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遗产编号 ⅲ―21 所属地区 陕西·延安·黄陵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延安市黄陵县 申报日期 2007 "老秧歌"是流行于黄陵民间的一种舞蹈艺术,按其表演形式、服装、道具、化妆和舞蹈的风格特点与当地传说,它是根据汉代"宫廷歌舞"和流传在民间的秧歌演变而来的,经过民间艺人们的不断创新,形成了现在这种风格的广场民间艺术。 "老秧歌"表演时分男角、女...
遗产编号 ii-13 所属地区 陕西·延安·黄陵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黄陵县文体事业局 申报日期 黄陵民歌是普遍流传于黄陵城乡及周边地区的音乐表现形式,它的产生、发展、演化同诗歌、舞蹈是相互关联、相依相生的。据《吕氏春秋?古乐》记载:“昔黄帝令伶伦定音律”,就充分说明在黄帝时代就有了较为原始的音乐观念,当时著名的《咸池》、《云门》、《木冈鼓之曲十章...
记者11日从陕西文物部门了解到,当地考古人员在陕西黄陵县境内发现一处战国墓地,清理墓葬37座。专家推断,这处墓地从战国早中期延用至秦统一,反映了秦魏两国在该地的争夺及历史关系演变。 据了解,黄陵县史家河战国墓地出土了一批战国时期遗存,专家认为这丰富了陕北地区考古学文化谱系,也为辨识该区域同类遗存的年代及性质提供了重要标尺。 史家河墓地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共发现东周时期墓葬37座,墓葬分为竖穴土...
4月5日上午,轩辕酒制作技艺、黄帝的传说故事、民间工匠画、剪纸等一大批黄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黄帝陵轩辕庙西大殿展出。展出现场,惟妙惟肖的木雕、栩栩如生的面花,以及油糕、荞面饸饹、猪灌肠等地方小吃,吸引了众多前来拜谒黄帝陵的海内外游客。 近年来,黄陵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宣传、培训、申报及传承人保护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先后向中、省、市申报了一批项目。截至目前,黄帝陵祭典、面花2个项目进入国家...
据延安市黄陵县检察院消息,近日,黄陵县人民检察院针对连续发生的盗掘古墓葬案,向县旅游文物局发出《检察建议书》,要求其加强对古墓葬、古文化遗址的管护。 随着黄陵境内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发现,该县近年来盗掘古墓葬案件逐年增多,自2012年至2014年10月底,该院共受理了县公安局提请批准逮捕的盗掘古墓葬案件4件28人,该院对以上呈捕案件均做出了批准逮捕的决定。检察官们发现,盗掘古墓葬案件的发生...
由于黄陵地处陕北与关中的交界处,所以黄陵剪纸不但保持了陕北艺术中粗犷、朴实的地方风格,又受关中地区的影响,具有秀丽、细腻、明快的艺术特色,即富有黄土高原浓郁的生活气息,散发着泥土的馨香,又体现了黄陵人民健康向上的情操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黄陵剪纸由于其技艺精湛、题材广泛,而吸引了许多国内外剪纸爱好者和收藏者。德国友人白云台女士两次来黄陵,亲自到龙首镇上翟庄村杨喜仙老人家作客。当她亲眼看到杨喜仙的...
6月份以来,黄陵县公安局田庄派出所针对时有发生的盗墓现象,深入进行调查了解,多方搜集信息,扩大情报信息来源。近日,盗墓贼落入法网,被黄陵县公安局刑事拘留。 7月26日夜11时许,田庄派出所接到可靠情报称,洞咀行政村文咀村有疑似盗墓人员在活动。民警立即秘密进入该村,由一名熟悉地形的村民带路进行秘密侦查。经观察,的确有人在盗墓,同时还发现盗墓贼开有两辆车,且人数较多,应该在六七人以上。由于̶...
如今,奇石收藏越来越盛行,延安黄陵县教育局干部郑根峰就是一位“石痴”,他爱上这些好玩的石头已有3个年头了。近日记者前去参观了他的家庭“奇石馆”。 走进郑根峰家就仿佛进入一个石头的世界,满屋子的石头琳瑯满目、争奇斗胜。一方命名为《一叶知秋》的画面石上,一片片枫叶随风起舞。一方石头上盘龙的雄姿和险峻的山崖气势相得益彰,天然合一。其中的奇石《脸谱》更是神...
古道位于黄陵县店头镇寺湾村白石岭的南山坡上,呈S形盘绕而上,为人工凿石路面,路基宽度4-6米,路面呈台阶状,石台阶高10-20厘米,人工凿石凿痕清晰可见。凿石路段中段西边石崖上凿有一宽0.8米,深0.4米,高2米的槽型龛,据说里面原有石碑一通,目前已不知去向。从修路时所凿的石崖壁风化剥蚀程度看,该路至少有千年以上历史。从修路的工程量及路面规模来看,决不是一时之功,据此推测该条道路绝非只是普通的民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