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道光十七年选拔贡单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1300多年。到了清末,科举制度可以说是走向了没落。我们从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一些藏品中,可以看到当时科举制度的一些情况。 道光十七年选拔贡单 清代国子监生徒来源共分两类:一为贡生,二为监生。贡生有六: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例贡。监生有四:恩监、荫监、优监、例监。在常贡之外又行选贡之法...
经过几年的明清铜器收藏经验及学习,在这一方面也积累了部分经验,同学中也有不少志同道合的同志,在此道一道个人见解,也为有收藏铜器方面爱好的朋友提供一点借鉴和我切身的教训。 在铜器收藏方面,只要是真品,价值不在于铜器的大小。俗话说:“大为珍,小为宝”一点也不假!当然做工精美的铜器一定是上好的收藏品,此外铜器有落款那是最好不过了。古铜器存世量比较丰富,而三代及秦汉铜器那都是珍品中的真品,很多都...
近年来,古籍善本拍卖行情日益走俏,市场成交额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拍卖市场中尤其以一些品相完好的精品类善本价格上升最为迅猛,其中以宋版书价格最为珍贵。究竟当下哪些古籍善本更值得收藏?未来古籍善本的投资潜力如何?记者采访了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古籍善本部经理黄河,与他一起聊聊发生在古籍善本圈里圈外的那些事。 记者:何谓古籍善本?如何评判古籍善本的价值?时下,中国古籍善本拍卖市场发展现状如何? ...
【摘要】宋清两代是中国历史上仿古玉器出现的最高峰时期,同样为仿古玉,宋仿古与清仿古在社会背景、种类、仿刺年代、仿制类别、造型纹样、工艺及艺术性上存在诸多不同,尤其在造型纹样及艺术性上,两者在存在大量相异性的同时,在艺术风格特征、仿青铜玉器所体现的时代特点以及题材的趋向性上却体现出相同之处。 仿古玉是玉器中性质比较特殊的门类,主要是指借鉴和仿制历史上工艺美术的造型与纹样而进行制作的玉器。仿...
在清代宫廷画200多年的过程中,创作了内容丰富、数量众多、艺术精湛的作品。而为谋取私利而伪造假画亦屡见不鲜。本文就宫廷画如何辩伪问题,作一些初浅的探讨。 宫廷画作伪情况 清代宫廷画的作伪现象,与明代的沈周、文征明、董其昌,清代的王时敏、郑板桥作品相比,其数量要少得多。其原因主要是,其一,封建王朝法律严酷,如发现谁伪造皇帝的假画或假玺印,均要受到严厉制裁,甚至带来杀身之祸;其二,...
自瓷器诞生之日起,龙纹便是瓷器上最常见的装饰之一。其造型变化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东汉至唐为早期:龙纹状如走兽,其造型主要取决于器物的装饰需要,带有较大的随意性,注重龙首的装饰效果,龙角多卷曲,嘴部刻划细腻,但身躯多呆板粗壮,其颈、腹、尾部变化不大,龙爪似蹄;五代至元为中期:龙身大都披鳞,龙身与龙尾界限清晰,龙首有角、发,无双须,龙爪一般为3趾。元代龙纹刻画大都精细,总体特征是头小、身长、肢瘦...
日前,苏州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合作举办的“蘇·宫——故宫博物院藏明清苏作文物展”开幕。得益于故宫博物院的大力支持,86套(101件)明清宫廷藏苏作精品首次集结回乡展出,全面展现了明清宫廷皇家御用的苏作工艺,深入彰显苏州雕刻工艺的艺术魅力。展期持续至11月13日。 本次展览分为“技冠天下”“内廷炫艺”“承旨而作”“特制进贡”4个单元,以明清时期苏作工艺与宫廷文化之间的互动为主线,以玉器、竹木...
观众在参观展览。易昱摄/光明图片 鲍天成款犀角雕双螭耳螭虎纹执壶(故宫博物院藏) 白玉双婴耳杯(故宫博物院藏) 由苏州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的“蘇·宫——故宫博物院藏明清苏作文物展”8月13日在苏州博物馆开幕。86套(101件)明清宫廷藏苏州精品“重回故乡”,旋即引起了国内外游客和苏州本地人的关注,开展仅一周,参观者突破3万人次,彰显了苏州雕刻工艺的艺术魅力。...
8月19日,郴州市北湖区档案局负责人介绍,他们在档案资源普查时,发现一本珍稀清代书院经济专志——《酃邑梅岗宾兴广额印金传书》。此书由梅岗书院刊刻于清同治七年,棉纸,共计248页。书宽22厘米、长33厘米,书中字大如清代小铜钱,装帧精美。 梅岗书院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由时任酃县知县麦连倡议,武举朱光贤与文举贾元贞等主持修建,因院南有梅峰,故命名为梅岗书院。是客家人建的书院,供...
昨天上午,为期两天的“帝国与族群:第二届清朝与内亚工作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开幕。此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合作举办,来自美国、日本和国内各地近30位专家学者与会。主办方本着“大国学”的理念,对清代中国进行学术研讨。此次会议,中外学者们充分结合了汉、满、蒙、藏、察合台等多语种历史文献,深刻地探讨了清代中国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事实。 清代的民族史和边疆...
“现在可比以前强多了,村子巷道好走了,晚上也有路灯亮了,村里干净了,不忙的时候还能在广场健健身、拉拉话,”这是薛店镇的吕沟村村民们对该村变化所表达的共同心声。 吕沟村(吕家沟)位于河南省郏县西北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村北临岗,东、西部临沟,村南临古河道,河水从东北部天然形成的土坝沟水库沿东沟,南部河道再到西沟向南流入汝阳江。村内有一条东西贯穿的主干道,四条南北方向的老街巷...
日前,一座几乎淹没在杂草丛中的清代戏台,最终被拂去百年尘埃,展露在世人面前。墨书的脊板题字告诉我们,这座戏台最初创建于(1754)乾隆十九年,距今已有262年的历史了。文物工作者表示,这是乡宁迄今发现最早的有确切纪年的整体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戏台。 这座戏台位于乡宁县昌宁镇龙门村三义庙内,整体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现存有戏台、正殿、西侧殿等。戏台高约7米,深宽各9米左右,台基高约一米,座南朝北...
近日,在泸县玄滩镇刁河村刁氏祠堂内发现了《泸州叶主示喻选举族长条规》,里面涉及了清朝乾隆、嘉庆时期关于宗族管理的方方面面,更是点明了族长选拔条件等情况,族长作为一个家族德高望重的人,不仅引领着全族人们前行,对当代的好家风建设极具重要意义。 首次发现 还原清移民背景 每个家族都有家族的故事,从早时期开始薪火相传,拥有族权的族长处理婚丧喜庆、家庭纠纷、宗祠祭祀等事务,在整个家族中起到了承上...
每一座房子均为一层楼结构 要问瑞安市的东寺前村在何处?可能很多瑞安人都不知道,它位于瑞安市桐浦镇辖域的云峰山上,村前有一座始建于宋末元初的古寺——宝积禅寺,因此得名东寺前村。如今,这个瑞安市历史文化古村落修缮了古民居,开起了农家乐和民宿,建起了小广场、休闲木长廊、木栈道、木栏杆等,走起养生养心休闲游的路子。日前,记者前往东寺前村实地探访,感受村内的巨大变化。 离市区仅1...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古往今来,能担得起这句话的人物,似乎只存在于史书之中。 然而在诸暨应店街镇的崇柱村,清代出了一位武举人,据说举得起370斤的石头。 这块当年武举人拿来练功的“武举石”,现在就完整地保存在崇柱村里,由村里的朱家族人共同拥有。如今,它被安置在村里的文化礼堂。 370斤重的巨石 是武举人的练功石 在崇柱村,一说“练武石”,大家都知道就...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