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年的考古发掘,日前,陕西考古人员完成了对榆林市神木县石峁遗址外城东门的考古发掘,遗址内发现的玉器,被证明属于龙山晚期到夏代之间。这也是陕西首次大量出土史前玉器。 石峁遗址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距今有4000多年,是目前我国发现…[全文]
日前,邓州市汲滩镇廖寨村的村民在开挖镇区下水道时,发现一组元末明初时期用汉白玉雕琢的真武大帝系列雕像。 记者看到,这组用精美汉白玉雕琢而成的真武大帝雕像共3尊:最大的一尊身高75厘米,宽50厘米,龙袍玉带,脚踏龟蛇,顶罩圆光,身坐五彩祥云…[全文]
在三亚海棠湾,五星级酒店林立海边,演绎着这一国际滨海度假旅游城市的现代一面。而在相隔不远的陵水湾一片林地里,深藏着数十座穆斯林古墓,它们面朝大海,见证千年前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藤桥墓群”位于海棠湾镇东溪村东三公里处的一片林地,2006…[全文]
近日,伦敦佳士得成功举办了《现代英国与爱尔兰瑰丽艺术》主题晚场拍会,拍品成交率为78%,金额成交率逾89%,成交总额突破2131.35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15亿元),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由英国著名女雕塑家芭芭拉·赫普沃斯(DameBarba…[全文]
6月30日,在宁夏水洞沟古人类文化遗址内,考古工作者正在进行发掘工作。当日,宁夏水洞沟古人类文化遗址第六次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此次考古发掘由中科院以及宁夏考古专家共同开展…[全文]
一支来自法国北部阿登省(Ardennes)考古部门和法国国家考古学保护研究所(Inrap)的联合考古团队近日在阿登高地瓦尔镇(Warcq)发掘出土了一座高卢(Gallic)…[全文]
随着暑期将至,如何让放假在家的学生度过一个充实的暑假,家长们同样面临着暑期考验。为了响应教育部的“禁补令”,北京大学推出了2014年考古文博训练营,这个暑期的“新玩法”在某种程度上也响应了国家对素质教育的号召。 据悉,由北京大学公众考古与…[全文]
备受业界关注的水洞沟遗址考古又有新进展。记者6月29日获悉,水洞沟遗址第六次考古发掘将于6月30日启动,此次考古发掘将由中科院以及宁夏考古专家共同开展,并将有国外考古专家参与。 自水洞沟遗址90多年前首次发掘以来,水洞沟遗址先后经历了五…[全文]
作为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代表,唐大明宫遗址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丝绸之路之长安-天山廊道路网”,这不仅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就展现,也是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发出“中国声音”:即在面积几平方公里甚至数十平方公里的众多城市区域内大遗址保护的…[全文]
中国史书卷帙浩繁,却没有告诉我们,拥有数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如何形成?留给我们无数猜想的商王朝的社会、经济、艺术达到如何的高度?绵延数千年的美玉在史前社会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盛世之下汉朝形成的都城礼制影响至今?考古为您寻找我们中国文化的基因,看她…[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