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日,“长渠缀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文物保护成果展”在郑州博物馆开幕,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俊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法建强,副市长刘东,市政协副主席吴晓君出席开幕式。 由河南省文物局、郑州市文物局联合主办的此次展览共展出遗址70个,展出中线干渠在河南所流经的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和安阳八个地市出土的精品文物3800余件,上迄远古,下至明清,全面展示了源远流长、辉煌...
12月25日,浙江省永嘉县坦头唐代瓯窑遗址考古成果发布会在瓯窑小镇举行。 坦头唐代瓯窑遗址位于永嘉县三江街道龙下村,这里是瓯窑的重要分布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永嘉县文物馆对该窑址进行联合发掘,发掘面积达950平方米。 此次发掘包括窑炉、贮泥池、辘轳坑、釉料缸、火烧坑、器物坑、石砌挡墙等在内的作坊遗迹与祭祀遗迹,首次完整呈现唐代瓯窑窑址。此外,还出土大量...
12月26日,记者从浙江省文物考古部门获悉,2017年,他们对位于温州的唐代瓯窑遗址进行了首度完整发掘,为研究唐代窑业管理制度提供了重要的考古依据。 “瓯”是温州的别称,自东汉迄两宋的瓯窑因此得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建明介绍,在今年对温州市永嘉县坦头遗址的发掘中,他们在一件匣钵上发现了“大中十一年”的纪年,在另一件匣钵上则发现了“余王监”三字,又在一件瓷碗上发现了“官作碗”等字...
12月25日上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永嘉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在永嘉县瓯窑小镇举行浙江省永嘉县坦头唐代瓯窑遗址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永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朝阳,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领队郑建明,县文广新局副局长陈凤娇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县文广新局副局长戴华章主持。 据介绍,瓯窑是浙江乃至国内的重要窑场之一,也是最早出现在文献中的窑场。坦头窑址是唐代瓯窑遗址中极...
杭州是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坐拥两项世界文化遗产的旅游城市,还是全国首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一代又一代的能工巧匠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为后世的我们留下诸多珍贵的工艺美术技艺。 2012年,杭州创全国之先,由市政府出资、出政策扶持传统工艺美术薪火相传,启动了为期5年的“工艺与民间艺术薪火传承计划”,为杭州五种工艺门类的五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徒。一时间,...
圆明园紫碧山房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成果
“今年,北京市依据相关规定共开展考古勘探183项,勘探总面积达2206万平方米,相当于3090个足球场;考古发掘67项,发掘面积6.6万平方米,相当于9个足球场;保护各时期古代墓葬3000座、窑址140座、灰坑905座、房址30座、井140口、道路16条;出土包括陶器、瓷器、铜器、银器、金器、玉器等在内的文物共计1万余件(套)……” 近日,“2017年北京市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圆明园正...
12月5日,PNAS正式刊发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古城考古队关于良渚水利系统研究的最新文章,文章名为《The earliest hydraulic enterprise in China, 5,100 years ago》(5100年前中国最早的水利系统),作者包括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刘斌、王宁远、陈明辉以及合作研究者莫多闻、吴小红、徐士进,通讯作者为伦敦大学学院高级讲师庄奕杰。文章对良渚古...
在中共中央党校档案馆“丝绸之路上的敦煌”数字展展出的莫高窟328窟彩塑3D打印成果 近日,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国家文物局主办的“互联网+中华文明”数字展亮相乌镇。本次展览作为向公众展示“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一年来的阶段性成果,分为“文明瑰宝,对话历史”“融合创新,服务社会”两大部分,以实物、视频、交互系统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大美同赏”“时空之旅”“故事新说”“时尚生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新时代文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湖南省文物工作领域引发了热烈讨论。来自全省各级文物管理部门、文物保护单位、文博场馆和文物考古领域的文物工作者分别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畅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心得体会。大家表示,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切实做好文物工作,为建设文化强省作出积极贡献。 湖南省文...
今年6月10日文化遗产日,“长兴县文物保护志愿者在行动”活动启动,成立了长兴县文物保护志愿者小组,对长兴800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进行了走访、查看。截止11月底,文物保护志愿者对全县17个乡镇(街道、开发区)100余个村800多处文保单位、文物保护点进行了巡查,巡查里程超过5000公里,参与巡查人次超过400人,提交照片、资料巡查记录1000余份。 文物保护志愿行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巡查保护不...
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联合主持的襄汾陶寺遗址获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赢得了全国文博界的关注。今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中,陶寺遗址再度“惊艳”全场,获得“重要考古研究成果奖”,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了陶寺遗址的考古价值和独特魅力。 “世界考古论坛·上海(SAF)”是创建于2013年的非营利性组织,是国际考古学界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旨在宣传考古...
12月8日上午,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在上海开幕,本届“重要考古研究成果奖”评选结果揭晓。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王晓毅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何驽、高江涛共同主持的《陶寺遗址:“中国”与“中原”的肇端》荣获本届世界考古论坛“重要考古研究成果奖”。这是山西考古研究成果在世界舞台上,首次彰显独特魅力。 “世界考古论坛?上海(SAF)”是创建于2013年的非营利性组织,是国际考古学界的高端学术交流平...
12月8日至11日,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将在上海大学开幕,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水与古代文明”。邀请了来自全球各大考古机构、院校的上百名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在论坛上将会评选、公布全球范围内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和重大研究成果奖,并为入选项目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敬请期待! 本届论坛的主题论坛演讲是“水与古代文明”,与会代表将进行跨文化与比较研究,并探讨水资源、水管理与古代文明发展之间纵横交...
近年吐鲁番学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对吐峪沟石窟寺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包括纸质文书、绢画、壁画、纺织品、木器、铁器等大批量的文物。 为配合2015年至2016年吐峪沟发掘简报的顺利出版,技术保护研究所人员加班加点对出土的文物进行清洗、平整、修复。自2017年1月至11月29日总计修复各类文物90余件共290余片,不仅包括汉文、回鹘文、婆罗米文等多种语言文字的纸质文书,而且也有色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