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寻秦——早期秦文化特展” 29日在甘肃省博物馆开幕,一批20世纪90年代流失海外的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秦早期文物回归故里。 此次展览分回归、兴起、融合3个单元。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介绍,展览共展出各类文物323件(套),其中包括历次回归的大堡子山秦公墓金饰片81件。展览旨在宣传我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成果,进一步提升早期秦文化影响力。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罗静说,礼县大堡...
“章公祖师”坐佛追索案第二次开庭,荷兰藏家是否善意取得成焦点原告律师说,海外流失文物追索依然困难重重 三年追索,章公祖师能否回家 2015年3月3日,章公祖师肉身像在匈牙利自然科学博物馆展出。(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12日,备受海内外关注的福建“章公祖师”肉身坐佛跨国追索案在福建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这是该案第二次开庭。庭审最后,双方均表达了调解意愿。 原告代...
原标题:埃及博物馆展出海外流失文物 7月4日,坐落于开罗市中心的埃及博物馆展出从意大利修复并运回的古代文物,包括195件古物和21660枚硬币。该博物馆馆长表示,这些文物是通过非法挖掘而被盗的,有关这些走私文物的调查正在进行。图为一名男子观赏从意大利运回的古代文物。
4月11日,一件疑似从中国圆明园流失的周代文物“青铜虎蓥(音莹)”在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以41万英镑(约合人民币366万元)的价格被拍出,引发舆论对海外流失文物命运的关注。一周后,最高人民法院与国家文物局签订协议,推动健全预防惩治文物违法犯罪的长效机制。 事实上,像“青铜虎蓥”这样流失海外的文物数以千万计,令人心痛。而促成国宝“回家”,依然任重而道远。 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究竟有多...
大都会博物馆藏中国漆器 近年,那些因战争、盗掘、盗窃原因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追索行动虽然进行得如火如荼,但从目前工作的进展来看仍步履维艰。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仍然有着诸多难以逾越的法律以及现实障碍。 文物不正当外流,一直以来都是国人心中难以名状的痛。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海外流失文物回归风潮正在逐步升温。 那些因战争、盗掘、盗窃原因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追索行动虽然进行得如...
在洛阳龙门石窟宾阳北洞外,来自甘肃省迭部县的僧人贡琼丹巴和同伴们被精美庄严的阿弥陀佛雕像所吸引,纷纷拿出手机拍照。 然而,在龙门石窟2000多个窟龛里,并非每个佛像都能像宾阳北洞一样保存完整,这让贡琼丹巴心痛。据专家调查统计,龙门石窟被严重破坏的洞窟有96个,佛、菩萨、弟子头像被盗262尊,被毁坏的其他各类造像1063尊。 “应该让流落在外的佛像回到它们原来的地方,这才是应有的...
在刚刚过去的10月,中国文物局成功叫停数件中国流失文物的拍卖。在日本横滨国际拍卖株式会社秋季拍卖会上的展品中,唐代释迦牟尼敦煌壁画以及手写唐经等,均为日本和尚大谷光瑞等人自中国劫掠。21日,中国向横滨国际致函,要求其遵守相关国际公约精神,停止这一拍卖。随后,该拍卖行对这批文物撤拍。 作为拥有灿烂文明和跌宕历史的古国,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的数量惊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全球47...
途径一:依法追索 典型案例:法国无偿归还32件秦国金饰片 中国国家文物局7月14日宣布,32件从甘肃秦国早期墓葬流失的金饰片文物已从法国回归。这些金饰片出自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遗址,是研究秦国早期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金饰片于上世纪90年代初被非法盗掘、走私出境,后由法国相关人士购买并捐给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 《京华时报》报道,2...
纪念郑成功的将军椅、纪念史可法的黄花梨屏风、魏文帝碑铭等稀世珍品你见过吗? 近日,记者从海沧区获悉,海沧石峰岩寺将规划重建,并有几千件文物由净雄大和尚带回故里,有望落户海沧。这批文物包括古佛像、古家具、古字画、古砚台、金石等系列5000余件。 日前,在厦门泉州商会会长李文派的陪同下,海沧区相关分管领导一行前往石峰岩寺考察并听取石峰岩寺重建规划报告。 “别时僧衣一件 归来携宝五千” 石峰岩...
今天上午,《近藏集粹——中国国家博物馆新入藏文物特展》在国博开幕。展览汇集国博近年征集的120余件(套)代表文物,分为“宗邦重器”(青铜器)、“文人翰墨”(书画)、“出世神韵”(佛教造像)、“传世良工”(瓷器、玛瑙器、金制品等)、“国宝回归”五个单元。其中“国宝回归”展示了国博近年从海外征集的国之重器,其中包括子龙鼎、北朝石椁、唐代天龙山石窟菩萨坐像和头像、宋代木雕观音菩萨坐像、五代王处直墓彩绘浮...
山水树木层峦叠嶂、亭台楼阁气宇轩昂、书法飘逸隽永……正在上海举行的《圆明园四十景》原件再造特展,让人们得以一窥圆明园当年作为皇家御苑的梦幻胜景。高科技的原件再造,开启了中国海外流失文物“数字化回归”新路。 1860年,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毁,世人再无缘目睹其盛世风采。所幸,当年由清朝宫廷画师创作的《圆明园四十景》在战争中得以保存,1862年被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 2014年,...
流落他乡二十载,“秦人”终归故里。7月20日,甘肃省博物馆“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特展”拉开帷幕。在中法两国政府代表及友好人士的见证下,流失海外20余年的32件春秋时期秦国金饰品回归故里,并在甘肃省博物馆永久收藏和展示。“这是中法两国间首次通过官方协商合作,促成流失文物回归的成功案例。”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观察员霍政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可以说...
八国联军入侵,有“万园之园”之称的皇家博物馆——圆明园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和掠夺,此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物流失。 甘肃大堡子山海外流失文物回归展。 流落他乡二十载,“秦人”终归故里。7月20日,甘肃省博物馆“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特展”拉开帷幕。在中法两国政府代表及友好人士的见证下,流失海外20余年的32件春秋时期秦国金饰品回归故里,并在甘肃省博物馆永久收藏和展示。“这是中法两国间首次通过官方协...
20日,由中国国家文物局与甘肃省政府联合举办的“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特展”在甘肃省博物馆启幕。此举意在迎接流失境外20余年的32件春秋时期秦国金饰片回归祖国,同时为流失境外大量珍贵文物早日回归营造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这是中国首次主动追索文物并取得成功的典型案例。而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考虑到战争掠夺以及盗墓交易,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
据媒体报道,近日,流失境外20余年的32件春秋时期秦国的金饰片已悉数回到祖国。这些文物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秦国早期墓葬遗址被非法盗掘、走私出境,后被法国收藏者购买并捐赠给了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这次大堡子山文物能够回归,也得益于中法两国政府友好协商与合作。 追回海外流失文物可采取多种方式。其中,多边国际条约、国际私法上的准据法确定和国际民事诉讼都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法律手段...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