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甘肃甘南拉卜楞寺唐卡小镇画师金巴介绍,小幅唐卡需要2—3个月时间绘画,稍大幅唐卡需要半年甚至一年时间。 高展 摄 唐卡的绘制是一门精工细描的技艺,既是绘画也是修行。 高展 摄 唐卡被视为“可以移动的壁画”,是佛教精神的具象表达,兼具佛教哲学与美学的意蕴。 唐卡产业的发展不仅弘扬了藏族的优秀文化,还成为很多农牧民家庭致富手段,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
工作人员在对M2墓葬漆棺注射药物加固漆面 常州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常州市金坛区唐陵村古代墓葬出土文物、实验室考古、墓葬人骨鉴定等相关考古发掘成果。该墓葬在2018年12月污水改造施工过程中被发现。随后,常州博物馆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现砖室墓3座,其中M1墓葬被施工机械破坏严重,墓顶顶砖坍塌;M2墓葬保存完整;M3墓葬受到轻度破坏。为了更好地保存珍贵文物,考古人员将M2墓葬漆棺...
讲座结束后,主持讲座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袁靖向菊地大树(左)颁授聘书。孙自法摄 日本考古学者菊地大树20日在北京称,中国古代真正对马的利用开始于商王朝,成熟于周王朝,其后在被历代王朝承继的过程中,建立了严格且稳定的马匹生产体制,并进一步扩大到东亚以及更远的地域,在隋唐时代传到古代日本。 菊地大树在讲座上与听众互动交流。孙自法 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当天下...
在古代文学的众山头中,对于“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这句话,领悟很痛者,一定有宋诗。 《全唐诗》在清朝就问世了,而《全宋诗》的编纂,起于上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1998年才出版。随着宋诗研究拥有愈发坚实的文献基础,同时点燃公众兴致的,还是和唐诗的“千古PK悬案”。 清人蒋士铨有一首著名的《辩诗》,以犀利毒辣的语气戳穿了真相:“唐宋皆伟人,各成一代诗。复出不得已,运会实迫之。格...
隆平寺塔地宫开启后场景 很多人以为,“上海曾是个小渔村”,“是近一百多年开埠后才‘逆袭’的城市 ”。2016 年,考古工作者用近 7 年的发掘成果打破了这种偏见。 叩问大上海的前世 史书其实早有记载。 “上海”这个地名初现于宋代,咸淳三年(1267年)“上海镇”设立,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上海”又升为县,至明中叶,上海县(今浦西所在地)已成为全国棉纺业的中心。而今行...
段文杰 临摹莫高窟盛唐130窟壁画《都督夫人礼佛图》 设计师楚艳艺术再现唐服 近日一段“西安唐人街快闪唐仕女宫廷舞蹈”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唐人风韵显露无遗,由此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宫廷舞蹈的街头表演为何会吸引大众的眼光;演员的唐代服饰穿对了吗;妆容画对了吗;我们要做些什么来助推人们对传统服饰文化的“喜爱度”,让人们有参与感和互动性;当下年轻设计师,如何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来接近...
壹 下婿 新郎到女方家迎亲受戏弄 下婿之俗出现于南北朝时。当时的少数民族结婚有“栏门”之俗,对新郞百般刁难,以确立妻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而事实上少数民族妇女的工作能力及家庭地位都较高。受此风俗影响,南北朝时的汉族上层社会亦盛行“女权主义”,用今天的话说,“妻管严”较多。为了保持这种性别“优势”,便流行起下婿的习俗。新郎到女方家迎亲,一般会受到女方亲属的戏弄,包括口头调笑,甚至杖打,此风之行连皇...
2004年宁夏固原九龙山唐墓出土一件唐代金面饰。金面饰整体呈薄片状,分额饰(图1)和护颌饰(图2)两部分,现为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 额饰弯曲如弓形,最宽39.7厘米。饰带的正中由圆形和半月形合成,如日月形状,半月形拥抱圆形球状物。以半月形为中心,在饰带的左右依次对称装饰有:翼状物、小型的半月拥抱圆形球状物、类似小鸟的翼状物。翼状物似鸟,呈欲飞状。饰带左右两端呈圆弧状,各有一穿孔。饰带上随...
许多中国人有除夕晚上吃饺子的习俗。饺子历史悠久,传说众多。其一是东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看到许多百姓穷困潦倒、饥寒交迫,耳朵都冻烂了。他目睹此景,非常难过,发明了“祛寒娇耳汤”,就是将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包在面皮里,捏成人的耳朵状,放进锅里煮熟,分发给穷困的病人。 张仲景关爱病人,大年三十还在为患者送医送药。为了纪念他,后人在喜迎新年的同时,除夕夜按照“娇耳”的样子制作...
武威市博物馆藏有一对唐代童子填鸭陶俑(原名抱鸟童子陶俑),1997年甘肃武威高坝二队唐墓出土。这种造型的陶俑不仅在该馆的藏品中是唯一的,即使在国内出土的同类陪葬俑中也很少见。这两件藏品大小、样式几乎一模一样,且保存完好,今择选其一介绍如下。 唐代童子填鸭陶俑(见图),造型为童子抱鸭跪坐于束腰圆形台座上,泥质红陶,通高29厘米,童子肩宽12厘米,底座直径14.5厘米。童子右腿跪坐,左腿曲立,怀...
记者从甘肃省敦煌市档案馆获悉,12件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唐代藏文写经完成修复,文献的数字档案也已建立。此举将对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利用起到积极作用。 敦煌市档案馆馆长张世忠介绍,这批用古藏文抄写的经文是唐代吐蕃占领敦煌时期的作品。2010年,这批文献入选第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这批文献由黄麻纸制作,有梵夹装、贝叶装等装帧形式,多数为双面写经,少量为单面写经。 因年代久远等原因,...
“雪域之光·昌都唐卡艺术展”1日在福州三坊七巷“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正式展出。郑江洛摄 “雪域之光·昌都唐卡艺术展”1日在福州三坊七巷“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正式展出。该展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西藏昌都市文化局和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将持续至2月20日。 唐卡艺术是藏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多画于布或纸上,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上端横...
记者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隋唐洛阳城宁人坊遗址日前出土大量佛教文物,包括小型鎏金铜佛像两尊、刻字经幢石残块、造像石数块、穿孔佛珠一枚,坊内沉睡千年的龙兴寺重现天日。 新出土的刻字经幢石残块中,一件刻有部分《大方便佛报恩经》楷书经文,字迹清晰可见。遗址上的炭灰堆积厚30厘米,两块柱础石四分五裂,部分造像石中的佛头被人为破坏,印证了当年的武宗灭佛浩劫。 “唐玄宗时期,全国有寺院530...
长沙窑是唐代南方重要的、规模甚大的青瓷窑场,长沙窑彩瓷在9世纪享誉海内外,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参与者。早年的研究者认为长沙窑彩瓷以釉下彩工艺为主。近日,记者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通过科学技术的检测,证实高温釉上彩是唐代长沙窑彩瓷的主流工艺,而釉下彩工艺目前还没有可靠的物证和科技支撑。 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为配合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配套服务设施项目的建设,湖南省文物...
2019年1月22日,尼日利亚共和国驻华大使馆盛邀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执行主席龙宇翔、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杰出贡献者罗藏旦巴大师与来自非洲加纳、阿尔及利亚、佛得角、马里、索马里、摩洛哥、塞内加尔等30多个国家的驻华大使及夫人近100多位嘉宾应邀出席北京尼日利亚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举办的喜迎共庆中尼新春联谊会。 罗藏旦巴大师与龙宇翔主席、尼日利亚大使夫人合影 喜迎中尼新春联谊会之际...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