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经春秋一代数百年物质与技术条件的丰厚积累,到了社会剧烈变革、生产力迅速发展进步、思想文化繁荣活跃的战国时期,玉璜制作与使用也步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繁荣的高峰阶段。较前代同类器而言,战国玉璜的形制与艺术风格均发生了剧烈变化,不仅数量众多、形制繁杂、流播地域更为广泛,还出现了出廓式、镂空式、层叠式、分节套合式等诸多精美绝伦、巧夺天工的崭新品种。以下依据形制与纹饰图式的区别,将常见的战国玉璜(珩)大致分作以...
佛手又名九爪木、五指橘、佛手柑、佛手香橼、蜜罗柑、福寿柑,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主要产于闽、粤、川、浙等省,以金华佛手为最,被称为“果中之仙品,世上之奇卉”。 多年前,笔者初入收藏时所得的第一件玉器,便是清代白玉雕佛手(见图)。其整体圆润卷曲,造型为佛手果形式,果实如拳,开张如手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地悟出这佛手的雅趣。 佛手雕刻有佛手果和如来佛的神手二种表现形式,除白玉质地外,明清...
银熏炉 清 高67厘米,腹径34厘米 一对,整体造型非常独特,形制相同,题刻内容有异。炉身分上、中、下三节,用子母口套接。 上节如盖罐,侈口,矮束颈,圆肩,鼓腹,底中空为子口,腹饰一周云雷纹为底的夔龙纹。盖如圆饼,盖钮为小象驮瓶,寓意“太平有象”,象为圆雕,极具神采,背搭折枝花卉披毯,毯上置瓶;中节如鼓,贯通上下,器壁镂空成花果状,便于出烟,下节如圆鼎,子母口,直领出台,宽肩,扁...
有清一代,能在帖学盛行的书坛上力图创新求变、另辟一方天地的书法家当属“扬州八怪”,而郑燮(号板桥)和金农(号冬心)可谓其中的佼佼者。对此,康有为有过精辟的评价:“康乾之世,已厌旧学,冬心、板桥参用隶笔,然失则怪,此欲变而不知变者。”看到这段评语,再看郑板桥的一幅《隶书轴》,领略板桥体“六分半书”的旨趣神韵,让人顿生眼前一亮之感。 这幅《隶书轴》,纵84.5、横49厘米。识文多为喻世警语名言,...
章怀太子李贤(654年——684年)是唐高宗第六子,贵为皇太子的他曾经奉诏监国,却最终遭到时称“天后”的生母武则天的猜忌与贬黜,终于在流放之地受逼自尽。只有章怀太子墓中出土的《狩猎出行图》,可以让那些为章怀太子扼腕叹息的人们稍感欣慰:在这幅壁画中,这位壮志未酬的王子,显然在另一世界最终获得了自由驰骋的空间。 《狩猎出行图》位于章怀太子墓墓道东壁,高100——200厘米,长890厘米,是极为壮...
此钱为宋孝宗赵乾道年间(公元1165-1173年)铸。面文为真、篆二体,钱文四字旋读,楷书钱为孝宗御书,铜钱仅见折二对钱。光背及有星月纹者较多,背“正”者少见。乾道钱的特点是多有纪监背文,背文有正、同、春、松、邛、广、裕、丰、安等三十多种钱监名。乾道铁钱,面文为真、隶、篆三体,小平、折二、折三品种繁多。乾道铁钱铸造一般,铜钱铸造精美,内外廓及钱文均精整有致,承袭了北宋钱币的风范。乾道铁母种类较多,...
这块双龙戏珠和田青白玉牌(见图),呈长方形,长6厘米,宽4.4厘米,厚0.5厘米;泛淡青绿色,滋润可人,呈一种玻璃光泽。玉牌双面雕着浅浮雕山水诗文图:其中,正面刻一组“长江秋景图”,画面中江岸的茅屋旁屹立着两棵挺拔的松树;背面刻“秋水长江一色天”诗句,苍劲有力的行书仿佛书法家书写在宣纸之上。玉牌上方镂雕双龙戏珠,虽有一处绺裂,但不影响观赏。总体来看,这件玉牌是一件不错的收藏佳器。 玉文化是历...
阿拉伯文景泰蓝香炉 清,高10.5厘米,腹径17.5厘米 直口,窄折沿,矮领,扁鼓腹,炉身较矮,平底,三柱足。口沿及足底露铜胎,外腹壁、外底、足部施珐琅彩。主体图案是腹部的三组云朵状开光,以鹅黄作底,红色作边,其内是黑色的阿拉伯文,意为“最贵的记主词(吉克尔)是念清真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和赞美真主”。开光外用红、黄、蓝、白、黑、绿彩做出植物花卉纹饰,底部正中有...
乾隆朝是清代鼎盛时期之一,史称康、雍、乾盛世。 乾隆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执政六十一年,活了88岁。其间多次下江南,既有私访,也有巡幸,极尽人间享乐,沿途修行宫耗费的银两难以计算,前朝时期积累的财富被他尽情挥霍。表面上的繁荣昌盛,掩盖着故步自封。 “乾隆通宝”背“福寿康宁”钱币(如图),清代为了庆祝皇帝登基,宫廷喜寿,由官局铸造了一些流通年号的吉语钱,它较流通钱厚重大样,馈赠...
中国历史上,青铜器不仅是“重器”,而且还是“贵器”。在周代,作为礼器的青铜器也不是一般人能享用的,如何鉴赏铜器,你专业吗? 生坑:指新出土的古铜器,或者是出土虽有几年,器物还保持着新出土时的状态,表面还没有被灰尘,油污等污染,并且也没有做过任何人工处理。 熟坑:指传世的或出土很久的古铜器,由于经常玩赏,铜器表面凸起的部位被手摩挲呈现出光亮熟的状态;还有一些是新出土的铜器有意上蜡...
明代,尤其是明代中期,花鸟画在前人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当时的江南吴地(今江苏苏州市)经济发展、人文荟萃,花鸟画的代表人物有相当部分出于此地域,陈淳、陆治、周之冕就是此中出类拔萃者。 说起陈淳一生的经历,好像很简单:明长洲(今苏州市)人,科举上一生仅仅是个诸生,因而终身布衣。可是由于文献记载的混乱,倒使他复杂了起来。首先是他的名,像谭正璧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廖盖隆等编《中国人名大辞典...
这件是西周的毛公鼎,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该鼎于清代末叶道光28年(公元1814年)前后,在陕西省岐山县出土。毛公鼎出土后,经多次转手秘藏,经多次转手秘藏,抗战时,差点被日军抢走,抗战结束后,毛公鼎回归故宫。 毛公鼎高53.8厘米,铭文中有阳文网格线,是西周中晚期制铭的习惯。毛公鼎在中国古文字学与书法艺术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在咸阳市文物保护中心精品陈列厅中,摆放着一件精美的瓷器珍品,非常引人注目,这就是长武县博物馆旧藏的青花人物罐。 罐高34厘米,口径15厘米,足径18厘米。通体厚重浑圆,丰肩,鼓腹,腹自上至下渐收。足直下至底,平底,矮圈足。通体施以青花纹饰。采用颈、肩、腹、胫四段分开的装饰手法,自颈部至足部以三道卷草纹带将整个罐体纹饰分为四层:第一层,在颈部饰有一周狭窄的缠枝菊花纹带。第二层,在肩部饰有缠枝莲...
花鸟四屏纸本设色,每幅长140厘米,宽37.5厘米。广州美术馆收藏。 把明清的围屏画取下并伪造成前人的真迹,是作伪者的手段之一。图为清代画家任薰《花鸟四屏》。
清嘉庆黄地粉彩缠枝烛台 烛台在明清两代十分盛行,这与蜡烛工艺的改进提高分不开。我国在宋代以前,一直还在使用蜂蜡和白蜡作为蜡烛的主要原料。到明清时,我国南方因地制宜,首先使用植物油制作蜡烛。《天工开物-膏液》还详细记载了用皮油制造蜡烛的方法,这种植物油蜡烛使烛台变得更为普及。 八方蜡台的异域风情 明代初年流行八方烛台,烛台上置蜡烛形插柱。这种烛台是明代早期根据国外市场的需求而生产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