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重阳节为中国传统节日。其时正值天高云淡,金秋送爽之际,习俗丰富多彩,有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历代诗人和书画家歌咏、绘画作品甚多。清代著名画家石涛《重九登高图》(见图),向人们展示了登高赏秋的重阳风俗,画中融入王维诗意,更是别有一番风韵,可谓是诗情画意,相得益彰。 石涛,清初著名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字石涛,15岁那年,明朝灭亡,父亲被捉杀,他被迫逃...
2010北京匡时国际艺术品秋季拍卖会拍卖了一件傅抱石作于1942年的代表作品《敬亭秋》。款识:敬亭秋 丁丑秋,全面抗战起,余与寄梅兄皆旅宣城。广德陷,敌直犯,始仓皇离去。寄梅还湘,余则在赣。旅旋吾二人均辗转入川。今岁双十重晤于陪都,欢忭无可形容。而以宣城一幕,彼此感念万端也。忆日前有书致寄梅,谓将写宣城旧事为赠。寄梅欣然。夫宣城旧事何可写也兹寄梅将有敦煌之行,乃凭悬想构此小帧,以敬亭双塔之...
石涛的佳作《兰竹当风》日前在北京匡时(微博)2012年春拍中以2875万元成交。此画曾为李国松旧藏,李氏为光绪举人,李鸿章之弟李鹤章孙,云贵总督李经羲子。好收藏,工诗文。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丁香花园,居二十年喜闭门读书,藏书处称望云草堂、集虚草堂、肥遯庐。李国松“博雅好古,藏书积数万卷,并多蓄碑版旧拓、书画名迹,上自商周彝器及印玺、钱币、权量、铜镜之属,下逮六朝造像,所收尤富,皆鉴别精审,不杂赝物”...
读大都会博物馆所藏的清代四僧之一石涛所绘的《秋林人醉图》,首先被其画上的长题书法和诗句所吸引,此画“秋”和“醉”的主题已在他的题诗中表露无遗,让人对这位写意大家更加深了一层敬意。其题曰:“常年闭门却寻常,出郭郊原忽恁狂。细路不逢多揖客,野田息背选诗郎,也非契阔因同调,如此欢娱一解裳。大笑宝城今日我,满天红树醉文章。”而为满足求画者要他“以万点朱砂胭脂乱涂大抹秋林人醉一纸”的命题,石涛于是乎“发大痴...
书画鉴定心性学概论 心性,谓之性情、性格。在中国古典哲学范畴中指“心”和“性”。 战国时期孟子有“尽心知性”之说。其后佛教各宗盛谈心性,禅宗认为“心”即是“性”,倡明“心”见“性”,顿悟成佛。《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心性不异,即心即性”等。晋人葛洪 《抱朴子·交际》“今先生所交必清澄其行业,所厚必沙汰其心性”。宋儒亦喜谈心性,然各家解说亦不一。邵雍在《观物内篇》中提出“言之于口,不若行之...
江南名秀、千秋万壑,在清代画僧石涛的笔下尽显大千世界的千情万态,他以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深深地影响着后世的画风。近日,在北京匡时十周年春拍“澄道——古代绘画夜场”上,石涛《剩水残山》以2500万元起拍,4050万元落槌,最终以4657.5万元成交(拍前估价:RMB30,000,000-40,000,000),夺得专场桂冠。 《剩水残山》为石涛晚年精妙之作,画面自然生动,布局精巧,将一览众山小...
北京九歌国际拍卖股份有限公司迎来2015年度首场大拍即北京九歌2015春文物艺术品拍卖会!此次春拍即将于6月8—12日在北京万达索菲特大酒店拉开序幕。6月8日至10日为期三天的精彩预展后,11、12日将进行激烈的拍卖角逐!本次北京九歌2015春拍涵盖了中国书画、瓷器杂项等八个精品专场,其中书画部分包括:墨香—中国书画一,撷英—中国书画二,璀璨—杨彦艺术与苏绣经典之美的相约,盛世华光—重要中国书画珍...
一代画僧石涛,却难脱俗,多次献媚康熙仍不得意,终废“臣僧元济印”,而后定居皖南,山水画蜚声江南,曾为扬州天宁禅院72天绘72幅山水,幅幅不同,令世人惊叹. 石涛的山水画应该在八大之上,其“上”为创新,对后来画家影响很大,诸如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潘天寿等画坛巨子,无不受其泽润。除了山水画的造诣以外,《苦瓜和尚画语录》在清代画坛汗牛充栋的绘画理论中独树一帜。之所以叫苦瓜和尚,是因他很喜欢吃苦瓜,...
徽商是明清经济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群体。徽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徽州山多地少,人口众多,穷则思变,于是徽州人外出经商,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远近闻名。大多数徽商思想超前,眼光长远,有浓厚的人文历史情趣。 徽商的“徽”即徽州,也就是现在的黄山市,从古到今,黄山就是一座旅游名山,兼具华山的险峻和南方山水的秀丽。远离黄山的徽州人大多是“黄山有家淮 有室”,他们长期在外行商,有的数年不归,但故乡永远是每...
石涛对于墨法的运用是其作品的亮点,打开石涛的作品首先是满幅的水墨气氛给观者带来一种清新的感觉,显然石涛在墨法上一定有他过人之处。石涛在其一生中大多生活在气候湿润的南方,空气湿度相对较大,吸水性强的生宣纸在南方空气湿润的条件下也自然保存了一定湿气,画家运笔运墨于纸上画面自然温润总有一种下过雨的感觉,所以石涛的作品中出现水墨氤氲的气象也不足为奇。但是《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呈现水墨淋漓效果是在相对干燥的北...
泥金笺纸本,设色。横长51.5厘米、直高17.5厘米。 石涛(1642一约1707):本姓朱,名若极。字石涛,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等。明靖江王后裔,幼年遭变后出家为僧,半世云游,卖画为业。法名原济。广西全州人,晚年定居扬州。早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画风疏秀明洁,晚年用笔纵肆,墨法淋漓,格法多变,尤精册页小品;花卉潇洒隽朗,天真烂漫,清气袭人;人物生拙古朴,别具一格。清初画坛“四高僧”之一。 ...
石涛《竹石图》 中国书画是中华民族灿烂悠久历史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已经历了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不同的时期会有代表那个时期特色的书画大家,他们的作品或者绘画技法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其中,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中国明清画坛巨擘,他一独特的创作风格深受后人推崇。他就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奇人——石涛。 清代以来300年间第一人 石涛被誉为绘画方面“清代以来300年间第一人”。在...
《搜尽奇峰图》 当傅抱石还叫傅瑞麟的时候,他爱上了石涛。 那一年,他18岁,刚刚初小毕业升入江西第一师范,他因此而给自己改名傅抱石。 其实,这已不是他第一次改名了,10岁那年,他就将本名“长生”改成了“瑞麟”。不过,他为世人所知的还是18岁的这次更名。 我曾仔细考据过傅抱石更名的原由。有一种说法是因为他自年轻时便心仪屈子品德情操,崇仰他“抱石怀沙”自沉汨罗江的气节,...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