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提出“命运共同体”、“和而不同”等价值观,这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智慧。以终南山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智慧,注重共存共生、兼容包并。11月7日下午,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终南文化书院举办的终南山文化遗产研讨会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全文]
11月4日,记者从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新闻媒体通报会上获悉,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历时5年科学挖掘,目前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经过多次考古研究论证,考古学家认为,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全文]
近日,在某工地,发现一处清代时期的墓葬群,其中的一批光绪龙洋,保存完好,十分罕见。共发掘出古墓12座,其中8座为土坑墓,4座为砖室墓,年代为清代晚期到民国初期。出土的瓷器、银元、铜币数量种类较多,有青花瓶、罐、光绪元宝、大清银币、宣统元宝等…[全文]
埃及计划在港口城市亚历山大修建一座水下博物馆,展览水下的古埃及文物,预计耗资1.5亿美元(约合9.5亿元人民币)。 下埃及文物管理中心负责人优素福·哈利法告诉中东“观察”网站,按照设计,博物馆将包括水上和水下两部分,水上部分展出修复的文物…[全文]
“‘一带一路’合作构想应该从文化交流开始,尤其是大众文化,帮助普通百姓相互了解彼此国家的文化。”阿拉伯埃及共和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文化参赞侯赛因·伊卜拉欣8日如是说。 当天,作为第十四届亚洲文化艺术节“艺术博览”板块的重要活动,“蔚蓝丝…[全文]
由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主办,天津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承办的《“草原丝路”上的民族——契丹文物精华展》,10日将在天津开展,展期至明年1月4日结束。 据了解,本次展览共展出各类文物142件套,通过“美丽的传说”“草原帝国”两个部分,揭示出契…[全文]
甘肃武威天梯山石窟搬迁壁画、彩塑保护修复项目于近日正式启动,大批珍贵文物的全面修复和原址回归在半个多世纪后成为现实。这意味着被历史文献考证为“中国石窟鼻祖”的天梯山石窟与藏于此的文物将告别长期的“分居生活”。 记者8日从敦煌研究院获悉,由…[全文]
海昏侯墓现车马坑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主墓的西侧有一个占地约80平方米的长方形土坑。考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不起眼的土坑是中国长江以南地区首次发现的车马陪葬坑,在这个坑里共发现5辆木质彩绘车和20匹马的痕迹。 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江西省文…[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