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此次出土了700多件器物标本 记者昨日从河源市龙川县博物馆获悉,由《广州日报》独家报道的龙川县鹤市镇富石村和莲坑村发掘出2处新石器晚期古人类遗址,经过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龙川县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抢救性发掘和整理,目前两处新石器晚期遗址共初步统计出700多件古人类使用过的器物标本;这些出土文物现收藏于龙川县博物馆内。 据了解,去年下半年开始,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龙川县博物馆对在建中河惠莞...
近日,记者从会理县文化影视新闻出版和体育旅游局获悉,成都市考古研究院、凉山州博物馆和会理县文物管理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会理新发镇乐寨村马鞍子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勘探。 该遗址面积约12000平方米,南北为山丘,东西各有一小河沟,西面窄东面开阔,形似马鞍。地表种植有大面积石榴树等经济作物,遗址内散落着大量的陶片。 为全面查明该遗址的情况,考古队对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勘探试掘。查明该遗址文化层...
国庆黄金周将至,在乐平市涌山镇鸡公山半山腰的古人类洞穴遗址前,年逾古稀的徐裕西正谋划兴建观光缆车事宜。 这名曾荣获中华文化人物、被称为涌山史前文化的“守护神”的老者,不是考古学家,也不是历史文化学者,可他的脑海中始终装满保护古人类遗址的梦想。 倾其所有保护洞穴遗址 赣鄱古人类遗址博物馆位于鸡公山脚下,这是徐裕西两年前卖掉他经营的加油站,花200多万元建设的。 ...
考古人员在发掘现场工作情形 要了解庙后山的故事,还得从1978年的考古发现开始。那一年,一声开山取石的爆破巨响后,这处被历史尘埃淹没已久的天然洞穴终于重见天日,也由此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考古工作者。从那时起至1983年,由国家、省、市、县各级考古工作者组成的考古队伍长年驻扎于此,用小铲竹片不舍昼夜地唤醒沉睡的远古文明。经过4次发掘,共出土古人类化石4件、石制品76件、哺乳动物化石76种,还有少量...
近日,庆阳市华池县紧抓旅游产业加速发展的黄金期,结合南梁红色旅游线路的开发,对已出土数百件陶器、石器、骨器、角器、玉器等文物的洞洞沟古人类文化遗址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王咀子乡坚持“保护中开发、开发中利用”的原则,专门成立洞洞沟旅游景区开发办公室,采取社会资本参与文物遗迹保护的运作模式,通过市场运作,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以旅游收入反哺文物遗迹的保护与修复,形成保护—旅游—再保护的良性循环模式。 洞洞沟...
中国古人类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境内的华龙洞古人类遗址挖掘发现出土直立人头骨化石以及部分人类头骨残片和牙齿,并采集了6000余种动物化石。 20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省东至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外发布这一华龙洞遗址考古发掘最新成果。 据介绍,华龙洞是继周口店、蓝田、和县、南京之后,在中国发现的又一处重要的包含有头骨化石的直立人(猿人)...
西藏首个古人类遗址公园——卡若遗址公园目前在西藏昌都市开工建设,工程将模拟复原西藏古人类生产生活场景,为公众认知青藏高原史前文明、探寻藏民族起源之谜提供直观窗口。 记者从昌都市文物局了解到,卡若遗址位于这个市卡若区以南,距今约4000年至5000年,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保存最完整、最系统,遗物和遗迹最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址。1996年卡若遗址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昌都市文物局局长永忠达瓦介绍...
西藏首个古人类遗址公园——卡若遗址公园日前在西藏昌都市开工建设,工程将模拟复原西藏古人类生产生活场景,为公众认知青藏高原史前文明、探寻藏民族起源之谜提供直观窗口。 记者从昌都市文物局了解到,卡若遗址位于这个市卡若区以南,距今约4000年至5000年,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保存最完整、最系统,遗物和遗迹最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址。1996年卡若遗址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昌都市文物局局长永忠达瓦介绍...
记者从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大兴安岭北山洞遗址考古试掘取得重要收获。在这座距今至少8000年的古人类活动遗址中,那一时期古人类的神秘生活正被考古人员逐渐揭开。 北山洞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碧水镇北,考古人员于2013年9月在调查当地岩画遗存时发现这处遗址。此时,北山洞已被当地居民用坟堆封闭20余年。这些坟堆后被迁移。 考古人员说,洞内文化遗存以洞口处较为丰富,地层堆积比较明确。在...
今日下午,全国网络媒体“清新福建”三明、南平生态行走进了三元区三明万寿岩遗址,并参观了博物馆,一件件珍贵的石器和动物化石,以及图文并茂的介绍,让采访团一行对三明以及福建远古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万寿岩遗址位于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西北的石灰岩孤峰上,由多处洞穴组成,属旧石器时代遗址。遗址于1999年秋发现并发掘,共出土八百余件石制品、少量的骨角器和20余种动物化石,年代分别为1...
日前从兰州大学获悉,考古专家在青海湖南岸发现了两个古人类活动时段。据此推测,距今1.5万年前后和距今8500年前后青海湖地区有人类活动,生活方式以狩猎采集未被驯化的野生动植物为主。 这次发掘的151遗址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湖南岸,是青海省考古文物研究所申请的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复的2014年度主动考古发掘项目。此次考古发掘工作由青海省考古文物研究所与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合作完成。发...
昨日,记者从道县有关部门获悉,为进一步取得福岩洞洞穴堆积、化石来源、准确的年代和环境等方面的数据,综合评估和验证该遗址的价值,10月30日至31日,西班牙国家人类演化研究中心专家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刘武研究员、吴秀杰研究员和邢松博士的陪同下,来到道县乐福堂乡福岩洞古人类遗址考察。 西班牙专家一行首先深入福岩洞古人类遗址内对化石出土点进行现场观察研究,拍摄相关相片,与我国研究...
殷谦用仪器检测出土物品 石器测定为古人类遗物 14日,山西省怀仁县文化局传来消息称,独立学者、作家殷谦在该县隐居3年独立考古,发现中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古人类生活遗址,该局现正上报上级相关部门,进一步进行权威论证。 今年37岁的殷谦以笔名“北野”闻名中国当代文坛,他9岁开始发表文章,16岁出版的长篇小说《花开花落》被拍摄成同名电视剧。迄今,他已出版包括小说、散文...
据西班牙《世界报》网站6月12日报道,一位西班牙考古学家近日宣布在坦桑尼亚发现了最新的古人类活动痕迹,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古人类遗址。 据了解,这名年轻的考古学家名叫小路易斯·里奇(Louise Leakey),目前他和他的同事正在加快遗迹的开发工作。此外,小路易斯还向记者展示了刚出土的一块原始人类的头骨,他说:“这块头骨的形状呈现出波浪型。从它波峰的峰值来看,我们可以确定这块头骨的历史...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