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商 武丁时期 拓片著录于《甲骨文合集》6057正、反 传河南安阳小屯出土 长22.5厘米、宽19厘米 这是一块残断的牛肩胛骨下部,骨正、反面刻满长篇卜辞,字口涂朱,内容是商王武丁分别于两个月之内的癸未、癸巳、癸卯与癸亥四日,占问本旬之内是否会有灾祸。 骨正面刻辞: 癸未卜,… 癸巳卜,贞:旬亡?王占曰:有求,其有来艰。迄至五日丁酉,允有来艰自西。沚告曰:土...
西周 西周早期 1956年陕西长安张家坡出土 长13厘米,宽6.5厘米 这是一块残断的牛肩胛骨柄部,反面有圆形钻孔三个,钻内有灼痕,正面有卜兆,在卜兆附近刻有数占的数列符号两列,分别为“六八一一五一”与“五一一六八一”。 数占又名“筮”,与骨卜是贯穿于中国古代的两种主要占卜手段。在古代典籍之中,多记以蓍草作为数占工具,通过考古发现得知,除蓍草之外,其它草类及竹筹也用于数占。...
夏 二里头文化 占卜用具 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出土 这片卜骨为一块羊肩胛骨,其用途是为卜问吉凶。在羊骨被钻凿和烧灼后,反面会出现一些裂纹,巫师便根据这些纹路来判断祸福。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就开始运用卜骨来判断吉凶。除羊骨外,还有猪骨、鹿骨、牛骨、龟甲也都曾被当作占卜用具。夏代的卜骨大多没有经过整治和钻凿。商代的甲骨文就是在占卜前后,为记述占卜内容和结果而在卜骨上刻下的文字。
基本信息: 作者:刘风华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6-01 版次:1 丛书名: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丛书 平装:268页 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9787532569953 作者简介: 刘风华,1971年生。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199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
我国甲骨收藏保护和研究机构15日发布山东博物馆藏的甲骨保护整理与研究的最新进展。研究人员在对万余件甲骨保护研究过程中发现了新见字形和新材料,并通过甲骨内容印证了前人推断。 这些重大阶段性研究成果是在当天召开的“山东博物馆藏甲骨保护整理与研究座谈会”上发布的。2013年12月,山东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合作开展“山东博物馆藏甲骨保护整理与研究”项目。截至5月12日,项目组...
谈到夏家店下层文化与中原早期青铜文化的关系,以往大家都已注意到大甸子墓地中出土的陶鬶、爵和漆觚与二里头文化同类器之间的相似性,也注意到彩绘陶纹样中的兽面纹母体与中原地区早期兽面纹之间的联系。至于锦西水手营子出土的那件连柄铜戈,也有学者指出它是受二里头文化戈类兵器的影响,而由当地的匠人做成了柄身连铸的样子。但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以往并未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一是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演进同样存在一个非龙山化的...
武威石城山发现的“骨卜” 7月27日,记者从武威市博物馆获悉,日前,在武威市凉州区西营镇境内的石城山,发现一批新石器时代用于占卜的“骨卜”文物。这批文物的发现,对于研究武威地区乃至人类史前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带孙游玩老人发现“宝物” 今年7月7日,武威市凉州区63岁的退休干部李忠文带孙子在石城山上转悠。在半山腰歇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