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黄骅市齐家务乡政府东侧一取土工地发现青砖碎块,经考古人员发掘,发现一处汉末三国时期墓葬。 据介绍,此次发现的墓葬共有3座,结构均为青砖砌成。其中,一处多室砖式墓保存较为完整,墓中出土了铜镜、“大泉五十”字样钱币和部分铜饰。从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初步判定,此次发现为汉末三国时期墓葬,是迄今为止沧州市范围内发现的首例汉末三国时期多室砖式墓葬。此处墓葬的发现对研究当地葬俗和经济社会发展有着较高的价值...
近日,从河北省黄骅市文物部门获悉,在黄骅市齐家务乡政府东侧一取土工地发现青砖碎块,经考古人员发掘推断,这是一处汉末三国时期的墓葬。 汉末三国时期的墓葬 据了解,此次发现的墓葬共有3座,结构均为青砖砌成,陪葬物品较少,此前已经被多次盗扰,破坏比较严重。其中,有一处多室砖式墓葬保存较为完整,墓葬中出土了铜镜、“大泉五十”字样钱币和部分铜饰。从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初步判定为汉末三国时期墓葬,距今已...
3月8日,位于沧州黄骅市的河北海盐博物馆举行文物捐赠仪式,并对近年来向博物馆捐赠文物做出突出贡献的曹竹林、程帅和尹伟三人给予表彰。 文博爱好者曹竹林两年前曾向河北海盐博物馆捐赠过汉代陶豆,经省文物局专家鉴定,器形硕大,豆柄上有篆文,为河北地区罕见,填补了我省同时期这种器物器型的空白,对研究黄骅市战汉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以及陶制工艺等具有历史价值。 就在前几日,齐家务同居村村民程帅、...
日前,考古工作者在对河北黄骅市一处唐代煮盐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过程中,再次发现两口盐井,连同现场发现的卤水沟、摊场、淋卤坑、盐灶等大量遗迹,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煮盐流程,再现了千年前的手工制盐技艺。 新发现的两口盐井位于遗址东北部,井口直径约2.5米,井壁由条形砖砌成,砖面已被草木灰染成黑色。井口处发现大量草木灰和红黏土堆积物,井底发现部分残木架、苇织物等。算上2016年12月份发现的一口盐...
11月23日,记者从省文物研究所获悉,继去年12月发现一口古代盐井后,日前考古工作者在对黄骅市羊二庄镇东部一处面积近1500平方米的唐代煮盐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过程中,再次发现两口大口径盐井。盐井连同现场发现的卤水沟、摊场、淋卤坑、盐灶等遗迹,组成了较完整的煮盐流程,再现了千年前的手工制盐技艺。 黄骅是“长芦盐”主产地之一,盐业生产历史悠久。专家表示,黄骅唐代煮盐遗址的发现印证了古代文献记...
郄旦旦在修复文物。 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让大家认识了以往“守在深宫”的文物修复师,他们那弥足珍贵的匠人情怀回味隽永。今年65岁的郄旦旦就是其中之一。 身为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的退休文物修复技师,郄旦旦做了一辈子文物修复工作。在过去的40年里,他修复着穿越了千百年的文物,不知不觉地用人生丈量着泱泱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与文化。目前,已经退休的他又一头钻进黄骅市博物馆,与那些穿越了时空的坛坛罐罐等...
黄骅郛堤城遗址挖掘现场 自去年5月以来,考古人员在河北黄骅郛堤城遗址附近累计发掘出土战国、秦汉时期瓮棺葬110余座。近日,河北省多个科研院所和高校启动瓮棺提取和修复工作,将用半年时间,同步采集人骨和DNA,进而系统研究瓮棺。 经过3个月持续发掘,考古人员已发掘出土113座瓮棺葬,经鉴定为战国时期器物,其中6座经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鉴定为成人瓮棺葬,107座为儿童瓮棺葬,墓葬形制与规...
遗产编号 1―4―13 所属地区 河北·沧州·黄骅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沧州黄骅市 申报日期 2007 麒麟舞是一种民间舞蹈,它铿锵、粗犷、朴实、壮美,洋溢着祥和欢乐的气氛,表达了农民辛勤劳动后收获丰收的心情。 记者在这次采访中了解到,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进一步挖掘民间艺术,打造东江客家文化品牌。小金口街道办事处以东江客家文化为落脚点,不断...
3月17日,考古人员在海丰镇遗址考古现场展示出土的瓷片。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近日,河北黄骅海丰镇遗址主动性发掘第二阶段工作正式启动,作为我国金元时期重要的贸易港口,其功能分区神秘面纱有望被揭开。海丰镇遗址首次主动性发掘于2016年7月启动,第一阶段工作当年11月结束,发掘面积300平方米,现场出土大量金元时期建筑基址、主干道路、陶器瓷器等人类活动遗迹、器物。此次发掘为第二阶段工作,由国家...
河北省黄骅市在对日前发现的一处唐代煮盐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过程中,一口古代盐井重见天日。 记者在遗址挖掘现场看到,考古人员正在对古井进行清理。该井井口直径约2.5米,井壁由勾纹砖砌成,井壁砖被草木灰染成了黑色。井底还发现部分残缺木架、草织物品等。 据考证,新发现的古井为唐代盐井,在近海卤水丰富处掘成,主要集取地下卤水,为制盐作坊提供必需的生产原料。以盐井为源头,现场卤水沟、淋卤摊场、淋卤...
近日,记者从沧州市黄骅市博物馆获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骅市海丰镇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经过4个月的发掘清理,遗址现场发现金元时期建筑基址及人类活动遗迹。 据介绍,此次发掘区南北长约30米,东西宽约10米,最深处约4米,文化层最厚可达3.5米。清理出火炕2处、灶9座、灰坑近40座,灰沟5条,房址6座。据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室主任雷建红介绍,初步判断发掘出的建筑遗迹分属金元时期。此次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骅市海丰镇遗址2016年度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接近尾声,经过近四个月的发掘清理,现场发现金元时期建筑基址及人类活动多种遗迹。 本次发掘面积300平方米,南北长约30米,东西宽约10米,最深处约4米,文化层最厚可达3.5米。探方中南部暴露东西向主干道一条,宽约6米,其剖面厚达3米之多,土层致密,包含物、颜色、硬度与一般文化层截然不同,该道路从金代一直沿用到元代。道路两侧分布...
河北黄骅市海丰镇遗址2016年度主动性考古发掘已接近尾声,经过近4个月的发掘清理,现场发现金元时期建筑基址及人类活动遗迹。 在发掘现场记者看到,发掘区北部有灶、火炕、墙基等遗迹,土层中包含有大量的砖瓦及陶瓷残片。考古人员正在小心翼翼清理土层,并将发掘出的陶瓷残片进行分类收集。 据工作人员介绍,发掘区南北长约30米,东西宽约10米,最深处约4米,文化层最厚可达3.5米。探方中南部...
日前,记者来到河北省黄骅市瓮棺葬群现场时,考古队员们正在进行挖掘工作。从今年5月开始,在这一带出土的“瓮棺葬”引起了众多考古专家的注意。 据现场考古工作人员介绍,本次发现的瓮棺葬群遗址位于黄骅市城区西北部,毗邻郛堤城,其中儿童葬区位于郛堤城西北300米处,成人瓮棺葬区位于郛堤城西北200米处。截至目前,共发掘儿童瓮棺葬107座,发掘成人瓮棺葬6座。经鉴定,出土的瓮棺及随葬品均为战国时期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