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清 纵54.5厘米横169厘米 郑成功(1624-1662),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南明隆武帝赐“朱”姓,改名成功,永历帝封延平郡王。隆武二年(1646)起兵抗清,在厦门鼓浪屿建立抗清基地。顺治十一年(1653)清政府给予郑成功“海澄公”的封号企图招降,遭到拒绝。顺治十三年(1656)六月十六日敕谕浙江、福建、广东、江南、山东、天津各督、抚、镇官员,以十分严酷的命令威慑东南沿海官民...
清 长183厘米、宽78厘米 这件诏书的前半部为汉文楷书,款署“顺治十八年闰七月十三日”,钤“皇帝之宝”朱印。郑成功于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八月,与张煌言合师北入长江,攻破瓜州,拿下镇江,围困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声势浩大,令朝廷震惊。由于他轻敌,导致战败。于是郑成功率军退回厦门,积极准备攻打台湾。这时,清政府颁发了这个“招抚”诏书,拟招降郑成功部下。
清 长130.5厘米、宽65厘米,绢本设色 这是郑成功的传世画像。画面绘郑成功坐于松树下一长案旁与人对弈的情景。他广额长须,头戴方巾,内穿铠甲,外罩便服,左肘倚案,右手执棋,神态安静,正在聆听;一刚下马的军士抱拳跪地禀报军情。诗堂楷书十一行《百字赞》:“俨乎其神若有思,蔼乎其容若可即,盖其气吞湖海,胸藏甲兵,自为秀才,便以天下为己责,而况遭时艰危,能不奋然一击。睹公雄姿,直欲一而抵黄龙...
各位游客要注意啦!郑成功纪念馆因为整修,需要闭馆一段时间,时间从8月25日至9月5日。昨日,从市博物馆传来消息,为配合鼓浪屿申遗工作,位于鼓浪屿永春路73号的郑成功纪念馆,将进行陈列主楼内部实木油漆,在施工期间,展馆将暂停对外开放。
清军南下,母亲为清军所逼,剖腹自杀,郑成功闻讯,痛不欲生,匆匆赶回安平,料理了母亲后事,用黄金铸造了一尊田川氏坐像,朝夕礼拜。从此,郑成功“以只身而奉故朔,海岛群雄,拱手听其约束。”他一生“处无可奈何之境,得未曾有之局,以其螳臂之势,纵横大敌,逐红夷于海上,辟地千里,为有明硕果之仅存。”终其一生,郑成功明知不可而为之,在令人沮丧的明末留下了英雄的一章。 郑军令人惊恐的战斗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海盗...
苏轼:旅途劳顿,暑热中去世 有关苏轼的轶闻趣事数不胜数,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位大文豪竟然是因暑热而死。 据史料记载,元祐八年(1093年),大宋朝廷因掌握实权的高太后去世而风起云涌,各派势力权斗激烈,最后旧党大臣们失势,苏轼被新党大臣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又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隔了几年,他被再贬至更远的海南岛。当时的海南尚未开发,文化落后不说,还道途偏远,湿热异常,完全是达官显贵们畏惧的...
一位23岁的皇帝正当年富力强,却突然撒手人寰——历史上关于清朝皇帝顺治之死,一直有许多猜测。他因何而死?得天花,还是被郑成功炮毙于厦门?请看厦门文史专家何丙仲对顺治死因之新解。 顺治之死是清朝十大奇案之一。之前流传较广的有顺治出家并圆寂于五台山,但更多学者认为顺治死于天花。随着近年一本手抄本《延平王起义实录》的出现,其中称:“有人密启藩主:以高崎之战,伪虏顺治实在在思明(即厦门)港被炮击殁”,因...
12月16日,郑州东赵城址考古新发现与保护座谈会在郑开幕,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郑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18家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座谈会。 与会专家学者首先考察了东赵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聆听了东赵遗址考古发掘情况汇报。 在下午的座谈会上,与会专家指出: 东赵...
连日来全国大范围高温天气持续,各地民众都饱受热浪侵袭。中央气象台更是连续二十多天播发高温橙色预警,创历史纪录。一时间人们谈热色变,很多人都觉得今年的高温尤胜于往昔,过去就远没有现在这么热。其实不然,历史上的高温年份也不在少数,很多名人甚至就是死于中暑。 伏湛:加官仪式上中暑身亡 对于伏湛,有些人或许还比较陌生,但是只要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汉献帝有位皇后叫伏寿,也就是书中及电视剧中所称的...
典藏在台南市郑成功文物馆内的文物传出失窃,初步统计共有49件,包括日治时期新町风月场所的“点烟盘”、著名文人书墨字扇等,引起民代不满,批评市府有愧文化首都美称。文化局长叶泽山强调未来将建构完整典藏制度,因为人员更迭,这个案子不易追查;市警局长陈子敬承诺组成专案小组,全力侦办。 据“中广新闻”报道,台南市文化资产管理处最近清查郑成功文物馆典藏文物,发...
原标题:台南郑成功文物馆49件文物不翼而飞 台海网9月27日讯 典藏在台南市郑成功文物馆内的文物传出失窃,初步统计共有49件,包括日治时期新町风月场所的“点烟盘”、著名文人书墨字扇等,引起民代不满,批评市府有愧文化首都美称。文化局长叶泽山强调未来将建构完整典藏制度,因为人员更迭,这个案子不易追查;市警局长陈子敬承诺组成专案小组,全力侦办。 据“中广新闻”报道,台南市文化资产管理处最近清查郑...
施性造在离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址立碑处500米远的地方挖到了铁炮 昨日,本报8版《泉州考古收获丰硕》一文提及深沪湾曾出水铜铳和铁炮等来自明末清初沉船的军事物品。不少读者随后致电本社24小时热线96339,希望了解更多详细情况。考古专家考证后认为,这些军事物品或为明末清初郑成功军队指挥舰所有。 而泉州市水下考古陆上调查工作已于6日正式铺开,首站进驻深沪湾。昨日,记者赶赴深沪湾,了解有关明末清初战船...
在东山农民收藏家林财平创办的“东山岛闽台民俗馆”,记者7日见到了一个用黑青石制成的石砣碇:看起来跟秤砣一样,最上面有一个洞穿着绳子,令人称奇的是砣身四周凿有4对8个直径各为4厘米的小洞,小洞里尚有腐烂断节的铁条;砣高45厘米,直径35厘米,胸围112厘米,重达112.5公斤。 东山县博物馆有关专家分析认为,根据有关史料记载,这是郑成功军队当年发明使用的石砣碇,主要有两种用途:一是用来当作称军粮的...
李维祀先生6月15日23点40分,著名雕塑大师、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原副院长李维祀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75岁。李维祀是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当代著名雕塑家、当代优秀艺术教育家。作为鼓浪屿郑成功像的重要参与创作者,李维祀在历史人物艺术创作方面有着独树一帜的探索和成就。他的雕塑代表作《林则徐》《施琅》《屈原》《孔子》《陈嘉庚》《鲁迅》《林语堂》……有着深远的影响力。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