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西周 通高29厘米 口径18.3厘米 器附耳微斜,腹部呈圆角方形,深且下垂,下承四柱足。器盖扁方,与器身子口相合,上置两个曲尺形捉手。器颈部正面饰有两个乳突,似为饕餮纹的简省。(撰稿人:黄一)
战国 魏 1951年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 通高7.2厘米 口径5.2厘米 器附耳,球形腹,三细长蹄足。器盖上置三环纽。器上腹部饰双阴线卷云纹,足上部饰饕餮纹。此青铜鼎形制虽较常见,但尺度如此之小,装饰又如此之精,十分罕见。(撰稿人:于璐)
战国 燕 1952年河北唐山贾各庄出土 通高16厘米 口径13.2厘米 足距13厘米 器圆腹,环耳,圜底,下承细长三蹄足。平盖,折缘,顶中央有一环,周缘置三鸟首。器腹中部饰一周蕉叶纹,足上部饰饕餮纹,盖上三鸟首饰蟠龙纹。(撰稿人:辛立华)
战国 (公元前403年-前221年) 1973年广东四会鸟旦山出土 通高28.5厘米 口径30厘米 器环形绞索状立耳,口如盘形,束颈,鼓腹较扁,三足细长外撇。使用此种形制的青铜鼎是当时聚居在今湖南、广西、广东地区的越族。 (撰稿人:于璐)
商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 通高20.5厘米 口径17厘米 器厚立耳,折沿窄缘,鬲腹较浅,裆部内凹,下承三柱足。口缘下饰云雷纹,腹部三分袋状,各以云雷纹为地,正中饰饕餮纹,两侧以夔龙纹相呼应。器内壁铸铭文,又铸图形,图形上部状如二人相向而食,此即“飨”字之初文。下部图形可隶定为 “宁”,即“贮”字之初形。商代前期,在鼎、鬲造型中,一足大多与一耳垂直成线;商代后期,两...
商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 通高22.3厘米 口长18.3厘米 口宽15.6厘米 器厚立耳,折沿窄缘,腹部呈长方形,下部略有内收,平底,下承四柱足。器耳外侧饰两周凹弦纹,口缘下与四转角处各饰1组饕餮纹,腹部四面左、右两缘与下缘均装饰排列规整的乳丁纹3行,足上端饰浮雕式饕餮纹,下衬凸弦纹三周。器内壁铸铭文:“小子父己”。此器形制、花纹与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后母辛鼎相似。在...
商 商后期 商末周初 传20世纪20年代河南辉县出土 通高103厘米 耳高22厘米 腹高43厘米 足高36.5厘米 口径80厘米 子龙鼎,因器内壁近口缘处铸有铭文“子龙”而得名。此器厚立耳,微外撇,外侧饰两周凹弦纹,折沿宽缘,腹部横向宽大,微下垂,下承三蹄足。器颈部以云雷纹为地,周饰2类6组浮雕式饕餮纹,足上端饰高浮雕式饕餮纹,下衬三周凸弦纹。 据传,子龙鼎系20世纪20年...
夏至春秋 夏家店下层文化 公元前2000—前1500年 炊器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出土 高53.9厘米、口径37.7厘米 夏家店下层文化是中国北方青铜时代的早期文化,主要分布在燕山山脉南北和河北张家口地区。此铜鼎的造型古朴,器身饰有一圈单层的夔龙纹,器壁较薄,具有某些商代早期铜器的特点。它的出土表明了当时已经具备了采用复合范铸造青铜容器的技术,不过数量稀少。
汉 西汉 炊具 1983年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山南越王墓出土 高28.5厘米、口径30厘米 此鼎为南粤青铜器中的典型器物。越式鼎在先秦时已形成,鼎足明显外撇是其特征。一般说来,汉代的越式鼎制作较粗糙,无纹饰,底部多有后烟炱,为实用器。
西周 炊器 传陕西省岐山县出土 高54.6厘米 器厚立耳,折沿,敛口,腹部横向宽大,腹壁斜外张而下垂外鼓,底部曲率较小,近平,下承三蹄足。颈部饰穷曲纹,间饰扉棱,腹部饰波曲纹,足上部饰饕餮纹,下部饰两周凸弦纹。 器内壁铸铭文20行207字,记述噩侯驭方率南淮夷、东夷侵犯周王朝的东部、南部疆土,周厉王命西六师、殷八师前往征讨。作器者禹受武公之命,率军参战,俘获噩侯驭方。...
西周 晚期 炊器 传陕西宝鸡虢镇出土 通高38.8厘米 口径39.8厘米 器立耳,敞口,腹下部收敛成圜底,下承三蹄足。腹部饰一周凸弦纹,颈部饰顾首龙纹,龙身曲折。 器腹内壁铸铭文8行79字,记述了某年五月甲寅日,周王在康庙册命南宫柳为“西六师”牧人、场人等职官。“西六师”是西周王朝以西土贵族集团为主组成的军事组织,为周初克商的主力。据《周礼·秋官·司徒》一职,司徒下辖...
战国 楚 祭祀礼器 传1933年安徽省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出土 高55.6厘米 铜鼎的器、盖口沿有刻铭。从铭文看,该鼎是楚幽王熊悍(公元前237——前228年在位)销毁缴获的兵器而改铸的礼器。寿县在战国初是蔡的首都(下蔡),蔡被楚灭后改称寿春。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熊完被秦所逼,迁都寿春,称郢。熊悍是熊完之子,死后葬于寿春,此鼎出土之地即其陵墓所在。 这件青铜鼎腹部微...
上世纪七十年代,江西省樟树市刘公庙乡横塘村村民在锄狮垴山丘山,发现了两件商代青铜鼎。它们虽然体型不大,但小巧别致,造型独特,纹饰华美,铸工精良,堪称商代青铜器珍品,出土后旋即被博物馆珍藏并公开展出。 一号鼎(图1)口径20厘米,通高29厘米,重3.2公斤。其口沿斜折,方唇,沿上有一对直竖耳,耳上各卧一虎;虎龇牙咧嘴,尾部上卷,身饰云雷纹。鼎身上下分饰一周圆圈纹,中部有三扉棱,以扉棱为 ...
4月24日,工作人员展示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楚国宰相的礼器——“王子午”青铜鼎(国家一级文物)。 今天,随着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打开外箱,武曌金简、楚国宰相的礼器——“王子午”青铜鼎、汝官窑天青釉瓷瓶三件国宝在长沙展露真容。4月28日-8月14日,“天地之中——河南文物珍品展”将在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同时光临的还有300余件河南国宝。 本次展览由湖南省博物馆联袂河南博物院...
以往古董商将青铜器一般分为:兵器、礼器、乐器和杂器四大类。但我们常见的是鼎和爵杯。所谓爵杯是古代饮酒器皿,也是祭祀用的礼器,而鼎则是夏商周三代传国之宝器,也是礼器。鼎可用作煮、盛食物为炊器,也可作为烹人之刑器,还可用炼丹、煮茶、熬药之用。 鼎有大小不同,形状有二类,圆形三足双耳鼎,长方形四足二耳鼎,以往古玩家称圆形鼎为“西瓜鼎”,称长方鼎为“马槽鼎”,叫得很形象。古代人鼎的用途很多,铸造多,...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