓出土的铜器材质主要是红铜或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