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明成化十九年(1483) 纸本 纵 24.6厘米 横355厘米 本卷内容分为三段,首段为临苏轼李白诗两首,第二段为录金相蔡松年跋,第三段为张弼自书题跋。纵观此卷,笔墨饱满,势态飞动而流畅,笔画的提按起收均富有变化,形成了跌宕的独特书风。此卷是其存世作品中难得一见的佳作。 张弼(1425—1487),字汝弼,晚号东海翁,松江华亭人。其狂草雄畅劲健,从张旭、怀素狂草中脱胎而出。...
唐摹本 纸本 纵25.6厘米 21.5厘米 唐人摹写王羲之的草书《寒切帖》(又称《谢司马帖》、《廿七帖》),此帖幅面不大,纵25.6厘米,横21.5厘米,草书五行,共五十一字:“十一月廿七日羲之报:得十四、十八日二书,知问为慰。寒切,比各佳不?念忧劳久悬情。吾食甚少,劣劣!力因谢司马书,不一一。羲之报。”帖后有明代董其昌、娄坚等跋记。 这篇尺牍是王羲之写给对方的回信。大意是...
清 纵132厘米,横57厘米 作者: 陈维崧 田家英家属 捐赠 释文: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康熙丙午(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春日,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陈贞慧之子。天资颖异,少出游。年过三十,荐应博学鸿词科,试列一等,授检讨,修明史。工诗文,雄...
清 纸本 纵222、横97厘米 1950年傅忠谟先生捐 捐赠 归庄(1613—1675)字玄恭,号恒轩,江苏昆山人,移居常熟,昌世子,明诸生。与同邑顾炎武相友善,有“归奇顾怪”之谓。文辞、书画皆为所长,尤擅行草书。甲申后,野服终身,往来湖山间,著《悬弓集》、《万古愁传奇》,见《桐阴论画》。此幅行草七绝一首:“花潭竹屿傍幽蹊,画楫浮空入夜溪。芰荷露水船难进,歌舞留人月易低。归庄书为...
清 纸本 纵175、横45.5厘米 1982年简慕善先生捐 捐赠 康有为著《大同书》完成之后不久,1902年又作《(大同书)成题词》五律三首,原诗见于《南海先生诗集》卷一。此屏四幅,在最后一幅题称:“吾二十七岁,当光绪甲申,法兵震粤,吾避兵还银塘乡澹如楼,乃著大同书。题此三诗,待之百年。不意六十之年,亲见大同,高溢写此。已未正月康有为。”己未为1919年,时康有为62岁。 ...
临沂使君帖(又称戎薛帖) 31.4×25.1厘米 米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现存米芾书迹,真、行、草、隶、篆诸多书体皆有涉及,然行书无疑代表其书法艺术成就。苏轼的“风樯阵马”、黄庭坚的“快剑斫阵”可谓的评。诚如苏、黄所言,米芾的行书纵横洒脱、跌宕多姿。 《临沂使君帖》为米芾写给临沂使君的信札。此帖前二行“芾顿首。戎帖一,薛帖五上纳,阴郁,为况”以行书写出,将要言之事交代清楚,古时书法的实用...
唐人张怀瓘在《书议》中有这样一段话:“子敬之法,非草非行,草又处其中间。无籍因循,情驰神纵,超远优游。临事制宜,从意适便,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从以上书论中,可以清楚看出作者对于草书的描述已经是脱离了一般意义上人们对书法的审美要求,而是将其列入了融合大自然之美妙的境界中。可以这样说,草书是所有书体中最能抒发性情的书体,是抽象的画、无声的音乐。 那么,怎样学...
(1)简介 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 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从草书的发展来看:草书发展可分为早期草书、章草和今年内草三大阶段。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实际上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称为"章草", 章草是 早期...
圣皇御世,随时之宜,仓颉既生,书契是为。 科斗鸟篆,类物象形,睿哲变通,意巧滋生。 损之隶草,以崇简易,百官毕修,事业并丽。 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 虫蛇虬蟉,或往或还,类婀娜以羸羸,欻奋□而桓桓。 及其逸游盼向,乍正乍邪,骐骥暴怒逼其辔,海水窳窿扬其波。 芝草葡陶还相继,棠棣融融载其华;玄熊对踞于山岳,...
“予所收蓄 永存吾土——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4月2日在故宫开幕,展期至5月6日结束。 张伯驹是我国著名的古书画鉴藏家,他自30岁开始先后购藏了大量珍贵文物,被启功先生誉为“天下民间收藏第一人”。值得一提的是,张伯驹的收藏爱好后来升华为“保护祖国文物不外流”的爱国行动,甚至变卖家产,亦不改其志。自20世纪50年代起,张伯驹先生化私为公,陆续将所藏大部分精品书画捐献或转让给国家。 ...
傅山(1607—1684),字青竹、青主、侨黄等,别号甚多,尤以“朱衣道人”著名。山西阳曲人。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傅山的书法在17世纪的中国书坛独树一帜,他于真、草、篆、隶无不擅长,并超时代地开创了清代碑学之先河。他喜以篆、籀笔法作书,重骨力,书出颜真卿,并总结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的经验。他的画作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所画山水、梅、兰、竹等均极精妙,被列入...
宋徽宗赵佶是中国历代帝王中绘画书法造诣最高者。他善画花鸟,书法方面的成就也极大,最大成就是独创了“瘦金体”。不过,正像擅长草书的张旭经常被人忽略他所写的楷书《尚书省郎官石记序》、擅长行草的王铎所写的隶书经常被人遗忘一样,赵佶的《草书千字文》相较于他的《楷书千字文》而言,很少被人提起。但其实,擅长“瘦金”的宋徽宗,其率性之笔同样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赵佶《草书千字文》,纸...
他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争议,乾隆戏称他为“贰臣”,爱他的人说他是“神笔”、“后王”,浮浮沉沉中,他唯把情思寄托于书法,情至浓时,如滔滔江水奔腾万里。 故事藏于笔墨,抱负跃然纸上 王铎,何许人也?他是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字觉斯,号嵩樵、十樵、雪山道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他生于1592年,6岁临习王羲之《圣教序》,9岁时,已字字逼肖。18岁中举,20岁中...
唐代书法矩度森严,但是阻挡不了革新风潮的冲击,尤其在草书方面,更是异军突起。张旭首开风气之先,发展了自东汉张芝以来,除王献之以外,几无一人承继的“一笔书”。而怀素进一步发展了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新的审美追求,将草书推向了新的高峰。草书至此完全脱离了实用范畴,成为独具审美意义的艺术品。俗家尊称和尚为“上人”,有本事的、学问渊博的和尚更是“上人”;而怀素以草书扬名古今,则更应是“上人”中的“上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