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9月30日,由旅顺博物馆举办的“刻石寻踪——唐鸿胪井刻石史迹展”开幕。 唐鸿胪井刻石原位于今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黄金山北麓旅顺港边。唐开元二年(714年)鸿胪卿崔忻奉敕赴靺鞨册封其首领大祚荣,归程途经旅顺,刻石凿井以为记验,此刻石亦因其所任官职而得名。唐鸿胪井刻石是唐对渤海第一次册封的实物见证,也是唐对渤海数次册封唯一现存的实物见证,在研究大唐帝国与当时东北亚地区的民族关系等方面具有极高的史料价...
近日,两万多国人签名向日本追讨“唐鸿胪井刻石”,引发各方关注。据悉,该刻石是中国流落到海外的最大、最重的文物,重逾9吨,体积有十多立方米。1908年,日本军队将刻石作为日俄战争战利品掠走,藏于日本皇宫至今。日军为什么要抢夺这样一块庞然大物?“唐鸿胪井刻石”究竟为何物?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抗战史研究专家苏智良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日军掳走它,意在篡改历史。 《旧唐书》上...
"中华唐鸿胪井刻石"是目前已知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掠到海外份量最重、体积最大的文物,无愧于中国流失海外第一国宝。 近日,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文物追讨部部长王锦思等三位民间人士到达日本东京,计划23日前往日本皇室,递交要求归还中华唐鸿胪井刻石的信函。这天恰好是日皇明仁的生日。 唐鸿胪井碑本是一块重逾九吨,单体十多立方米的驼形天然顽石。公元713年,唐玄宗遣鸿胪卿崔忻从长安前往辽东,册封...
中国流失海外文物,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后至今接近200年间,因东西方列强掠夺,以及通过盗卖等非法和不道德方式流失到国外海外的中国文物。有关统计显示,中国至少有上千万件文物流失于世界各地。流失海外文物,凝聚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杰出创造,都具有宝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每个流失的文物都熠熠生辉、各有千秋,一时难分伯仲。作为极品文物的国宝更是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
原存旅顺的唐鸿胪井刻石与石亭。 1911年,富冈定恭在刻石原有位置上重新刻石立碑。 唐碑今在日本皇宫。 8月7日,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通过日本驻华大使木寺昌人致函日皇明仁和日本政府,要求日本归还所掠文物“中华唐鸿胪井刻石”。这是中国民间首次向日本皇室追讨文物。8月8日,邮局显示日本大使馆已经收到中方文物追讨信函。“进度要比想象得快。”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会长童增向早报记者透露,早...
历史背景 1905年日军占领旅顺口。1908年,鸿胪井刻石被日本海军士兵发现,日本镇守府司令长官中将富冈定恭见此珍宝,立即下令将此刻石劫走,用船运往日本,至今尚未归还。 鸿胪井刻石被运到日本后,藏于宫内省怀天府。日本人为了掩盖强盗行径,于1911年12月在水井的原址附近立了一个碑,碑的正面刻有“鸿胪卿之遗迹”。 鸿胪井刻石,这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国宝是何来历?它究竟是如...
1.日军中将掳走鸿胪井 外侵日军对被侵略国家历史文化文物垂涎以及“收藏”,不亚于对战略资源的掠夺与占有,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嗜好”。 旅顺历史文化学会秘书长田晓潮先生告诉记者,侵华日军对鸿胪井的窥觑始于日俄战争。 1904年2月8日,由东乡平八郎率领的日本联合舰队突袭旅顺港,日俄战争爆发。次年1月2日,日军攻陷旅顺口,并设置所谓的镇守府。当...
鸿胪井碑历经多年风雨 旅顺鸿胪井遗址发掘保护工作已开始进行,国家文物部门已进行全面考察,即将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工作完成后,鸿胪井遗迹将与黄龙墓一起成为旅顺新景点 在“一山担两海,一笔写春秋”的旅顺口,提起万忠墓、白玉山等著名景区,无论是大连人还是外地人都说得上是耳熟能详。但就在旅顺口区黄金山南麓,深藏山中的两座历史遗迹——鸿胪井与黄龙墓仍是“藏在深...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