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27日公布,被誉为“地下青铜器宝库”的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镇双元村春秋战国船棺墓群又有重要发现,编号为M154的船棺墓葬底部发现神秘腰坑,随葬成套青铜器。 双元村船棺墓群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镇双元村7组,是目前四川地区发现数量最多、揭露面积最大的一处春秋战国墓葬群。已发现这一时期的古墓葬260余座,出土上千件珍贵文物。尤其出土的600余件青铜器保存完整,纹饰精美,被誉为...
去年3月,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镇双元村7组发现春秋战国墓葬群的消息轰动一时。昨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27日公布,被誉为“地下青铜器宝库”的双元村春秋战国船棺墓群又有重要发现,编号为M154的船棺墓葬底部发现神秘腰坑,随葬成套青铜器。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双元村墓地考古项目负责人王天佑表示,船棺葬是古蜀先民特有的墓葬传统,而腰坑则是殷商时期在中原地区流行,这一发现为2500多年前,古蜀先民与外...
去年底今年初,考古工作者在成都市蒲江县和青白江区接连发现春秋至战国时期的两处大型船棺墓群,并出土刻有“成都”字样铭文的青铜矛、蜻蜓眼玻璃珠、巴蜀图语印章及上千件精美青铜器、玉器、漆木器等珍贵文物。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毅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截至目前,已在成都平原上的成都、新都、大邑、蒲江、什邡等地发现几十处船棺葬,但此次在蒲江和青白江出土如此大规模的船棺群在考古史上尚属首次。 ...
3月7日下午,成都市青白江区双元村船棺墓群对媒体开放,记者跟随考古队一同走进发掘现场。 记者走进发掘现场发现,其面积相当于足球场大小。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现场领队王天佑告诉记者,此次出土的文物与楚文化有较大相关性,是春秋晚期巴蜀与楚国对外交流的证据。此次发掘的棺墓大部分都是船棺,其上下两部分均由整木雕成。 据了解,该墓群是在建设一处物流园而开展前期例行考古勘探时被...
经过近一年的考古勘探和发掘,文物工作者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镇双元村发现了近200座春秋至战国时期的船棺墓群。出土上千件文物中,青铜器尤显异常精美,堪称一座“地下青铜器宝库”。 3月3日,记者走进发掘现场,看到足有两个足球场大的平地内,密集分布着大小不一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坑大部分为南北向,少量为东西向,大部分墓葬葬具为船棺。多数墓葬成组分布,有的两座一组,有的三座一组,也有十多座一组。...
四川蒲江60座战国“船棺葬”出土文物400余件
一坨平淡无奇的黄泥,凑近看,可以依稀分辨上面分布着一些浅色纹路。在大多数考古中,没有人会对这种非出土器物感兴趣。不过,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最近发掘蒲江战国船棺墓群时,却把这样一坨“泥巴”当成宝贝搬回实验室。2月17日,专家宣布,这坨“泥巴”的印迹,是战国墓主的锡制腰带钩。 在公众的注意力还停留在考古挖宝时,实验室考古已经悄然兴起。在出土器物之外,考古以及文保人员可以从一片树叶、一块铁锈甚至一...
“一年成邑,二年成聚,三年成都”,成都得名一直有多种说法,近期在成都蒲江的战国船棺中,出土了不少战国晚期文物,且都带着巴蜀元素。记者从文物部门了解到,从船棺中出土的一枚青铜矛,矛身上就刻有“成都”二字,这也是成都市范围内首次发现刻有“成都”二字的青铜矛。 “以往在成都地区也出土了很多铜戈、漆木器,上面也曾有刻‘成都’这两个字的。”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雨茂介绍,青铜矛是古蜀时期常用...
船棺,形如独木舟,这一独特葬具在四川境内屡屡出土,成为古代巴蜀墓葬的一大特色。近日,成都蒲江飞虎村的大型船棺葬墓地的考古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从去年9月勘探发现战国墓葬群开始,解开巴蜀历史的密码就“船载而来”。 60座墓葬中,随葬品丰富,而且在密闭环境下,保存完好。木柄尚未脱落的青铜剑、疑似埃及进口的彩色玻璃球、带有巴蜀符号的印章……据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专家介绍,墓葬群时代主要在战国...
探伤仪还原出带勾原本美丽的花纹 60座墓葬的大型船棺墓葬群,11枚集中出土的巴蜀图语印章,两颗来自古埃及文明的精美饰物蜻蜓眼……蒲江战国船棺墓的发现,让神秘的古蜀文明再次集中展现在世人眼前。目前,考古发掘紧锣密鼓地进行,而后方的文物保护部门也正在对出土文物进行精心的保护工作,珍贵的文物将在他们的手中揭开面纱,再次显现2000多年前璀璨的光芒。昨日下午,本报记者来到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工作人...
2月8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外公布,在去年蒲江的一处商建项目文物勘探工作中,发现大型战国船棺墓群。 据介绍,去年9月,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蒲江县文管所在配合“新悦豪庭”商建项目文物勘探工作过程中发现战国墓群,经进一步确认,施工范围内共存墓葬60座。于9月中旬上报国家文物局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至2017年1月中旬,共清理墓葬47座。 出土随葬器物...
2月8日,记者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四川成都蒲江一楼盘工地发现大型战国船棺墓群,其中出土的“巴蜀图语”印章为研究古代蜀国是否拥有文字提供了又一批研究实物。 据了解,2016年9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蒲江县文管所在配合“新悦豪庭”商建项目文物勘探工作过程中发现战国墓群,经进一步确认,施工范围内共存有墓葬60座。相关情况当月上报国家文物局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截至...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2月8日通报,该单位与成都蒲江县文管所于去年9月在一楼盘在建工地发现60座战国墓群,多为船棺墓。其中一座墓主人腰佩丝绸之路“舶来品”蜻蜓眼玻璃珠串饰,可能是当时管理盐业的官员。 据了解,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上报国家文物局后即开始对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至今年1月中旬,共清理墓葬47座。 墓群位于成都市蒲江县鹤山镇飞虎村,墓葬多为南北向,分4排东西向分布,每排7至17座不...
石犀 石犀 要说成博的镇馆之宝,当然要数我们萌萌哒石犀宝宝了,它通体长3.3米,宽1.2米,高1.7米,总重达8.5吨。莫名让人觉得可爱的外表让市民们亲切地称它为“萌牛牛”。别看我们石犀宝宝呆萌呆萌的,它可是有大作用,那就是镇压水精。 古人相信犀牛有一种分水能力。因为犀牛的主角长在鼻子上,下水游泳时,如果速度够快,水波会向两边明显分开,好像它主动地劈波分浪一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