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甘肃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贺延军10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披露,今年7月以来,世界文化遗产炳灵寺石窟遭遇四次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多处窟区进水,局部壁画被毁、佛像淹没,遗产环境、文物本体、基础设施等受到不同程度损毁。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小积石山大寺沟,黄河北岸峭壁之上,开凿于西晋初年。石窟由下寺、洞沟、上寺三个区域组成。现存窟龛216个,造像815尊,壁画912平方米,各类佛塔5...
12月1日,记者从甘肃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世界文化遗产点炳灵寺石窟的97件铜器得到保护修复,并通过专家组验收。 据介绍,因长期得不到有效保护,这批铜器相继出现了锈蚀、残损、油污、鎏金层脱落、彩绘层脱落等病害。国家文物局分别于2012年、2016年批复保护修复项目,修复工作由甘肃省博物馆承担,共修复铜器97件(套),其中一级文物7件。 “通过科学的保护修复,使这批文物的病害...
近日,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世界文化遗产炳灵寺石窟“单独立法”保护的27项条例,并决定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2014年,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遗产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1月,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炻窟寺等丝路沿线文化遗址整建制划归敦煌研究院管。 《甘肃炳灵寺石窟保护条例》明确了保护原则、范围、对...
6月10日,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表示,官方为世界文化遗产炳灵寺石窟“量身定制”的立法将于7月1日起实施,未来将在麦积山石窟和长城保护等方面“如法炮制”。 在已有国家文物法“护身”的基础上,甘肃官方继续深层次细化对炳灵寺石窟进行立法,马玉萍将此解释为“量身定制”。她说,国家文物保护法对文物的保护是“管全面”,但对于各地珍贵文物的特殊性难以面面俱到,地方对重要文化遗产地单独立法,更加完善了层级...
为加强丝绸之路沿线石窟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甘肃打破原有管理体制,将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两处世界文化遗产点及北石窟寺,统一交由莫高窟的保护管理机构敦煌研究院管理。 作为丝路上的“石窟艺术之乡”,甘肃拥有大小石窟205处。其中,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名列“中国四大石窟”。目前,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已为世界文化遗产,北石窟寺也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在管理体制上,这4处...
甘肃省政府法制办现公开征求对《甘肃炳灵寺石窟保护条例(送审稿)》(以下简称《保护条例(送审稿)》)的修改意见及建议。《保护条例(送审稿)》提出,炳灵寺石窟保护范围分为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并划定了七大重点保护区。同时,对损坏炳灵寺石窟文物及旅游设施的各种行为的法律责任也做出了相应规定。 炳灵寺石窟划定七大重点保护区 《保护条例(送审稿)》提出,炳灵寺石窟的保护对象包括: 1.炳...
7月20日,甘肃省副省长夏红民到永靖县调研了炳灵寺石窟文物保护利用和黄河三峡大景区建设工作。省政府副秘书长迟润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何伟、副主任杨宇宏,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副局长肖学智,临夏州委副书记、州长马学礼,临夏州副州长马旭林,永靖县县长张自贤等陪同调研。 夏红民一行实地考察了炳灵寺石窟文物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接待、弘扬利用等工作情况,听取了马玉萍和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贺...
近日, 炳灵寺石窟第93窟壁画、雕塑保护修复工作圆满完成。该窟因常年受自然等因素影响,窟内壁画、雕像不同程度出现起甲、开裂、空鼓、变色、脱落、鸟粪污染等病害。2014年6月,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组织专业人员针对壁画存在的病害制定了详细修复计划,一年多来共加固起甲、开裂壁画13.4平方米,空鼓灌浆壁画1.7平方米,边缘加固约8米,清洗污染壁画3平方米。使窟内文物病害得到了有效控制。
藏经岩洞外观 清理出藏文佛经残片 清理汉文佛经残片 9月5日上午11时许,甘肃省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接到报告,正在进行危岩体加固工程的施工队在一岩洞内发现了疑似佛经的纸张残片。炳灵寺文研所立即指派专业人员前往,在原时轮金刚院遗址上方约15米,距参观线路6米高的山崖上,发现一高1.3米,宽1.2米,深1.5米的自然岩洞里存有许多大小不一的佛经残片。炳灵寺文研所立即封闭保护现场,...
5月16日,炳灵寺石窟景区内,工人们正攀爬在岩体上进行加固作业。据悉,2014年4月该所启动了危岩体治理保护项目,对炳灵寺石窟文物保护区内的姊妹峰及环形道路两侧分布的危岩体进行加固,并对172窟的渗水点进行治理 甘肃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曹学文16日向记者介绍,2014年4月,该所启动了危岩体治理保护项目,对炳灵寺石窟文物保护区内的姊妹峰及环形道路两侧分布的危岩体进行加固,对将脱落的、...
为全力做好丝绸之路申遗工作,迎接国家及国际专家的实地检查,从近日起,省文物局组织相关专家和人员,逐一对甘肃的5个申遗点进行预检。6月21日至22日,由省文物局局长杨惠福、副局长肖学智带队,首先对炳灵寺石窟申遗工作进行了预检。临夏州副州长马明杰及临夏州、永靖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杨惠福局长一行按照既定的预检方案,先后查看了炳灵寺石窟申遗专题展览、监测室、档案室、资料室,检查了炳灵寺石窟的文物保护现状...
近日记者从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了解到,拥有千年历史的炳灵寺第171龛在进行维修的过程中,在唐代大佛的顶髻内发现了一部明代佛经。同时,在大佛的前额发现一块罕见的蛋形水晶宝石。 炳灵寺大佛顶部现明代佛经 “这一次对大佛进行的大规模修复是为了配合‘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甘肃段的申遗工作。”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石劲松告诉记者,炳灵寺石窟中的第171龛大佛窟自盛唐建成以来已有1300年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