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 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子项目——浙江德清中初鸣良渚文化玉器加工作坊遗址群为20个入围项目之一。该项目将参与3月27日在北京举行的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 中初鸣良渚文化玉器加工作坊遗址群位于德清县雷甸镇杨墩村,是迄今为止长江下游地区良渚文化时期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玉器加工作坊遗址群。 2018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德清县博物馆对...
1日召开的2018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上,洛阳纱厂西路西汉墓项目发掘负责人潘付生公布,该墓出土的液体其实是矾石水,即硝石和明矾石的水溶液,这与文献中提到的古人使用硝石和矾石制作神仙水相吻合,证实液体为“仙药”。 去年10月初,考古人员在洛阳发现一座西汉空心砖券大墓,出土随葬品种类丰富且等级较高。其中,一件高50厘米、腹部最大径34厘米的青铜壶中,近3500毫升、重约7斤的液体经考古人员初期判断...
2018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1日在郑州发布。此次考古新发现以时代为序,分别为旧石器、两周、汉魏、明代。 当日,由河南省文物局指导,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等机构举办的“2018考古新发现论坛”在郑州举行。经过各项目负责人报告、专家无记名投票等环节,最终评出2018年度“五大考古新发现”。 此次“五大”考古新发现分别是:栾川龙泉洞遗址、荥阳官庄遗址两周及汉代手工业作坊遗存、义马上石河春...
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于2月19日揭晓。评选活动办公室共发出选票220张,收到有效选票177张。根据投票结果,广东英德青塘遗址等得票排名前20的项目入围终评。2018年度重要考古成果众多,竞争激烈,专家们在重要考古发现的学术意义上取得比较统一的认识,得票第一的项目获得166票,位列前十的项目得票数均在120票以上。 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围终评项目名单 (以时...
考古人员对西藏申扎尼阿底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挖掘。西藏文物保护研究所 供图 西藏文物保护研究所29日晚发布信息称,由中国社科院主办,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考古杂志社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活动评选近日揭晓,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西藏文物保护研究所共同开展的“西藏申扎尼阿底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项目获入围奖。 2018年11月30日,美国《科学》杂...
在1月10日举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上,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公布,广东省英德市青塘遗址、湖北省沙洋县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省延安市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省澄城县刘家洼东周遗址、四川省渠县城坝遗址、河北省张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榜上有名。 填补考古空白 “这些发现不仅提供了填补考古空白、解决重大理论和学术问题甚至历史问题的科学资料,而且展示了新颖的方法和思路、明确的课题意识...
1月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社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北京举行。论坛揭晓了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的6个入选项目,分别为广东英德市青塘遗址、湖北沙洋县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延安市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澄城县刘家洼东周遗址、四川渠县城坝遗址、河北张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公布了6个入围项目,分别为西藏申扎县尼阿底旧石器...
湖北荆门沙洋县“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10日入选中国六项考古新发现。 当天,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论坛·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北京举行,公布了2018年中国六项考古新发现及国外一项考古新发现。 据了解,湖北省沙洋县“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荆门市博物馆与沙洋县文物管理所共同主持发掘。 该遗址在1983年文物普查...
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10日在北京揭晓公布,广东英德市青塘遗址、湖北沙洋县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延安市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澄城县刘家洼东周遗址、四川渠县城坝遗址、河北张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等六大项目入选。 同时,作为中国考古“走出去”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洪都拉斯人类学与历史局联合开展的“洪都拉斯玛雅文明科潘遗址8N-11号贵族居址”考古项目,获选为中国201...
由中国考古学会古代城市考古专业委员会、中国考古学会三国至隋唐考古专业委员会、江苏南京市文广新局、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首届中国古代都城考古新发现国际学术研讨会近日在南京大学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等单位以及韩国、日本等国家的近120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古代都城考古新发现”主题展开交流研讨。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长河中,很多城市做过统一...
首届中国古代都城考古新发现国际学术研讨会12日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开幕。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的近120位考古学者围绕“古代都城考古”这一主题展开学术交流,分享最新成果。 南京市文广新局副局长王冬青在致辞中表示,中国5000多年的文明长河中,很多城市都做过统一或割据政权的都城。都城是一个政权最重要的政治中心,是物质和精神文明最高成就的见证。都城遗址规模宏大,考古学者薪火相传对它们做着发现、发掘、...
11月12日,首届中国古代都城考古新发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开幕。会议由中国考古学会古代城市考古专业委员会、中国考古学会三国至隋唐考古专业委员会、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主办,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大众考古》编辑部承办,来自全国各省市考古院所、高等院校以及日韩等国的近120余位考古学者围绕“中国古代都城考古新发现”展开交...
陕西出土的大荔人的颅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供图 在遗传学、古人类学和考古学的最新研究中,中国科学家在东亚现代人起源问题上获得了一系列新突破。特别是东方“早期智人”——许昌人、大荔人等新的化石证据,显示出现代东亚人的祖先可能既包括非洲智人,也包括不同时期进入东亚的其他人群以及更早的东亚人。 东亚现代人起源有两大假说 “来自中国的化石材料,特别是东方早期智人,长期以来被一...
10月25日至26日,刘家洼考古新发现报告会暨渭南考古工作研讨会在澄城县召开,会议为期两天,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渭南市文物旅游局、澄城县政府多位领导与专家学者以及其他同仁、媒体记者参加会议。 25日下午,省考古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专家与渭南市文物旅游局及各县市区文物工作负责人一行,参观考察了澄城县刘家洼墓地及良周遗址。 随后,举行了渭南市第二期文博干部田...
考古界专家学者认为,疑似广场遗存属于公共集会或祭祀的广场 核心提示 经过两年的考古发掘,高邮龙虬庄遗址核心区发现了崧泽文化时期的疑似广场遗存。昨天,南京博物院和高邮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龙虬庄遗址2016年-2018年考古发掘成果论证发布会”,数十位考古界专家学者齐聚高邮,共同探讨考古新成果。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馆员闫龙在通报考古成果时说,这一发现对研究龙虬庄遗址的聚...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