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经过近一个月的考古发掘,日前,西藏邦嘎遗址和琼结河谷调查工作均取得了重要收获。专家表示,目前初步观察认为,邦嘎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史前文化遗址。 邦嘎遗址是西藏山南雅砻河谷地带一处重要的史前遗址,从1985年首次试掘以来,考古工作者先后进行了多次调查与发掘,由于种种原因,资料迄今未能正式发表。为全面了解该遗址的年代、社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等一系列问题,西藏文物保护研究所与四川大学制定了数年的工...
11月7日从辽宁省有关部门获悉,11月4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北京召开“丹东一号”水下考古调查项目专家论证会,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中船重工701所等多单位各个领域的专家,最终得出“丹东一号”沉舰为致远舰的结论。 1894年...
位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的小南山遗址于今年7月正式考古发掘以来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时期文物。考古专家说,出土的大量珍贵玉器表明邻近我国东端国境线的小南山早在8000年前曾是东北亚地区“用玉”中心之一。 黑龙江小南山遗址位于中俄界江乌苏里江左岸,今年7月底,小南山遗址首次获国家文物部门批准正式进行考古发掘,这处由渔猎文化孕育的古代文明将被进一步被揭示出来。 此次正式发掘区位于小南山遗址东坡中部的一...
位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的小南山遗址于今年7月正式考古发掘以来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时期文物。考古专家说,出土的大量珍贵玉器表明邻近我国东端国境线的小南山早在8000年前曾是东北亚地区“用玉”中心之一。 黑龙江小南山遗址位于中俄界江乌苏里江左岸,今年7月底,小南山遗址首次获国家文物部门批准正式进行考古发掘,这处由渔猎文化孕育的古代文明将被进一步被揭示出来。 此次正式发掘区位于小南山遗址东坡中部的一...
【摘要】本文将综合自然地理分区和考古学文化研究相结合,分别考察了青藏高原东南部3个地理单元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面貌,进而探讨它们的相互关系,并根据遗存反映的信息推测当地的生业方式及其发展状况,最后认为相似的考古学文化面貌是由相似的生存环境决定的,同时随生存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南部;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比较研究;自然地理分区 《中原文物》2015年04期
近日,黑龙江省文化厅召开大兴安岭岩画调查与北山洞遗址考古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12年至今,黑龙江省考古研究所在大兴安岭岩画调查与北山洞遗址考古发掘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大兴安岭岩画的发现,初步证明了大兴安岭是孕育黑龙江乃至中国远古文明的摇篮,是早期人类繁衍栖息之地,填补了黑龙江省早期人类历史研究空白。 岩画纹样以人和动物为主 大兴安岭是我国古代鲜卑、室韦、蒙古等多个民族的发祥地和繁衍生息的地方...
江西丰城发现距今5000多年新石器时代遗址 日前,在东乡至昌傅高速丰城桥东段发现一处新石器时期晚期聚落遗址。该遗址位于江西省丰城市桥东镇更新村委会老詹自然村秀水河西岸约200米处,东昌高速桩号K87+600附近,一个叫寨上的地方。寨上遗址是一处典型的台地型遗址,处于秀水河小盆地的中部,秀水河从遗址东侧由南往北流过。遗址呈长方形,周围是水田,遗址比周边高出3-4米,四周环绕一圈壕沟,包括壕沟在内,...
9月13日,山西省考古研究对外公布,碧村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成果,首次在晋西高原发现龙山时期石城及大型石砌房址。其中,史前遗址12处,以仰韶中期、龙山时期为主,出土有丰富的陶器。调查发现民间人士收藏有碧村玉器近百件。 碧村遗址位于吕梁市兴县高家村镇碧村北,地处黄河与蔚汾河交汇处,是进出黄河的重要关口之一,历史上著名的“合河城”和“合河关”就在碧村附近。该遗址面积约75万平方米,自西向东主要包括寨...
9月13日,山西省考古研究对外公布,碧村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成果,首次在晋西高原发现龙山时期石城及大型石砌房址。其中,史前遗址12处,以仰韶中期、龙山时期为主,出土有丰富的陶器。调查发现民间人士收藏有碧村玉器近百件。 碧村遗址位于吕梁市兴县高家村镇碧村北,地处黄河与蔚汾河交汇处,是进出黄河的重要关口之一,历史上著名的“合河城”和“合河关”就在碧村附近。该遗址面 积约75万平方米,自西向东主要包括...
考古学家于本周一(9 月 7 日)称其在英国知名文化遗址巨石阵附近发现了神秘史前古迹的掩埋遗迹。他们表示多达 90 块矗立的巨石可能已在地下埋藏数千年之久,其中一些经初步测量高 4.5 米(约为 15 英尺),可追溯至约 4,500 年前,历史悠久。据了解,该遗址四周围绕着 17.6 米宽沟渠和一处高约 1 米的土堤,因其一侧笔直,而其余部分弯曲而长期以来一直困惑着考古学家。 据悉,英国伯明...
《草原文物》2015年01期 【摘要】 <正>一、引言“窑洞”,顾名思义,是根据近现代土窑洞的称谓而来,从广义上来讲,属于穴居建筑的一种,又称“横穴居”。最早的窑洞式建筑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是利用生土的直立性特征挖掘的可供人类居住、活动的相对封闭空间。在新石器时代,窑洞式建筑从出现到成熟,在形制结构方面也发生了系列变化,比如对房址内空间长宽比例的把握,对门道的修缮以及室内装饰的...
传统考古学将漫长的中国早期人类历史以距今约1.2万年左右的末次冰期为界,划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又划分为早中晚几个发展阶段。旧、新石器过渡或者说旧、新石器之交在文化演进上是个重要的转折点,这是因为不光是磨制石器普遍取代打制石器,主要生产工具的类型(功能)、效率和美感等都大为改进,而且因为动植物的驯化与陶器发明等,使得经济形态从原来的狩猎采集为主向农业为主兼营别样发展,人群越来越定居...
一项全新科学研究报告称,在德国发现的葬有 26 具人类遗骸的大型墓穴表明在约 7,000 年前欧洲新石器时代发生的冲突可能极其残酷,其中受害者的遗骨出现了扭曲和残缺的情况。图为对研究文章中特别提及的各遗址在欧洲线纹陶器文化的大致分布区域内进行了标记。 中国文物网8月20日编译报道:一项全新科学研究报告称,在德国发现的葬有 26 具人类遗骸的大型墓穴表明在约 7,000 年前欧洲新石器时代发生的冲...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